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为什么“不正确”了?

时间:2022-10-13 02:14:08

“政治正确”为什么“不正确”了?

特朗普,这股美国政坛里的泥石流,在几乎所有媒体的不看好和知识分子的不支持下,赢得了胜利。其获胜的一个原因,便是他以一种牛仔式的粗鲁和真诚,打破了某种冠冕堂皇的炮制话术。人们已经厌烦了太多的“政治正确”,它虽然是一种精致的价值观,但当生存的需要大过精英们的理想与浪漫时,它便被沉默地抛弃了。

希拉里、奥巴马们的演讲永远都是那样幽默、优雅、得体,永远都在从一个正确走向另一个正确,但人们不可能长时间地沉浸在这样漂亮、精致的话术中,真实与真诚不是靠嘴炮就来证明的。

英国脱欧、特朗普胜选,这都可以看做是“政治正确”理念的某种失败。人们开始从“普世价值”的狂热中冷静下来,直面自家门前之雪。

客观来说,“政治正确”是一种共识,其主要理念便是减少和禁止歧视,维护弱势群体。比如美国的种族问题,欧洲的宗教问题,中国的城乡问题以及全世界都要面对的性别和残疾人问题等等。

这些理念看起来毫无破绽,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让人目瞪口呆的结果。

比如当年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杀妻案,他的律师团一上来就利用“黑人歧视”这个在美国社会绝对至高无上的政治正确来对付警察和检察官,指控他们区别执法。然而,辛普森本人却是个十足的“黑人歧视”者,他住在白人高档社区,交白人朋友,对自己的黑人亲戚朋友充满恶意。但就是这个政治正确最终帮了他的大忙,不得不说是个天大的讽刺。

“政治正确”的一句精准表达是村上春树的名言:若要在坚硬的高墙与击石的鸡蛋之间作选择,我会永远选择站在鸡蛋那一边。这种价值判断,有着精英式的底层悲悯,为弱者涂抹了一层理想的光芒,但却在某些是非问题上含糊不清,恐怕稍不留神,就会进入民粹主义的深渊。

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的一篇讲话在朋友圈中广泛传播,陈行甲以罕见的勇气直面了“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这恐怕便是一种“政治不正确”。但这种“不正确”也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贫困身份并不是天然正义,弱者也并不是全部天然有理,你永远站在“鸡蛋”一边,必然会忽视掉“鸡蛋”自身的原因。

在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中,网络媒体几乎一边倒地批评受害者的过错,这便是一种对“受害者永远正确”的一种舆论反弹。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某些反对“政治正确”者,已经完全抛弃了我们生活中的浪漫和理想,将生活冰冷地锁定在规则与法律层面。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违反交规者“撞死活该”;拦路抢狗者“撞死活该”……在这样的“唯规则”论中,规则像一把刀,现实被切掉了所有的容错能力。或许这是所谓的矫枉必须过正,但多少也少了一点慈悲之心。

《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借鲍西亚之口,这样阐述了慈悲: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从“政治正确”走向“唯规则”论,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它呈现出了这个时代在价值观层面上的撕裂感。某种底线共识已经被打破,人们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实践来弥补规则、现实与理想的巨大鸿沟,重建底线共识。

上一篇: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基层青年干部队伍建设 下一篇:运动员秀场“升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