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NIAN 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解析与优秀作文

时间:2022-10-13 12:00:37

2013NIAN 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解析与优秀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或套作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题目解读】

去年福建题“树根”与“流星”转向“二元对立”,即由“人生的赛跑”转向自由与约束、脚踏实地与心怀理想的矛盾思辨,与前几年单面思维不同,要求考生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学会立体化思考问题。

尽管顾城诗歌素来以朦胧见称,但这一首诗意浅显、明朗,诗人一开始为地球失去引力而“惊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流星与扎根土地的树根做对此,诗人感情倾向明显:拒绝自由,扎根实地。

虽说材料审题难度不大,但拿高分并不容易,一方面要求考生摒弃片面思维,“树根”与“流星”的“二元对立”寻找统一;另一方面考生应该保留一点文学与浪漫的气质,不要让现实摧毁浪漫的天性。这沿袭福建作文命题一贯风格,既体现文化内涵,又要考察考生哲理性的思辨能力。

首先,抓关键词,提炼要旨,选择最佳切口,材料开放度大,可写内容多,从关键词“惊恐”、“引力”、“飘行”、“拒绝”、“自由”、“扎根”等词语中,联系人生与社会,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人生价值追求(生命意义彰显);“根”之本;“根”与自由;脚踏实地与梦想;拒绝诱惑与甘于寂寞……

其次,分析矛盾,力求深刻,材料呈现出几组矛盾:流星与树根、飘行与引力、低层与天宇等,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如果只看到流星,没看到状态、原因等对比,如果只分析自由的法则与代价,或者止步于自由背后约束,没联系厚重的大地,深扎大地执着与坚定,是写不出高分作文。只有贴近材料,全面还原和揭示材料的多对矛盾,分析、思考得更为深入,分数才会更高。

在具体写作时,考生用真情实感打动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表现得浮躁不安,眼高手低,空怀理想,牢骚满腹,缺乏脚踏实地干劲,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为此我们从深扎低层的树根身上获得某种启示与力量。

可在教材、平时阅读中找泉水,古今中外脚踏实地者比比皆是,塞林格甘于寂寞,最终著成《麦田里的守望者》;文学大家钱钟书先生潜心编写《管锥编》,在“”的动荡期恬静淡泊,耐住寂寞,扎根牛棚,游走古今中外著作。反之,空谈误事毁己者也不少,赵括纸上谈兵,因战败而悔恨的眼神仍历历在目;马谡盲目指挥痛失街亭,因败北而沮丧的泪水还未蒸干等。

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所以在李安的手里就成了电影大作,是因为其深扎文本阅读与四百多次修改,是因为精益求精工作执着精神,为了将3D技术达到最好的效果,又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将电影效果精确到每个水分之的质感。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淡定看待浮华名利,仍不该本色,坚守内心深处的灵魂,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人生进行深刻的体悟。保罗・罗曼放弃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的位置和百万年薪,专攻木工制作,一年后,他出版了世界第一部木工类杂志――《优质木工》,最终成为了木工方面的杰出人物。

总之,高分作文源于平时阅读积累与生活体悟,得力于考生有感而发、勤于思考,体现在思维的梯度性与深刻性。

【高分佳作】

做“流星”,还是做“树根”?

福建一考生

在人生道路的前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追求,有人愿做闪亮夜空的“流星”――瞬间的壮观辉煌,有人愿做扎进地层的“树根”――平凡自在的生活,也有人愿做……其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当然就有不同的追求,做“流星”,还是做“树根”,又有什么区别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析理全面而辩证)

不同的追求,当然会有不同的结果。乔布斯,在事业上与他的伙伴就体现了不同的追求。乔布斯为苹果公司而奋斗,可以说他的追求都体现在“苹果”上。而他的事业伙伴,却在苹果公司发展期间毅然决然卖掉了在苹果公司的股份,回归平静悠闲的生活。他追求的是自在快乐的生活。很明显,乔布斯和他的伙伴的追求并不相同:乔布斯得到了辉煌的成就。我们不能评判他们哪个更好,但他们得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同结果。(观点明确,客观析理,理性剖析,思想成熟)

不同的追求,只要能彰显生命的意义,都值得称道。沈浩,小岗村的书记。他不辞劳苦,始终站在人民的前列,带领他们摸索前行,最终心力交瘁,倒在了时时刻刻工作的岗位上。李灵,河南师范的一名毕业生。她为了让留守儿童有受教育的机会,用自己的钱办起希望小学。她顶烈日、冒酷暑当街收废报旧书,二十七岁的容颜因为过度操劳而不再靓丽。他们不同的追求,却同样彰显出生命的意义:沈浩的生命虽然短暂如一颗“流星”,却永远活在小岗村人民的心里、全国人民的心里;李灵虽平凡如扎根地层的“树根”,却成为孩子们眼中最美的校长。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称道吗?(拓展角度,论述追求价值,分析追求的生命意义)追求虽不同,但心无旁骛、奋斗不止却相同。再美丽的蓝图,在懒汉的手里,也是一张废纸。而奇幻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李安的手里就成了电影大作。这是为什么呢?李安的电影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影迷的喜爱,正是由于他惊人的毅力。他为了得到投资,将小说原稿整整修改了四百多稿,为了让投资人更加清楚明白,又制作了一段七分多钟的动漫帮助理解。这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后来为了将3D技术达到最好的效果,又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将电影效果精确到每个水分子的质感,李安为了自己的追求,义无反顾地奋斗的精神难道不是我们所欠缺的吗?(异中求同,探析追求的核心――意志层面的价值,思维颇见深度)

司马迁何以能为《史记》倾尽了13年的光阴?李时珍哪能为《本草纲目》研究27年?马克思又怎能耗费40年心血写出《资本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追求,心无旁骛,为了奋斗。(自问自答铺排展开,丰富内容)

朋友,在人生前行的路上,不要在意是做“流星”,还是做“树根”,关键在于你能否为自己的追求奋斗不息并彰显出生命的意义。(归结全篇,号召深入肌理)

上一篇:环境不变,我们变 下一篇:不定方程的解与排列组合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