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巴里坤暴雪发生机制及特征分析

时间:2022-10-13 06:55:50

哈密巴里坤暴雪发生机制及特征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逐渐恶化,导致了暴风雪更加频发,预测难度加大,这些暴雪给人们的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供电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破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研究暴雪发生的机制,并分析其特征,对于提前预警、加强防范、减少灾害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巴里坤暴雪;发生机制;特征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哈密地区地势地貌是南北低、中部高,北为丘陵戈壁,南为戈壁平原,天山东段余脉横贯中部将地区分为南北2部,南部为哈密市,北部为巴里坤县和伊吾县,全境依地貌特点可分为山地、丘陵、戈壁平原。巴里坤气温温差较大(日温差最大可达20℃以上),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偏少,属于半干旱区域,冬季严寒(最低极端气温子在-43℃),夏季凉爽无酷暑(最高极端气温35℃)。正是由于巴里坤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形条件,使得巴里坤的暴雪灾害频繁。

1 暴风雪概述

暴风雪是指在短时间或是长期时间内,突发的伴随强降温和大风降雪的天气过程,能直接导致牲畜死亡,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的自然灾害。新疆自治区是暴风雪频发的地区,对于暴风雪,在气象上是有严格规定的,其评判标准是和降水量的测量标准截然不同;对于暴雪的测量来说,要有专门的标准测量仪器,把收集到的雪融化后,进行测量,一般来说,在12h或24h内,降雪量的雪融水≥10mm,才能算作暴雪,在哈密地区北部及山区,冬季经常突降大雪或是暴雪,需要我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减少灾害的破坏程度。

2 暴风雪的主要气象指标分析

2.1 暴雪发生的降温指标分析

一般来讲,在暴雪发生的时候,常常会伴随着强降温天气,在巴里坤及山区,发生强降雪时,气温能突然降低10℃~20℃,甚至更多;一般来说,巴里坤发生暴雪时的降温,具有降温强度大、突发性强、时间短、危害大的特点。此外,突发的强降温加上大量的积雪,能直接导致牲畜死亡、交通运输瘫痪、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生活不便。

2.2 暴雪发生时的大风指标分析

在巴里坤及北部山区,有时在强冷空气入侵时风力就很大,而在山口或是谷口的风力更是强盛;在暴风雪出现后,更是会加大风力,一些暴雪发生时,甚至可能伴随着7级以上的大风天气,造成“扬风搅雪”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阻隔了交通,对通信产生威胁,尤其对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加剧了暴雪的破坏程度。

2.3 暴雪发生的降雪量指标分析

巴里坤冬季最大积雪厚度可达38cm,发生暴风雪时在一些谷底凹口或是山体迎风坡,积雪厚度甚至可达10几米。这些积雪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通信供电和交通运输,牲畜过冬率遭到很大的威胁。在一些外力条件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雪崩,或是在春季引发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3 暴雪发生的地理位置分析

巴里坤暴雪多发生在秋末、冬季以及初春季节。在初春季节,巴里坤及北部山区,会出现降雪和大风合并的状况较多。此外在一些山谷和山口,除了降雪造成的危害之外,还能因为吹雪发生雪暴或是雪崩现象。给牲畜转场、道路运输、供电通信等造成严重威胁,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具体来说,巴里坤地区的暴风雪,在山区草地年平均出现0.15~0.25次,在秋末和初春季节,牲畜转场必经的山口、凹口、迎风坡和崎岖山道等险要地区,暴风雪的破坏强度会更大,风雪会更加猛烈,稍不注意,就会导致牲口“全军覆没”。

4 暴雪发生的机制分析

4.1 暴雪发生的地理位置因素分析

巴里坤县奇特的地形地貌,是新疆地形的一个缩影。巴里坤显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其地址构造大体可分为高中山地、高原、盆地、戈壁荒漠、湖泊5大类。其地形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钦乌拉山、北部是东准格尔断块山系;夹两盆是巴里坤盆地和三塘湖盆地。巴里坤盆地是三山所围的山间盆地,是巴里坤县的平原地区,其中西北地势最低,形成了水汽入侵的天然缺口,当冷空气从西方或西北路径入侵时,巴里坤处于迎风面的爬山坡,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2 暴雪发生的气候因素分析

巴里坤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偏少,气候半干旱,巴里坤年平均降水量为230mm。在冬季,一般来说,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暴雪一般发生在高空锋区短波槽钱的暖流区域、西南急流区域、700hPa辐合线、强的能量锋区域等区域内。

4.3 暴雪发生的冷暖锋因素分析

一般来说,冬季降雪,主要是因为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锋是指冷暖空气的交汇处,如果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拢运动,就形成了暖锋,反之为冷锋。在冬季,陆地的气温比海洋要低,所以,在大陆内部形成了强大的冷高压,影响新疆地区的冷高压主要有西伯利亚高压和蒙古高压,在冷高压中心,由于压力作用,气流向四周扩散,所以,向中低纬度运动的气团在性质上就属于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就形成了冷锋。冷锋过境,会形成阴雨天气,伴随着降温、降水等。湿度增加,气压升高。

造成巴里坤暴雪天气的主要系统是低槽冷锋,另外,由于在冬季,大陆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势头较为强劲,与来自海洋的源源不断的暖低压相互碰撞,形成了一个持续时间长、降雪量大的锋面,来回拉锯,才造成了巴里坤地区频发暴风雪天气。

5 暴雪的应对措施分析

暴雪天气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要努力提高暴雪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以增强灾害预警的能力,防患于未然。此外,个人要做到,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在暴雪天气来临前做好相关防御工作,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6 结语

巴里坤地区处于迎风面的爬山坡,当冷空气从西方或西北路径入侵时,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加上巴里坤地区特殊的锋面气旋以及从海洋来的暖锋相互作用,造成了巴里坤地区频发的暴风雪天气。

参考文献

[1] 王猛,周康江.新疆地区暴风雪成因及特点分析[M].吉林:吉林通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屠月青(1964-),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工作及研究。

上一篇: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下一篇: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