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委托贷款的法律性质

时间:2022-10-13 03:20:37

浅释委托贷款的法律性质

近期,部分银行发生了因委托贷款而引发的纠纷,主要表现为受托人执行委托事务存在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受托人违规出具担保函对委托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等情形。为了进一步厘清委托贷款的法律关系,笔者对委托贷款的法律性质、受托人的义务、合规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揭示其中蕴涵的法律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法律建议,以从法律角度为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委托贷款的法律性质

委托贷款的法律性质是委托行为,银行作为受托人在委托贷款中仅为委托人的人,根据委托人指定的对象、用途等要素代委托人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在一般情况下,贷款风险由委托人承担,受托人不承担贷款不能回收的风险。但应当注意受托人不承担贷款风险是其认真履行受托人义务的前提下所遵循的原则,而不是所有情况下都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受托人违反《合同法》及《委托贷款合同》关于受托人规定或约定义务的,可能会根据其过错大小对贷款不能收回的损失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二、委托贷款中银行作为受托人的义务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及《委托贷款合同》的约定,银行作为受托人的义务包括按照委托人的指定发放贷款、监督贷款使用、协助收回贷款等三项主要义务,还包括遇到重大事项通知委托人、委托关系终止后移交相关材料等附随义务。

(一)主要义务

1、按照委托人的指定发放贷款的义务。受托人应当根据委托人确定的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内容发放贷款,并与借款人签订合同。但如果委托人确定的贷款用途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受托人有权要求委托人改变用途。委托人确定的借款人不符合受托人的授信条件,也应当将相关情况及时告知委托人,由委托人加以判断。

2、监督贷款使用的义务。受托人按照“一般注意义务”的规则,即按照受托人作为贷款主体在贷后管理中的要求,对借款人使用贷款情况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借款人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贷款的流向是否符合“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监管要求。

3、协助收回贷款的义务。受托人在借款人未按照《委托贷款合同》的约定按时归还贷款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向借款人进行催收;委托人欲借款人的,受托人还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协助,如提供相关的催款凭证、还款凭证等。另一方面,受托人在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即将届满,而委托人又不便主张权利时,受托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还应当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借款人主张权利。

(二)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是指受托人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委托贷款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所应当承担的义务。其内容包括通知、协助等义务。

1、通知义务。当借款人发生一些重大事项,如陷入重大纠纷、未按约还款、资信恶化等情况,受托人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以便其做出决定,以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2、协助义务。委托关系终止后,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移交相关材料,如催款凭证、还款凭证等。

三、委托贷款中银行作为受托人的法律责任

在通常情况下,银行作为受托人认真履行上述义务,即不承担任何贷款风险。但一些银行因自行确定借款人、借款人逾期未催收使得债权的诉讼时效丧失等事由,被法院依据《合同法》第406条第1款的规定,判决根据其过错大小对贷款不能收回的损失部分承担赔偿责任。另外,极少数银行还出现了对委托贷款承担非典型保证责任的风险事项,如向委托人出具担保函,承诺对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目前,该类风险事项虽然没有形成实际损失,但仍存在代借款人偿还贷款的可能,受托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向借款人追偿。

四、委托贷款的合规风险

委托贷款既可以有效利用委托人的闲置资金,也可以为借款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可谓“双赢”。但是,委托人、借款人却在委托贷款合法形式的外衣下,从事违反国家信贷政策的行为,如委托人挪用信贷资金作为委托贷款资金;委托人与借款人为关联企业,利用委托贷款达到粉饰借款人财务报表的目的;借款人为国家限制发放贷款的对象等。受托人在多数情况下虽然不知情,但违规事项一旦被监管部门查实,极有可能会遭受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严重损害受托人的社会声誉。

五、相关法律建议

(一)认真履行善良管理人的各项义务,谨慎合理地处理委托事务,确保“尽职无过错”。如债权的诉讼时效临近届满,委托人怠于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银行应当书面告知委托人不予的法律后果,以免因未履行通知义务而承担赔偿责任。又如借款人同为银行信贷客户,其资信情况恶化或者未按约偿还银行贷款的,银行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该类情况,便于其准确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避免损失的扩大。

(二)加强银行行章的管理,严格执行对外签具法律性文件的审批手续,尽可能地避免发生违规出具带有担保性质的承诺函,减小人为地扩大银行本不需要承担的责任。

(三)贷前强化对委托贷款资金来源的合规性审查,采取有效手段核实委托人与借款人的关系,发现重大可疑情况应当立即停止发放贷款;贷后加强对委托贷款用途的追踪,在发现违规事项后应当及时回收委托贷款,确保委托贷款在国家信贷政策的框架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轶峰, 南京大学;

李兴道, 建设银行连云港分行。

上一篇:财务管理控制体系研究 下一篇:限制减刑罪犯在监管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