试议“意象”造型的绘画形式在工笔花鸟画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13 12:06:57

试议“意象”造型的绘画形式在工笔花鸟画中的重要性

摘 要:“意象”造型的绘画形式在工笔花鸟画中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各个时代造型上的变化与突破。工笔花鸟画中的“意象”造型的绘画形式更注意“意”与“型”的相呼应,在不同条件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微妙的改变。因此,“意象”造型永远都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支架,无论“意”如何抒发,它都会经过不同的造型形式来表现其“意”的寓意。

关键词:绘画形式;意象;造型;工笔花鸟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57-01

一、“意象”造型绘画形式的原则

刘勰真正地把“意象”完整地作为审美基本特征所提出,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提出:“独照意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绘画和文章都是从客观的自然中所提取物象,从而更好地表现它。其“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意象是艺术家们的内在情谊和外部物象所交融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之客观物象主观化。黄宾虹曾语:“画不徒贵有其形似,而尤贵神似;不求形似,而形自具。非谓形似之可废而空言精神,亦非置神似于不顾,而专工神貌。”所以说,工笔花鸟画的意象造型的绘画形式是工笔画家们在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大背景下自觉完成的,这也使花鸟画具有更多托物言志的功能。

中国画家首先所遵循的是“立象以尽意”的造型原则。其次,画家们不局限于对自然景物的外部形象真实描摹,而是根据自身对事物和社会生活的感受以及个人的学养与审美取向有所依托,在把握对象内在精神的基础上从客观物象中提取加工、重新组合,创作出既有共同规律,又有特征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造型。最后,大大拓展了画面空间,充分发挥了创作自由,也给欣赏者更多的联想与想象和再创造的余地。

二、“意象”造型的绘画形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

隋唐时期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其关键阶段。初唐花鸟画家薛稷创作出了“屏风六鹤样”,杜甫有诗云:“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长人”,诗人把鹤比拟为仪态俊伟的长者,显然,画面低昂各有意态的鹤诱发了人们丰富的联想,在生动的花鸟形象里寄寓作者的情意。在美术史上,五代时期的黄筌和徐熙二人把工笔花鸟画带入到了成熟阶段。虽然他们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宋人谓:“谚云: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正是指的这一点。那么以对黄筌绘画的评价为例,如曰:“女画逼真,其精彩过之”,“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筌之所作,可谓兼之”。前一句称赞黄筌的画非常逼真精彩超过实物,后一句是同时代的翰林学士欧阳炯的评论,他明确地指出,黄筌不只是形似,而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宋代工笔花鸟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宋徽宗赵佶作为皇帝是昏庸无能的,他任用佞臣,但他酷爱和重视绘画,大力扩充画院,兴办画学,搜罗、鉴定宫廷藏画,编《宣和画谱》。

三、“意象”造型绘画形式的“意趣”

花鸟画从古至今就讲究传神、生趣,注重表现花鸟本身的生命状态。那么,我们还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简单的总结一下意象审美意识在各个历史阶段是如何把握作品中的“意趣”。早在南齐时谢赫就评判了当时某位花鸟画家的作品“虽擅名蝉雀,而笔迹轻赢,非不精谨,乏于生气”。随着绘画的发展,而后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又提到“江都王善画雀蝉、驴子”、“实造神极妙”。并有杜甫题画诗《画鹊行》:“乌雀满谬枝,轩然恐其出”,这些都描写了当时花鸟画作品的生动传神。发展到宋代,花鸟画的创作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都更加注意花鸟画创作的生动与传神,追求画面意趣之表达。如画家徐熙“偿徜徉游于园圃间,每逢景辄留,故能传写物态,蔚有生意”;赵昌“不特取其形似,直与花传神也”;乐士宣“画花鸟尤得生意”。从上述画家的创作态度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传统工笔花鸟画通过对创作客体的形状、姿态、动作来表现抽象的“意趣”、“传神”,以此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了近现代,虽然作品中描绘对象极尽细微,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了很大的改变,空间、造型、色彩等画面中的重要因素也都随之产生了变化,使绘画作品更符合我们现代人的意象审美意识。可以说,这不是针对某个个体的形象而是画家借助某个对象说出自己对“意象”的理解。我们在欣赏现代工笔花鸟画时常常见到这样一种处理,如画面里凭空伸出的折枝花卉,没有出处,也没有空间的处理;你不知道这是从那里长出来的花,甚至不必在乎这是什么花;但作为作品的欣赏者似乎被画面的意趣所感动,这是因为那幅作品充分传达出画家自身的感悟和对画面的寄托,画家们的心灵世界落到纸上,那里是他们肆意放纵的大舞台。

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项目名称:用绘画形式表现牡丹江“地域特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2c066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神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上一篇:浅谈雕塑材料——铜材料 下一篇:当代版画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