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业信用金融危机论文

时间:2022-10-13 11:25:42

企业商业信用金融危机论文

一、商业信用指标的分析

1.数据来源。选取深市沪市上市的137家建筑业企业,去除数据缺失和ST、ST*的62家企业,本文采用75家建筑业企业在2006年至2013年的相应数据,分成金融危机前(2006年~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2009年)以及金融危机后(2009年~2013年)三个阶段,分阶段的进行数据分析。2.数据分析。(1)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对于企业来说,商业信用是除银行借款之外的第二大融资途径。银行借款/应付账款的值越小代表企业利用商业信用的比重越大,商业信用的替代作用更加明显。这里,为了更好的呈现这一经济指标,我们利用银行借款的绝对值,以银行借款的绝对规模,探究近几年来商业信用即应付账款的增减状况。结论: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大多数公司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的值在2006~2009年间有明显下降,说明商业信用对于企业融资的替代作用在2006年开始已经有所体现,在金融危机期间体现尤为明显。银行借款与应付账款的比值从2006年开始就有逐年减小的趋势,2006年指标值最大的“延长化建”也从当初的40.09最后趋近于0。在2009年~2010年有小幅上升,在2010~2011年有小幅下降,2011~2012年明显上升,2012~2013年明显下降,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之后整体呈现波动状态,说明企业在金融危机之后利用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的为了直观显示商业信用的替代作用,我们找出银行借款相对稳定的9家公司,根据商业信用替代作用的强弱分成好中差三组进行进一步分析,九家公司的指标数据如下表所示。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以银行借款的绝对规模进行分析时,指标值银行借款/应付账款的值依旧逐年递减,说明即使企业在2006~2013年间银行借款基本保持不变时,应付账款的使用还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商业信用有效的增大了企业的融资规模,同时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的局势。由折线图可以看出,商业信用替代作用最明显的三家公司(延长化建、三峡新材、国栋建设)在2006~2013年波动比较大,但是大致符合整体的趋势走向。在整个行业中,这三家公司并不是行业中表现最突出的,甚至在二级行业排名时排到了行业的后面。但是,针对这三家公司的商业信用表现,我们可以看出这与我们之前提出的“在金融危机期间商业信用对中小企业的财务表现作用更加明显”的假设一致。而行业排名比较靠前的几家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商业信用替代作用却是中等或是相对的差等,这说明金融危机对其商业信用、银行借款等的使用影响不大,但总体来说还是存在增加商业信用使用的趋势。(2)(应付账款-应收账款+银行借款)/财务费用。此指标意在从融资成本的角度对商业信用的融资进行解读。企业利用银行借款必定会产生财务费用,当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比重加大时,利用银行借款融资的比重就会减少,这样因银行借款而产生的财务费用就会减少,致使整个指标的值有所上升。(3)现金流/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主营业务成本的指标重点描述商业信用的使用对企业经营现金流的影响,用经营现金流与主营业务成本的相对指标表示商业信用的作用。商业信用的作用越明显,企业在同等程度上将比不使用商业信用时拥有的现金流更多,指标的值越大。结论:去除波动无规律的公司,从整体的图像可以看出,2006年~2009年的指标值相对比较稳定,后期有小幅度的上升,2009年达到观察期间的最高值,这与2009年国家实行的政策是离不开的。和指标二的分析相结合,当国家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商业信用的使用大大增加,增大了经营现金流的规模,导致指标三的值在2009年存在明显的分水岭,达到最大。尽管企业在2009年指标三的值都有大大小小的增加,但是涨幅程度却不尽相同。以“汇丽B”和“葛洲坝”作为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的典范,“汇丽B”指标三的涨幅远远高于“葛洲坝”。这是由于“汇丽B”在2009年不仅经营现金流大幅度增加,而且主营业务成本也开始呈缩减状态,但是“葛洲坝”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由此可见,在2009年,相对优势的企业使用的商业信用比重增加的同时,又在缩小主营业务成本,满足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进行流动,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2009~2012年开始指标值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1~2012年下降的趋势表现更加显著,2012年开始指标值又开始大幅度的上升。在金融危机期间上升幅度不明显的原因在于企业的资金利用相对比较困难,不足以大幅度的弥补成本。而下降趋势的造成则是由于金融危机的重创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一时之间难以恢复,不仅无法弥补成本,连持续的现金流可能都无法实现。但是好在2012年以后,全球经济开始慢慢恢复,经济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才能有现在看到的上升曲线。商业信用的使用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有效的弥补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善于运用商业信用的优势企业会在增大商业信用利用率的同时有效减少主营业务成本,令企业增加资金流动,使企业达到良态运营。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金融危机对商业信用的使用影响巨大:第一,金融危机发生前商业信用的使用并没有十分明显;第二,金融危机的出现为商业信用的地位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说金融危机作为一个契机加大了企业对商业信用的重视程度,企业对于商业信用的使用急剧增加;第三,金融危机发生后,经济的回暖虽然使传统融资手段逐渐回归正常,但是企业同样没有放弃对商业信用的利用。由于商业信用的大量使用,企业不再单单依赖于银行借款来满足融资的目的,利用商业信用有效的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减少融资成本,使企业逐渐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走出来。同时,针对建筑业企业商业信用的使用以及管控问题,建筑业企业应根据其自身行业特点更加重视起来。

(二)建议

1.金融危机发生时,商业信用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途径。但这种新的融资途径,在给企业带来可观的融资规模的同时,也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的周期性以及金融危机与商业信用之间的紧密关系,企业在利用商业信用时,不仅要考虑商业信用提供与使用本身的危险,也要注意其周期性,避免周期性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2.金融危机发生时,建筑业企业在使用商业信用时,要考虑其行业的特殊性。由于建筑业行业商业信用的风险过高,抗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建筑业企业在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商业信用的管控,应针对整个行业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政策,以防经营风险过高导致的资金链断裂问题加大。3.金融危机发生后,使用者应意识到商业信用的使用容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由此也暴露了商业信用的利用存在诸方面的不足,商业信用作为一种新的融资途径依然不成熟,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共同完善。同时要加强商业信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保证在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有效的降低商业信用的使用与提供风险。总而言之,金融危机的阴霾虽然已经过去,但是潜在的影响与警示让人无法忘怀。无论是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抨击全球的次贷危机,都将是经济发展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伤痛,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任何国家发生的经济波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都会波及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我们不仅要内部管控,还要加强外部防范。商业信用的使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大福音,尤其是针对那些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可谓是经济大环境下走出经济阴影的光明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日后对于商业信用的使用会越来越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也将越来越完善,人们对于商业信用的认知与利用将会达到新的高度。

作者:杨天姿 于雪丽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上一篇:资本论与金融危机论文 下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