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新”而知故

时间:2022-10-13 04:16:20

一、 复习课的含义

所谓复习,就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已获得的零散的英语知识,通过分类、归类,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加记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而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复习课就是通过对各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巩固、对各单元话题的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对目标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从教师的角度讲,上复习课能促使教师更全面、细致地钻研教材,从整体角度“统领”教材,促使教师搜索相关资料,提高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能力。

二、 复习课的现状与问题

1.“炒冷饭”式知识重现,忽视学生兴趣

在一些复习课上,许多老师采取一而再再而三的“炒冷饭”复习模式,不断地讲解和强调语言点。在复习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被许多教师忽略了,单调地听讲、记笔记和做题成了复习课的主要任务。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现,而应该重视知识的有机重组和实际运用能力,更应该把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2.知识点分散复习,忽视其综合运用效能

复习课是一个单元的学习提炼,忽视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零敲碎打的复习,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达到复习的最终目的,而且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无论是按语言知识还是按语言技能进行复习,教师采取什么样的复习策略,都首先要让学生将知识前后联系并整合在一起。通过情景创设将分散在各单元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理解知识。

3.忽视学生学习水平差异,“一刀切”笼统复习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然而在复习课上,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水平,仍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同样的操练、同样的习题、同样的评价,很难把握和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复习课的尝试

儿童的思维活动较之成人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感到学习索然无味,尤其是内心感觉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会处于抑制状态。相反,全新的知识体验和迫不及待寻求新知识的内心欲望会使儿童按捺不住内心的热情而加倍把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基于此,提出新型的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温“新”而知故,像教授新课那样,根据复习的语言技能,研究并提炼出主题,复习的内容围绕着新的主题呈现、展开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以《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7复习课为例,笔者开展了复习课的研究。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的主要知识点是正确运用行为动词的过去式;Unit 6的主要知识点是12个中外节日及在各节日中人们通常会做什么;Unit 7的主要知识点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正确使用。这三个单元语法多、内容杂,如何让学生在一堂课中对这几个单元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仅仅通过教材中的对话方式来进行复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散点”上。因此,在针对这几个单元的复习课设计中,我通过完整的语篇,把这些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并通过不同难度和层次的“设疑”来发散学生思维,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1)正确掌握5~7单元的词汇和句型,对一般过去时态的句子结构和动词的变化有正确认识。(2)能运用5~7单元的知识进行语言交流,对其中出现的物主代词、动词过去式等能准确运用。(3)通过拓展、思考、比较和体验,在写作和阅读的过程中,对中外文化背景知识有更深的了解,能初步正确运用英文书信格式书写英文信。

现将复习课的大致思路总结如下:

1.新主线:设计主线,贯穿课堂

为了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教师往往会在一堂课上设计一条主线,这条主线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把各个环节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像一串美丽的珍珠。这堂复习课以人物Jim为线索,在课的一开始,创设人物Jim,通过对Jim的信息的解读锻炼学生思维;接着通过介绍Jim also has a penfriend in China, his name is Wang Bing.Last weekend, Wang Bing got a letter from Jim.通过Jim写给Wang Bing 的一封信的解读,展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一系列听说读写的活动。人物主线紧紧围绕复习话题,又自然地贯穿于整个课堂,使整堂复习课浑然一体。

2.新话题:设计话题,激发思维

节奏明快的Free talk之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时,笔者将本课的新人物——Jim介绍给他们,并让他们根据短文完成Jim的名片。

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段录音材料:

[Jim’s introduction(Jim的自我介绍)

Hi, my name is Jim Brown.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But it comes every four years. I went to Beijing for the Olympic Games(奥运会) when I was 8 years old. It was wonderful. I like watching swimming race. Swimming is my favourite sport.In my country, you can see the Big Ben and the London Bridge. And the next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our country. Guess, where am I from?]

[Name Card

Name

Age(年龄)

Birthday

Nationality(国籍)

Hobby ]

在这篇短文中,除了姓名之外,年龄、生日、国籍等都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后才能得出答案。

如: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But it comes every four years.学生根据其中的“二月”“每隔四年”联想到数学中的闰月,因而得出答案即Jim的生日——“29th of February”。

如北京奥运会的时候,Jim8岁,学生要根据常识推算

2008年—8岁2012年—12岁。

复习课教学要体现开放性,有了开放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往往会有宽广的视野、活跃的思维。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纵向上有递进性,在横向上有发散性。正是这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the Big Ben and the London Bridge”等拓展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让学生在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魅力。

3.新活动:创设活动,整合知识

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往往是零散地、孤立地存在记忆中,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通过活动运用语言能兼顾实践性、情境性和趣味性。在此过程中,以语篇为载体组织活动能给学生提供更整体、更丰富的语言示范和运用。语篇是指由一系列连续性的句子构成的,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语言整体。它有一个明显的意义中心。教师可以把所需复习的词汇、句型、语法巧妙地整合在一个语篇中,让学生从局部过渡到整体,以词汇和句子为中心上升到以语篇为中心,引导学生组段成篇,提供语言支架。

所以,在引出新人物Jim后,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已处于一个被“激活”的状态。如何把握时机,将学生的学习能量集中至一处,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笔者结合三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设计了语篇Jim’s letter,并利用由易及难、导向明确的问题,带领学生一步步回顾5—7单元的重点知识。

A letter from Jim(Jim的来信)

Dear Wang Bing,

I’m very glad to be your penfriend. I like Christmas best. It is a happy day for everyone. People usually have parties and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 Children like Santa Claus, because they think he gives them many presents.

Last Christmas, my grandparents went to my house. After dinner, my grandpa told us some stories about the Santa Claus. Then we ga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 I got a nice jacket from my parents, a skateboard from my grandparents. My father’s presents were some books. They were from my grandparents, too. They also gave my mother a nice purse. The gloves in the green box were for grandma and the scarf in the red box was for grandpa. They were from my parents...

具体教学步骤及目的如下:

(1)初次阅读,完成选择(复习动词的过去时态)

阅读之前,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三个问题:

①What’s Jim’s favourite holiday?

②What does “Santa Claus ” mean?

③Who told Jim some stories?

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第一次阅读,并通过问题中的“told”一词,进入本节课的复习重点——一般过去时态,接下来再让学生根据过去时态改写短文中的动词。这一环节从提问、归纳再到运用,层次分明、深入细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二次阅读,对话训练(复习物主代词)

T: What are their presents?Please read and circle.

S:(第二次阅读并圈出信中的礼物)

T: Whose presents are they?Who are they from?

Please talk to your parents.

(先示范其中的一幅图片)

S:(同桌操练并表演)

圈、画关键词能够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阅读习惯。对话表演能够让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通过这一环节,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晰。因此,这一知识点仍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复习的教学内容之一。

对话表演结束后,笔者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T: Did Jim buy any presents for his family members?

S: No, he didn’t.

T: What did he do?

S: He made some cards for them.

T: Yes, you’re right.

So, I think “DIY is more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通过这个深入的问题,将学生感兴趣的“DIY”元素带进课堂,提倡注重环保、勤俭节约的理念,到达情感教育的目的。

(3)三次阅读,完成练习(检验阅读效果)

对文本的复述是对阅读效果的整体检验,笔者设计了难度适中的首字母填空来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并根据时态提问,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时的时态、人称等,为接下来的独立写作——“回信”作铺垫。

Last weekend, Wang Bing g a letter from Jim. In the letter, Jim t Wang Bing something about his last Christmas. On that day, Jim’s grandparents w to his house. They h dinner together and g

presents to each other. Jim m some cards for his family members, they l the cards very much. Jim w to know the holidays in China. Now, Wang Bing is w back to Jim.

4.结合实际,书面训练

上面三个教学环节,是对5~7单元知识较为全面的回顾。这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尝试,是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有机整体的最佳时机。而“写什么” “怎么写”是学生初次写作时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在写作之前笔者紧扣文本提问:“Do you know the holidays in China?” “Is Easter a Chinese Festival?” 在素材的选择、语句的组织等方面给予了学生及时而明确的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写作模板,降低写作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并在积累、尝试、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总结与思考

复习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复习课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设定合理的复习目标,有机整合复习内容,活用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结构,设计符合学生学段的有语境、有信息差、有语用目的、有思维过程、有新旧知识整合运用的教学活动,提高复习课的复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语言立体化发展,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上一篇:让整体更凝聚 让个体更律动 下一篇:独立学院建设应用型人才实验实训中心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