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后互联网时代的又一座IT金矿

时间:2022-10-13 10:23:52

RFID:后互联网时代的又一座IT金矿

朱继平,KTI首席执行官(CEO),湖北武汉人。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工程学专业,1992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学博士。1994年成为美国注册职业电器工程师,并任职于美国建筑业数一数二的大公司莫瑞森・ 纳德森(Morrison Knudson)。随后弃工从商,考入美国沃顿(Wharton)商学院,并于1999年获得MBA学位后进入华尔街,先后任职于Prudertial和Gartmore Global Investments从事金融投资管理工作。2005年回国创办KTI,任首席执行官(CEO),自此成为中国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领域的首批拓荒者之一。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称电子标签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已被列为本世纪十大技术趋势之一。在2002年岁末《计算机世界》上一篇贺岁文章将RFID技术列为第五大IT前沿技术。2004年初,美国有线新闻网公布了即将于2004年出现并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10项技术,RFID名列第三。RFID是全球著名的市场咨询公司Gartner选出的2005年十大热门技术之一。在美国,RFID正被认为是资本市场上最稳健的投资方向之一。华尔街的分析师分析,RFID技术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达到数百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在信息技术领域,RFID已经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座IT金矿。

鉴于RFID技术自身的技术特点,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并且多数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非常有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例如:将RFID技术应用于商品防伪可使公众免受假货的困扰;将RFID技术应用于公共交通或小额支付领域也极大地方便了公众的日常生活等。由此可以看出,RFID技术除了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外,也将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

现阶段,RFID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极为迅速,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一批优秀的企业以及创业者已经在RFID技术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上海科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科识通”或“KTI”)及其CEO朱继平先生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近年来,KTI先后参与了 “上海市百万危险品钢瓶RFID管理项目”、“新华医院新生儿RFID身份识别项目”等多项大型RFID项目的建设;成为“2007年上海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RFID人员跟踪管理系统的唯一指定集成商,并独立承建“上海市特殊药品RFID管理项目”、“航港物流中心RFID管理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正是技术服务社会的服务理念成就了KTI与朱继平的今天,正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下才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人生的抉择

朱继平的创业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出国深造,到弃工从商,再到回国创业,每一步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一过程中唯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对自己人生的准确把握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1985年从武汉大学工程学专业毕业以后,当时还在武汉做工程师的朱继平,就作出了影响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抉择――出国深造。在经历了考托福、办护照等重重关卡后,最终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圆了出国梦。1992年在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学博士学位后,朱继平进入了90年代初期美国建筑业数一数二的大公司莫瑞森・纳德森(Morrison Knudson)公司,当时排名世界建筑中,有5个由该公司承建,其中包括尽人皆知的胡佛大坝(Hoover Dam)、最长的海底隧道阿拉斯加海底隧道(Trans-Alaska Pipeline)、地球上第一座斜拉桥金门大桥(Gold Gate Bridge)。然而,由于公司当时的首席执行官(CEO)被舆论说成是“将建筑巨龙引向死亡的领导者”的艾基(William Agee)的管理不善,导致了莫瑞森・纳德森(Morrison Knudson)的破产、裁员以及重组。尽管从裁员风波中留在了公司,获得了提升并且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是在看到无论自己将工程做得多好都无法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时,在看到朝夕相处的同事纷纷失业后,朱继平终于决定要冲破技术管理的狭窄领域,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出了影响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抉择――弃工从商。

随后,他申请进入著名的沃顿(Wharton)商学院,于1999年获得MBA学位后进入华尔街工作。先是在(Prudential)公司做金融,管理3.85亿美元的资产,两年以后又换到另外一家资金管理公司Gartmore Global Investments,当上了高级资产研究分析师和投资经理。而正当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朱继平又迎来了影响自己人生的第三次重大抉择――回国创业。他决定要用自己的一身所学所长在属于自己的这片土地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归国的梦想

在商学院期间,除了学习金融课程,朱继平还选修了在同学中并不时髦的创业课程,和他相识的商学院同学都知道,别人要借沃顿的金色台阶,跳到大银行大公司的繁荣里去,而他则想用商学院的智能,开通自己小小事业的平实的道路。 而且,他要把这个事业的梦想带到中国去。当然朱继平并不仅仅是怀抱着高尚的理想。他十分清楚,美国是一个成熟饱和的市场,在美国,没有太大余地。而中国正在发展,有一片广阔天地可以让他这样的人淋漓尽致地驰骋。他说:“我自认为比较聪明,因此就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 在决定回国的期间,朱继平也在积极地和中国的一些企业谈合作,但在这过程中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阻碍。尽管数不清的希望迎面而来,数不清的失望又接踵而至,他还是没有放弃寻找,回国的梦想从未停止,在经过多方的考察与合作洽谈之后,于2005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的创业团队,并最终得以成行。

创业的艰辛

然而,创业的路上从来都是布满了艰辛。在重建事业的道路上走走停停的朱继平,两次卖掉房子,三次调换工作,即使是如今,也没有完全的一帆风顺。在回国创业初期,他经常在中国和美国两边跑,到处寻求机会,寻觅合伙人,商业计划写了一二十个,琢磨着开办自己的公司。有两三次已经非常接近目标,可是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成为现实。其中一次和自己的校友周乃东张罗着购买一家中国公司,回国洽谈了一个星期,没有谈拢;还有一次是希望和莫瑞森・纳德森的前首席财务官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也未能实现。

在2006年,经过了紧锣密鼓的筹备,朱继平和自己的创业团队终于在上海奠定了自己梦想的基石,创办了上海科识通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科识通”或“KTI”),专注于RFID领域的技术研究、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运营服务的提供,正式成为了中国RFID产业的首批拓荒者之一。尽管在公司创立初期也曾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不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已经习惯了在风雨中迎接不同的挑战!”

做RFID的拓荒者!

凭着满腔的创业激情、永不停息的奋斗理念,朱继平带领着自己的六人创业团队将KTI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建设成为我国RFID产业的中坚力量。他始终相信RFID技术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黄金产业,技术的发展仅局限于我们的想象,其经济前景非常可观。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产业的发展上,中国在RFID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基本上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他认为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科技产业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在同一水平,并更进一步取得领先优势。他说:“如果现在不尽快推动RFID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人去拓荒,那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技术上将再一次陷入被动。”

除此之外,朱继平还认为RFID技术极其有利于发扬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加强公众服务与提高公共安全方面将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RFID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将非常有利于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和谐社会。在朱继平和他的团队的不断努力下,KTI已经在RFID行业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参与或独立承建的项目,多数都是以科技服务于公众为目的,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的公众服务型项目。

在这RFID市场硝烟四起、国外IT巨头纷纷剑拔弩张的时刻,让我们祝福朱继平与他的创业团队在中国的RFID拓荒之旅中能够走的更远,以其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再创辉煌。

上一篇:易中天:道德管底线,法律管顾忌 下一篇:越是艰险越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