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理论体系中播音主持专业的创新学习

时间:2022-10-13 03:04:15

传统理论体系中播音主持专业的创新学习

摘 要: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遍地开花”,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专业的设置在全国各地各类高校中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与此同时,大量非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也源源不断的加入到主持人大军的队伍中去,可以说,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同学们已无太多优势可言。更为残酷的是,在众多主持人中,能够把握话语主导权,引导舆论发展动向,深受观众喜爱,很大一部分恰恰是非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我们在入学伊始就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外延;准确定位;话语引领;延安精神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6-0135-02

“平稳;真才实学;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人生有目标,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对人民有用的事;读500本书;要有团结精神”,这是2010年9月10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新生迎接会上老师对我们两年研究生学习生活提出的六点要求。话虽简短,用意却深。最为关键的是,你能否领会其中之意,又能领会几分。

如今转眼之间两年已过,我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跟大家特别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们分享。但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探讨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我的思路和观念的转变,这些恰恰是会影响人一生的,希望可以让大家多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

一、学播音要深度挖专业内涵、拓展学科外延

说实话,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身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浮躁的风气,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能否认清自己的现状、找准自己的定位。主持人这个行业所带来的名利双收让很多人对它趋之若鹜,有些同学甚至认为自己某天一定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下,专业上的学习被搁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对外在形象的片面追求和所谓人脉资源的挖掘。昙花一现固然绚烂,但若想成为主持人行业里的常青树,踏踏实实的苦练专业才是根本。学习播音主持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语言的过程,那么当主持人就必定不是唯一出路,只要是从事和语言有关的工作,只要是能“用语言传播民族文化、用语言塑造民族精神”就可以说是学以致用了。这么一来可做的事情就太多了,比如可以去党政机关或公司的宣传部门工作,可以做新闻发言人、企业领导、中小学校长、先进人物等的发言培训等,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中小学语文老师的朗诵培训。

“虽然,学校语文教育中一直提倡听说读写并重,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朗读根本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文中生动鲜活的语言文字被肢解为一个个考点、一道道训练题。语文教育脱离了感悟汉语语言魅力的初衷,陷入枯燥的语文知识堆砌和‘重讲轻读’、‘重练轻悟’的境地之中……疲惫的心灵需要滋养,民族的想象力需要培育。我们如何改变国人阅读的现状?[1]”

不言自明,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大问题,也是我们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及我们这些语言工作者应该担负的责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为我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就业和理想增加了一条实现之径。

二、要在大自然中吟诵经典

现代化社会中“吟诵”的濒临消失有很多原因,但是我们如今的生活早已远离孕育人类生存发展的大自然应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纵观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天地和人文从来就没有分开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往今来的许多杰作都是作者在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后创作出来的,由此可见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千古传颂的诗句无疑都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孕育出来的。在吟诵的诸多功能中,以吟诵为媒介来体味汉文化独特的韵味,是我们今天提倡继承吟诵传统的重要目的。

我们当今的学生也应该以之作为一种“新”学习方法,这对于我们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因为课堂中,大家面对的是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人,那么我们的表达必定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同学可能会更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以及声音和技巧的表现形式是否完美,以至于我们连最基本的“人话”都不会说了,又何谈对稿件的准确表达呢,更不必说你的表达能够引起受众共鸣而为大家所喜欢了。而在课堂之外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网络的优势自不必多说,但我们往往只会专注于网络的方便快捷,而忽视了自身认知和理解的需要,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丧失人之为人的主动性,最可怕的是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不易发觉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在真山真水中诵读,但是当我们用真山真水的自然情怀去吟咏诗词诵读文赋时,必然更容易领会其中所深蕴的内涵。否则,我们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说话机器,而不是真挚情感的表达者。

三、要具备准确的形象定位和独特的气质个性

所谓形象,并不仅仅是指主持人的外部形象,而是泛指综合意义的整体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从共性角度看,节目主持人首先是喉舌,是党和国家的代言人,是电视台形象的体现,因而不可能在节目中随心所欲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从个性角度看,主持人是节目的具体形象代表,受众往往会因为喜欢上一个主持人而喜欢他所主持的节目,他的最终价值也会随着节目的成功而实现。主持人如果要成为节目的标志,首先就必须与节目的形象风格相统一,否则南辕北辙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试想如果我们让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播报新闻,让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去娱乐搞笑,该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

同时我们还要强调主持人个性气质的确立。不同的节目主持人将自己的气质特点贯穿和溶注于节目之中,使节目感染上主持人气质的特点,这样,就会使节目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从而让自己脱颖而出。但是,主持人的个性又要与人性的丰富相结合、要以内在的修养为养分,还要在多样化的舞台中展现和完善个性魅力。

我们看到国内不少知名主持人,当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主持风格,并且被观众接受和认可后,却往往发现自己已不能“转身”,无法展现自己更加丰富的个性,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空间。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们决不能让苦心塑造的个性风格成为束缚自我发展的枷锁[2]。

四、以“延安精神”为指导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人民广播70周年研讨会上,当齐越《最可爱的人》、夏青《苏共领导修正主义的系统化》、费寄平《雾都孤儿》……这些穿越时空的声音再次回响在耳畔时,我们看到了前辈们为播音事业呕心沥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伟大情怀。这样的精神在当今时代看来不太可能会出现,甚至有些匪夷所思。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前辈们付出了这么多却无怨无悔呢?我想,可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延安精神”吧,而这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有些陌生的。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和培育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比如忠于事业、艰苦奋斗、服务人民解放、服务人民大众……为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有多少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有多少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有多少人为它献出自己的一切。

现在虽然时期不同了,但延安精神仍要发扬光大。在多媒体竞争的时代,传统广电媒体的工作人员要加倍努力,仍要以延安精神为指导做好播音主持工作,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先就要具有敏锐的新闻眼光和政治头脑,新闻导向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在中国,电视新闻工作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政治洞察力并不是人头脑中固有的,而是通过对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真善美的不懈追求,通过对新闻伦理意识的坚守,才能够在新闻报道中,特别是突发事件来临之际,不至于惊慌失措,立场不稳,才能够将自己所有的才智和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3]。

比如汶川地震中,在央视坐镇新闻直播间的主播们都有着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更有着很强的政治道德修养。正因为这样,在这次突发事件的直播中,他们的话题始终不会偏离党中央、国务院在抗震救灾中每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始终围绕着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化解了恐慌情绪的蔓延,保证了抗震救灾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也使全世界华人团结一心,民族爱国情绪空前高涨。由此可见主持人的舆论引导作用是多么强大。

另外,我们国家收视群体的独特结构也决定了主持人应该也能够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我们国家的收视群体就像是一个金字塔,处在塔尖的是少数拥有独立意识不易受别人左右的精英分子,而绝大多数是位于金字塔主体部分的普通百姓,他们的思想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也相对容易受到媒体舆论导向的影响。主持人不能为了所谓的收视率一味地迎合,这样只会培养出品位越来越低下的观众,形成恶性循环。而如果主持人能够发挥引领作用,观众就会在你的引导下提升品位,节目质量也会随之不断提高,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所以不要一味去埋怨观众的水平,要知道高品位的观众是媒体培养出来的,那么从自身寻找原因才是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鲁景超.设立首都全民朗读日断想[J].现代传播,2010(5).

[2] 谷岩,胡哲.主持人个性风格[J].当代电视,2008(5).

[3] 袁斌.试论突发事件中主持人必备的素质[J].当代电视,2008(8).

上一篇:浅谈新闻图片的视觉修辞 下一篇:浅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实践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