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助产术及产钳术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13 01:17:49

胎头吸引助产术及产钳术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产钳术、胎头吸引术两种不同阴道助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孕产妇,随机分为2组,即:产钳术组(简称观察组)、胎头吸引术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以及母婴结局(主要包括产妇术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则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产钳术;胎头吸引术;阴道助产

阴道助产技术是难产分娩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多以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及臀位助产术等。在分娩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但究竟何种阴道助产技术对于母婴结局具有较好的影响?目前报道较为鲜见,故而,本研究以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应用于第二产程之中,以其进行探寻有效的阴道助产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孕产妇,均为单胎、头位、足月妊娠者,在排除其他躯体及精神疾患、头盆不称、剖宫产指征的基础上,在其意识清醒状况下,告知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

1.2病例分组

按照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2组,即:产钳术组(简称观察组)、胎头吸引术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9例。

1.3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者中年龄:25~39岁,平均(27.2±1.8)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1.5)周;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7例,高中以下者14例,大学及以上者18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6~38岁,平均(28.5±1.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5±1.5)周;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9例,高中以下者14例,大学及以上者16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好可比性。

1.4阴道助产措施[2]

观察组:予以产钳术进行阴道助产,取膀胱截石位,检查患者的软产道及骨盆,评估胎头骨质以及产钳术指征,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完善术前准备后,对患者的外阴行常规消毒,而后对右侧会进行局部麻醉,切开外阴,若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可先徒手转胎头。医生以左手持左钳柄,使钳叶垂直向下,撑开阴道壁,右手掌面向上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将左钳叶沿右手掌伸入掌与胎头之间,右手指引钳叶向胎头左侧及向内滑行,同时钳柄逐渐向下并微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最后钳叶与钳柄在同一水平上,左钳叶置于胎头左侧顶颞部。助产士辅助保持钳柄位置。医生右手垂直持右钳柄,左手伸入胎头与阴道右后壁之间。将右叶产钳置于左叶产钳上面,按放置左叶产钳法放置右叶产钳,使其达左产钳叶相对应的位置。检查无阴道壁或m颈组织夹入后,待患者出现宫缩时,合拢钳锁。顺骨盆轴方向缓慢向外向下牵拉产钳。当胎头枕骨结节越过耻骨弓下方时,逐渐将钳柄向上提,使胎头仰伸而娩出。撤下产钳,娩出胎体及胎盘。立即检查软产道的损伤情况,若出现损伤出血,立即进行缝合处理。

对照组:予以胎头吸引术进行阴道助产,为膀胱截石位,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对右侧会进行局部麻醉,会阴侧切术,若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可先徒手转胎头。医生以左手撑开阴道壁,右手持吸引器,经阴道壁后送入,并使其与胎儿头部紧贴。一手固定吸引器,另一手沿吸引器边缘触摸,了解有无阴道壁或m颈组织夹入。助产士用注射器抽气形成负压后,钳夹胶皮管。继之胎头形成产瘤。检查抬头吸引器与胎头之间无产道软组织夹后,待患者出现宫缩时,开始牵引。先向下向外协助胎头俯屈。当胎头枕部达耻骨联合下方时,逐渐向上向外牵引,使胎头逐渐仰伸。待双顶径娩出后,解除负压,取下胎头吸引器,胎额、鼻及颏相继娩出。胎儿胎盘娩出后,立即检查软产道的损伤情况,若出现裂伤出血现象,立即进行缝合处理。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以及母婴结局(主要包括产妇术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中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各有其优缺点,与产钳术相比,胎头吸引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母婴损伤较小的优点,但若放置位置不当,则容易导致滑脱,这主要由于胎头吸引器的着力点在于婴儿头皮,其牵引力及旋转力均有限,故而手术力量较小,操作时间较产钳术延长,若用力过大,容易导致胎儿的头皮擦伤或者撕裂伤等[3],而产钳术操作要求较高,多要求术者检查判断准确,产前放置牵引力适当,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母婴损害,由于产钳的着力点在于婴儿的骨质部,故其牵引力较大,分娩较迅速,但婴儿以及软产道的损伤情况较严重。本研究结果亦证实,产钳术的操作时间低于胎头吸引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近年来,由于产钳术较为困难,以致产生的医疗纠纷较大而影响了产科医务人员对于其选择,同时,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致产钳术助产率逐渐降低,但研究证实,产钳对于胎头以至于低位而出现胎儿窘迫时,剖宫产常出现取头困难,导致出现子宫切口延伸而损伤子宫动脉,止血时可损伤输尿管[4],此时需要低位产钳术,操作中应牵引力尽量均匀、适当,速度适中。

综上可见,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产妇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助产技术,但同样情况下,胎头吸引术相较于产钳术而言,对于母婴伤害较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华春英.重视助产技术的应用合理降低剖宫产率[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309-4310.

2郝锁兰.阴道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34~35

3汪清梅,王成星.阴道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13):1997-1998.

4杨永华,高珊,毕琳,等.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5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64~165

上一篇:神经肽FF与炎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下一篇:高媛:传说中的女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