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时间:2022-10-13 10:37:59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本节课程标准为“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关注天气状况,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多变的天气”是初中地理阶段的基础性知识,也是难点所在。本课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第一步,说明怎样描述天气。第二步,解释天气“多变”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学习本节内容的目的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及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加强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并根据不同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能够区别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个术语;通过指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怎样看懂简单的“卫星云图”,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渗透;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来感知天气预报的内容;通过课堂小组讨论,逐步形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讨论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利用收集的资料和趣闻进一步理解、巩固天气概念,并尝试对不同天气下的活动合理与否做出判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天气与人类密切相关,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激发其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学会判断简单的卫星云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教学难点:天气的概念;明确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设计意图:与生活经验、体验相结合,采用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设计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四、说学法指导

图文结合法:学习地理一定要看地图,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读图,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来辅助基础知识的学习。本课图片有教材中“图3.1天气与生活”、“图3.2武汉暴雨成灾”、“图3.3电视天气预报”、“图3.4卫星云图”、“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以及地图册第21~23页内容,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素养。本课包括景观图、天气预报图、常用的天气符号图、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利用这些图来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游戏法:让学生根据天气符号特点,通过对比,以自己的方式画天气符号来快速竞赛从而认识天气符号。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加深记忆,寓教于乐。

阅读法:阅读课文,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探究分析法:通过“思考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及观察地图册中的“气象观测站”等培养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观察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探究的教育,培养自学观察能力,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

讨论法:围绕“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景模拟法:通过教师播报天气预报,创造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扮演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天气预报”、“扮演泾源县的居民(可以是学生、农民、司机等),看一看家乡的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活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应用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体验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六、说组织教学

(1)导课:通过教师播报天气预报,创造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资料展示:将学生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增强学生对天气的了解。

(3)阅读:从找与天气术语相关的词语入手,整理天气的概念,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讨论:围绕“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说说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5)思维扩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喜欢怎样的天气并说明原因,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收集归纳:结合课本资料说明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形成自主学习和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7)情景模拟:通过“扮演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天气预报”及“让学生扮演泾源县的居民(可以是学生、农民、司机等),看一看家乡的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活动来体验地理就在身边,学习地理是对生活有帮助的,教育学生关注、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8)读图分析:通过学生阅读“图3.1天气与生活”、“图3.2武汉暴雨成灾”、“图3.3电视天气预报”、“图3.4卫星云图”、“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以及地图册第21~23页内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素养。

(9)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①将教材第50页活动1作为课外作业,看谁能认真完成任务。通过记录学校所在地区一周的天气状况,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细心观察的习惯,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②通过“调查泾源县的灾害性的天气有哪些?”以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专家点评:这篇说课稿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对地理课程标准理解透彻,熟悉教材,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到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挖掘教材有一定深度,突破措施具体。②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学法指导有效,注重趣味性,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和学科特点;训练题广度、深度、梯度合理,针对性强,设计合理,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③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具体、操作性强。三维目标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④能说清楚“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地理教研员 蔡建民)

上一篇:省人大出台代表联络站建设指导意见等(10则) 下一篇:“海陆的变迁”教材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