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班级群体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2-10-13 06:01:28

发挥班级群体的积极作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以群体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和接纳,这样就形成了群体,在学生当中也是这样的,每个学生总是容纳于一个特定的群体。

群体对于班级来说,它的作用在于维护班级正常的秩序,而群体对于个人来说,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第一,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一些活动由一个学生是没有办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其他的学生来共同完成,这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第二,群体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与安全感

在一定的群体内,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在家或个人无法开展的活动,像一些游戏,只有找到愿意参与的人才能得以开展。同时群体给学生一种安全感,学生若是从属于一定的群体,他就会感觉到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比较多,能帮助自己的人也比较多,遇到什么危险也有比较多的人来帮忙,从中获得安全感。

第三,群体是表现个人的场所与手段

学生都希望将自己的优势、特长展示给他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表现自己而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果一个人没有被关注,他自然就会感到孤独,也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从而无论他有多么好的才能也是无济于事的。同时在一定的群体当中,对个体还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一个班级当中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群体,在无形当中就将学生划分成了不同的群体,在这个群体当中,一些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其原因诸如:他们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不善于表现自己,对自己缺乏自信,个人缺乏某些能吸引他人的特长。这样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但是他们在这个群体当中容易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怕自己被别人孤立起来,为了表示自己属于这个群体,与群体当中的其他人保持一致,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真实意图放弃而屈从于外部压力。

尽管在群体当中没有什么正式的规章制度,也没有什么人故意将群体的各种规则以口头或文字的形式向其他人公布,其规则基本来自于群体成员的共同意识,而一部分则来自于平日的活动。但是这些群体意识却是大多来自于那些“群体领袖”,“群体领袖”就是一些在群体当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自己的人缘比较好,有许多同学乐意与他相处,这样的学生在群体当中就比较有号召力,所以属于“领袖”级的人物,并且他们说的话在这个群体当中具有相当的分量,他们的言行会成为群体的规则或者成为其他人模仿的对象及行动的标准,但这样的学生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群体有其正面意义,同时也有其负面意义。其正面的效果发挥好,可以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这种情况我们也见过,例如,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结成的学习小组,在这个小组当中学生之间相互竞争,呈现出一派生机,同时也能带动一些学习稍差的学生学习。而负面影响则会对班级的发展产生阻碍,甚至会影响教师的正常管理。其实其负面影响我们也见过不少,例如,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结成的群体,在外做一些违规的事情,他们一天到晚不让人省心,教育不见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较多的精力投在那些表现不佳的学生身上,但是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常常有这种现象出现,那些学生有的好说歹说不听规劝,一些教师对于他们也是束手无策,甚至有教师对他们也失去了信心。为什么学生会对教师的教育置之不理呢?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将滋生学生不良习气的土壤给清理掉,没有将学生的群体意识给纠正过来。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由于群体意识没有改变,他在群体当中获得的认可,要比教师给予的认可度高,这样一来,一些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抵触心理。

由于个体趋于群体的压力,一些学生认为别的同学都没有改变,自己也没有必要改变,而另一些学生其实愿意改变,但是,他们怕自己被群体独立或者被群体当中其他成员认为自己不属于其中而选择了不改变。

作为教师,要想改变那些比较不容易转变的学生,首先是要改变他所属的群体的意识,充分发挥在群体当中表现好而且有号召力的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从群体当中利用群体的压力来改变他们,要是他所从属的群体教师没有办法去改变其群体意识,如由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组成的群体。教师要从他所属的群体当中分离出来,让他们加入那些表现好的群体当中去,在这个新的群体当中,教师要引导其他成员为其创造一个能容纳他的环境。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调整这个群体的群体意识以免其优秀成员被他所同化,或者影响到这个群体的正确意识。

群体在班级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否则就会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直至对部分学生教育的失败。

上一篇:探讨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 下一篇:多媒体条件下学科安全教育内容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