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引动”孩子的七大潜能

时间:2022-10-13 09:17:24

许多现代父母最大的苦恼在于:明知童书能增进孩子的认知能力,却苦于无方向去引导孩子。“要如何带领孩子,才能增进他的认知能力呢?”遂成了演讲会上、杂志专栏内最受欢迎的指定问题。

儿童文学研究者桃乐丝・史提克兰德(Dorothy Strickland)认为:童书可以增进孩子的认知能力,大概可以分为观察、分辨、分类、预测、组织、应用、表达及评断的能力,父母不需要刻意去营造,孩子就会因着与童书的互动而增进认知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观察力

洞洞类的书也提供了观察的机会。孩子们喜欢玩捉迷藏,用一个小眼睛透过小洞“偷看”的惊喜游戏。像《好饿的毛毛虫》一书中有一只非常饿的毛毛虫,它从星期一吃到星期六,一天吃得比一天多,终于变成一个胖蛹,最后成为一只漂亮的蝴蝶。

每一天它吃的东西的正中间都会有一个小洞,孩子总喜欢用手去摸它们,而且透过那些洞,窥探下面将会有什么。换句话说,孩子可以观察可见的部分来推测全体。

当亲子共读非洞洞类书时,亦可利用这种技巧。比方说,念到一本有关家畜的图画书时,父母利用中间割了一个洞的白纸,将白纸覆盖在图画上,让孩子先经由这个可观察的部分,推测纸下的整体是什么。

分辨力

一本以市区街景为背景的图画书《逛街》,作者以孩子与父母外出逛街为故事主线,将各种不同的房子、车子、标示牌……分门别类地陈设在小读者眼前。孩子们可以在同一页中比较警车、邮局车、小汽车……各有什么特征与不同处;也能在不同标识牌中发现:“禁止XX”与“小心XX”告诉我们不同的规则。父母此时可利用讨论的方式,启发孩子。

父母在与幼小孩子共读这类和生活背景有关的图书时,还可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延伸对图画中事物的了解,例如:警车的声音是如何的?邮局车里会载运些什么?这样,就会增加孩子的触觉,也联结了生活与知识。

分类能力

在《火车快跑》一书里,每一页介绍给孩子一种颜色、式样的火车车厢,而且当这些不同颜色的车连在一起,又飞奔而去的时候,竟成了黑压压的一大片车厢。这书里面,虽然用了“部分与全体”的颜色原理,但最主要的,还是让孩子认识不同颜色、式样是隶属于不同的种类。

在与孩子共读《火车快跑》这类分类性质的书时,父母可利用延伸的分类活动来加强孩子对书中分类项目的认识和体验。比如说在读完《火车快跑》后,父母可将孩子的玩具小汽车拿出来,让孩子照着书中的指示排出,或者把同样颜色的小汽车列成一排。这时候孩子可能还会利用分类,自创出另一种游戏,比方说停车场的停车规定等。

预测能力

“因为……所以……”的因果关系找寻,是预测能力的最基本表现,这是一种推理的过程。而且是从已知的线索中,推定可能结果的思考过程。

以童书为媒介,让孩子练习“如何从上文已有的线索中,求得可能的下文”,能推动着孩子去思考、练习、再思考,也为解决问题的专注力、寻求解决策略的培养,做了最好的起步工作。

组织能力

让孩子练习将脑中零零散散的印象,组成具有来龙去脉的完整事件,一个强而有力的媒介就是童书。

在《阿利的红斗篷》中,将红斗篷的来源,由春天剪羊毛,洗羊毛,刷直羊毛,羊毛又纺成纱,然后摘果子做成染料……一直到阿利将纱纺成布,再缝制成红斗篷穿在身上,做了完整的介绍。在父母与孩子读完这本书后,可请孩子利用每一页的图片,依顺序作故事回顾。或者,将图片影印后剪下,散置一旁,让孩子与你共同利用剪下的图片,重组故事的情节。

独立判断的能力

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会表达自己的喜恶,这是好现象吗?能忠实地表达喜欢与不喜欢,是一种自由;能清楚地指出哪里对,哪里有缺点,却是一种智能。

听孩子自由地表达对书中人物、情节的爱憎,父母可以由此了解孩子看事情的角度与方法,而孩子则在这自由的表达中,发展出独立判断的能力。

学字词的能力

带有情节的故事书或者具有说明性质的书,字与字间呈现相依的关系。“我是学生”与“我学唱歌”,这两句话中的“学”字,很明显的,因为前后接的字词词性不同,前者表示是一种身份,后者指的是“做”这个动词,用法截然不同!孩子从有相依关系的整体(整句话、整段意思、全文)中看到或听到新字与新词,他们会懂得什么时候用,而且怎么用。

这点对于了解字词的含义,以及能正确且漂亮地用出来是很重要的。再者,这可以建立孩子对阅读的正确观念:阅读,其实是了解意思,而不只是认得字,念得出来就好了。

各样童书中不断出现的鲜活新字词,遂使得这个过程变得左右逢源、多姿多彩,而且持续运转,越来越成熟。

有一个孩子知道许多关于孙悟空的故事,有一天,他妈妈要他去清理鸟笼,他想起孙悟空曾被派去清理马粪,而且当了“弼马温”一官。于是这孩子就抗议:“我又不是‘弼鸟温’,我不要!”他将“弼马温”代换为他当时的情境“弼鸟温”。这种从童书中获得资料,还能⒁馑家约白执首换及运用,是不是很珍贵呢?

(黄乃毓 辅仁大学家政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家政教育博士,目前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家政教育研究所)

(李坤珊 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硕士。蒙特梭利基金会讲师)

(王碧华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一直从事儿童文学推广工作)

上一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下一篇:离婚了孩子怎么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