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时间:2022-10-13 05:48:27

泽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摘要]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建泽泻”和“川泽泻”,是人们公认的地道药材。泽泻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为其降血脂的活性部位,故质量评价一般均采用三萜类化合物作为其指标性成分。药用泽泻有生泽泻、盐泽泻、麸炙泽泻3个主要品种。《中国药典》2010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泽泻有明显的利尿,抑制肾结石形成,降血压,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脂肪肝,抗肾炎活性和调节免疫等作用。

[关键词]泽泻;品种考证;化学成分;炮制;质量控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50-03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黄白色表面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多有细孔。气微,味微苦。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尿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溃,泄泻尿少,痰饮晕眩,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发泽泻资源,笔者就泽泻的品种考证、化学成分、炮制、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利用进行了展望。

1、品种考证

泽泻的文献名有水泻、芒芋、泽芝、及泻、如意菜等。《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将泽泻列为上品药。《名医别录》载:“水泄也如续断,寸寸有节。其叶如车前大,其叶也亦相似,徐州广陵人食之”。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形大而长,尾间必有两歧为好。丛生浅水中,叶狭而长”,似现在的窄叶泽泻。《本草图经》载有:“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并附有3幅泽泻图(邢州泽泻、齐州泽泻、泽泻),《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均有泽泻的原植物图,与现在所用的泽泻基本相同。

福建建瓯、建阳、同安、浦城和四川都江堰等地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素有“建泽泻”和“川泽泻”之称,是人们公认的地道药材。其中“川泽泻”主产区为以彭山为中心的川西平原地区,包括都江堰、乐山丘陵区等地。

2、化学成分

2.1三萜类化合物

泽泻中获得的三萜,均为原萜烷型四环三萜。泽泻醇A(alisol A)及其乙酸酯、泽泻醇B(Alisol B)及其乙酸酯、泽泻醇C单乙酸酯(Alisol C 23-acetate)为首次从泽泻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此后,各国学者又从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泽泻饮片中分离得到了30多个三萜类化合物,其结构多为原萜烷型(Protostane)四环三萜,如24-乙酰泽泻醇A极其衍生物、23-乙酰泽泻醇B及其衍生物、乙酰泽泻醇E、泽泻醇F、泽泻醇H、泽泻醇G等。从生物途径归纳,三萜类都是由23-泽泻醇B衍生而来。

2.2倍半萜类化合物

泽泻倍半萜类化合物可分为三种类型:桉叶烷型、吉玛烷型和愈创木烷型,多数为愈创木烷型。最早由Oshima从中分离到的是Alismol和泽泻二醇(Alismoxide),后又陆续分离出泽泻醇萜A、泽泻醇萜B、泽泻醇萜c、泽泻醇萜E、泽泻醇萜F等。泽泻萜醇E为我国学者彭国平从泽泻中分离出的倍半萜成分。

2.3二萜类化合物

90年代中期,Nakajima等首次从泽泻鲜品中分离出一个贝壳杉烷型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并最终确定其绝对构型为:(一)-16R-ent-kaurane-2,12-dione。彭国平等又从中分离出两个新的贝壳杉烷型四环二萜类化合物:Oriediterpenol及Ofiediterpenoside。

2.4其它成分

泽泻还含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甘油醇-1-硬酸脂、三十烷、胆碱、植物凝聚素、泽泻多糖PH、PIIIF、生物碱、黄酮大黄素、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

总体上讲,泽泻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为其降血脂的活性部位,故质量评价一般均采用三萜类化合物作为其指标性成分。

3、炮制加工

3.1古代炮制

南北朝刘宋时代始见有泽泻炮制方法的记载。《雷公炮炙论》首载:“不计多少,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曝干,任用也。”《本草蒙筌》:“酒浸曝用。”《伤寒杂病论》中用五苓散治疗“可水不可水证”,谓泽泻等诸药研成细末。《小儿药证直诀》:“锉细末”。《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酒浸一宿,略蒸,焙”,“水洗,切作块,酒湿蒸五次,切,焙”。明代有“酒润,蒸”。《女科要旨》:“酒拌烘”。部分文献中见皂角水浸焙,米泔水浸,去粗皮,去毛等,如元代见有“去粗皮”,“泽泻刮去毛,水洗润,切,有酒浸,有皂角水浸,切,焙用”,“米泔浸去毛,蒸:或捣碎,焙”。

3.2现代炮制

药用泽泻有生泽泻、盐泽泻、麸炙泽泻3个主要品种。生泽泻: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盐泽泻:取泽泻片,加适量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时,取出放凉。每100kg泽泻用盐2kg。麸炙泽泻: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泽泻片不断翻炒,炒至药物呈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每100kg泽泻用麦麸10-15kg。樟帮麸炒泽泻:先将锅内烧热,撒入麸皮,待冒烟时加入泽泻片,不断地翻动,炒至药物表面呈金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泽泻100公斤,用麦麸10公斤。

泽泻生品以利水渗湿为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湿热黄疸、湿热带下、痰饮等症。盐炙后能够引药下行,增强滋阴、泻热、利尿的作用,并利尿而不伤阴,用于小便淋涩、遗精淋漓、腰部重痛等症。麸炒后寒性缓和,以渗湿和脾,降浊以生清为主,用于脾湿泄泻、久泻等症。但史久良等报道,在大白鼠的利尿实验中,生泽泻、麸炒泽泻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而盐泽泻几乎没有利尿作用;而在五苓散配伍中,无论选用生泽泻或者盐泽泻均有利尿作用;盐泽泻在单味药或者其它成方制剂中都没有增强利尿作用的效果。

4、质量控制

泽泻药材等级的传统划分以块茎个头大小判断,而现代研究泽泻质量的优劣多以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作为评价标准,泽泻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以及指纹图谱法等。

《中国药典》2010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73:2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8nm。理论板数按23一乙酰泽泻醇B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按药典规定制备对照品、供试品后,分别精密吸取,注入,测

定。按干燥品计算,含23-乙酰泽泻醇B(C32H5005)不得少于0.050%。

5、药理作用

历代医药典籍记载了泽泻的功效及其复方防病治病的丰富用药经验和珍贵的临床资料。大量现代临床资料表明,泽泻及其复方在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免疫复合物型及抗基底膜型肾炎、肾结石、美尼尔氏综合症、高血压、冠心病、腹水等常见病方面有良好疗效。临床应用表明泽泻无明显毒副作用,少数病人出现食减、嘈杂、肠鸣、腹泻等胃肠反应。

5.1利尿作用

泽泻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作用强弱与采收季节、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给药途径及所试生物的种属有关。大鼠皮下注射泽泻醇B显示尿量增加与钠排出增多,皮下注射泽泻醇A-24-乙酸酯显示钠排出增加,由此认为泽泻醇A-24-乙酸酯和泽泻醇B是泽泻的利尿成分。

5.2抑制肾结石形成

1991年就发现,泽泻水提取液体外能抑制草酸钙结晶生长和聚集。近年研究表明,泽泻醋酸乙酯提取物能通过抑制肾组织内草酸钙晶体的形成和减少肾间a胰蛋白酶抑制物的表达与抑制肾骨蛋白的表达来抑制尿结石的形成。对醋酸乙酯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显示,有1个四环三萜化合物对草酸钙晶体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可能是泽泻抑制尿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活性成分。

泽泻有效成分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对大鼠体内草酸钙结晶的抑制作用。比较血清生化指标和对大鼠24h尿Ca2+分泌量以及。肾组织Ca2+水平的结果,泽泻组生化指标以及尿Ca2+分泌量和肾组织Ca2+水平均明显低于草酸钙模型组。

5.3降血压作用

泽泻乙醇提取物给兔静脉注射可使其血压迅速下降;泽泻经甲醇、苯和丙酮提取的组分可使猫和兔的血压下降。泽泻醇对生理盐水溶液中的兔离体胸主动脉收缩和45Ca2+滞留无影响,也不影响去甲肾上腺索引起的收缩;对高K+生理盐溶液中的收缩和45Ca22滞留则有显著抑制作用。故认为泽泻醇对兔胸主动脉条的影响,主要是抑制钙通道内流。泽泻莫醇可干扰神经末梢在点刺激时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它还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所引起的动脉收缩。

离体兔心灌注实验表明,泽泻醇提物的水溶性部分能显著增加冠脉流量,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对心肌收缩力呈轻度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发现泽泻对正常和肝硬变大鼠具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这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前列环素(PGl2)和一氧化碳(NO)的释放而发挥扩血管作用,该作用具有血管内皮依赖性;但实验表明,还存在其他扩血管机制。

5.4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泽泻提取物对兔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有明显降胆固醇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干扰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和内源性胆固醇代谢有关。泽泻能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泽泻提取物对兔实验性高胆固醇症具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对实验性血清高三酰甘油亦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泽泻降胆固醇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泽泻醇A及泽泻醇A、B、C的醋酸脂,尤以泽泻醇24-乙酰泽泻醇A降脂作用最强。

泽泻水提物和醇提物能明显降低肥胖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的浓度。其水提醇沉物(RAE)有明显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并能保护胰岛组织免受损伤,RAE降低血糖作用与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有关。

另外,泽泻提取物也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增强纤溶酶活性等作用,能从降血脂、抑制内皮细胞损伤、抗血栓等多方面抑制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5.5抗脂肪肝作用

泽泻经甲醇、苯和丙酮提取的组分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物脂肪肝均有良好效应,对低蛋白饮食、乙基硫氨酸所致脂肪肝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CCl4所致急性肝损害亦显示保护作用,减轻肝内脂肪量,并能改善肝功能。研究还发现,泽泻中的胆碱、卵磷脂等成分亦有一定抗脂肪肝作用。

5.6抗肾炎活性

泽泻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双球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泽泻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增生。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直接作用,而不是通过兴奋垂体2肾上腺皮质系统间接发挥作用。

使用免疫复合物(IC)肾炎大鼠对泽泻的抗肾炎活性进行药理学研究,发现甲醇热提取物能减少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肾小球细胞浸润、肾小管变性和再生以及抑制肾炎大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表明泽泻抗肾炎活性是其作用于水代谢异常疾患的机制之一。

5.7调节免疫作用

实验表明,泽泻可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抑制有抗原抗异性。

小鼠灌胃给予泽泻煎剂能抑制小鼠碳粒廓清速率,对免疫器官重量和血清抗体IgG含量无影响;对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也无影响;能明显抑制由DNCB所致小鼠接触性皮炎。20g/kg能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抑制大鼠棉球肉牙组织增生。

尹春萍等对含泽泻的中药方剂、单味泽泻及其活性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指出泽泻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和抗补体活性,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NO和抗过敏等免疫调节作用。

5.8其它作用

泽泻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离体兔肌的痉挛。泽泻中得到的泽泻素(Mismin),具有选择素(lectin)的作用;泽泻水溶性部分分得的倍半萜Sufoofientald A,B,C,D对乙酰胆碱诱导的离体豚鼠膀胱平滑肌收缩有抑制作用。高虹采用毒蕈胆碱M1受体激动剂筛选技术发现泽泻的新用途:它可以是用于制备毒蕈胆碱M1受体激动剂的药,也可以是用于制备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

通过研究23-乙酰泽泻醇B逆转因P2糖蛋白在肿瘤细胞上过度表达产生的多药耐药性的活性,发现对23-酰泽泻醇B能够恢复多药耐药细胞株对抗癌素的敏感性,是一种潜在的MDR逆转剂,可用于研制新型抗肿瘤药物。

7、结语

泽泻在降低“三高”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对泽泻药用研究较多,保健食用及其它研究较少。2002年卫生部明确泽泻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料,为泽泻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法律保证。现代对泽泻有效成分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脂溶性成分上面,而水溶性成分研究报道较少。随着分析手段不断改进,提取分离出有效部位,对水溶性有效成分研究,开发研制新药具有广阔的前景。

上一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下一篇:手术室护生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