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形缺损

时间:2022-10-13 04:09:19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形缺损

【摘要】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5月间的100例以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形缺损的患者(共236颗患牙)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时期以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牙体楔形缺损的患者100例(共240颗患牙)为对照组,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短期及长期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修复短期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长期(1年以上)成功率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形缺损成功率高,美观程度好,可作为修复牙体楔形缺损患者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牙体楔状缺损;远期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42-01

牙体楔形缺损是常见的牙体非龋性疾病,也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由于牙体唇颊侧颈部硬组织缓慢消耗引起的牙体缺损,影响牙齿美观,严重者还可导致牙本质过敏甚至牙髓病变[1]。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进行修复对于牙体楔形缺损治疗至关重要。充填材料的基本要求是:0对牙齿具有化学粘结性、对牙髓组织刺激性小、边缘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等。光固化复合树脂以及玻璃离子水门汀是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经常用到的两种修复材料,本文对采用这两种材料进行牙体楔形缺损修复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5月间的100例以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形缺损的患者(共236颗患牙)为观察组,其中男59例135颗患牙,女41例101颗患牙,患者年龄25~61岁,平均42.8岁;再选择同时期以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牙体楔形缺损的患者100例(共240颗患牙)为对照组,其中男54例133颗患牙,女46例107颗患牙,患者年龄28~65岁,平均4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常规牙体预备,隔湿后以酸蚀剂酸蚀30~60s后以水枪彻底冲洗15s,吸唾器吸干冲洗液,棉卷隔湿并吹干牙面,蘸取粘结剂涂布于楔形缺损部位,卤光源尽量靠近但勿接触牙面,照射30s左右,再逐层充填复合树脂修复缺损区,每涂一层后光照30s,最后修整、抛光。

1.2.2 对照组 常规牙体预备,75%医用酒精消毒缺损部位,干燥隔湿后调制玻璃离子水门汀,取合适大小充填缺损区,初步修整,凝固后以凡士林涂抹表面,24h后再行修整抛光。

1.3 效果评定[2] 修复后随访2年对效果进行评价。修复成功是指修复体外形完整无脱落,边缘密合,无继发龋、变色,牙齿敏感等表现,牙髓活力正常。修复失败是指修复体出现缺损或全部脱落,或明显变色、继发龋、出现牙髓或根尖周病变等任意一条者。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修复短期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长期(1年以上)成功率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3 讨论

牙体楔形缺损是在牙合力、酸蚀、机械磨损和牙体颈部特殊结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后果,及时地采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缺损修复,不仅可改善美观度,而且可预防由此引发牙本质过敏、继发龋、牙髓病变等。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牙体粘接后,其中的羧酸根离子可与牙齿中的磷酸根离子相互置换,发生化学结合而产生粘合力[1],其优点为生物相容性好,对牙髓的刺激性小;充填后可缓慢释放氟化物,增强牙齿抗龋病能力。但其干燥失水后容易开裂,或发生收缩、吸水性膨胀等变化,影响了其远期效果。

光固化复合树脂具有色泽美观且稳定性好、机械性能良好、微渗漏和继发龋发生率低、短时间固化等优点,但当发生酸蚀时可导致牙本质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牙本质过敏和牙髓反应,为克服这一缺点可先用氢氧化钙等材料垫底以保护牙髓组织。本研究中,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的观察组与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短期内成功率并无明显差异,但1年以上的成功率即出现明显差异,观察组远期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张蕾,马雪,朱兴国. 不同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1):77-79.

[2] 张有定. 复合树脂光固化修复楔形缺损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76-77.

上一篇:会阴侧切可吸收线缝合的体会 下一篇:现代化高校校区建筑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