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Ni(OH)2/C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时间:2022-10-13 12:39:05

2/C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Ni(OH)2/C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摘要:采用控制沉淀法制备Ni(OH)2/C复合材料,用XRD和SEM表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首次将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实验研究其嵌/脱锂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i(OH)2/C复合材料具有嵌/脱锂性能,首次可逆比容量达到992mAh/g,20次循环后的可逆比容量为211mAh/g,循环效率为95.6%,高于Ni(OH)2材料(128 mAh/g和94.4%),循环性能的改善可归因于掺杂石墨后,使电极电导率明显提高,同时减缓体积效应。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Ni(OH)2/C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061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367-6358(2015)04-0205-05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能效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已被广泛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经济效益。

层状石墨具有成本低、易制备及高循环效率等优点,现已成功用于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但石墨理论比容量只有373 mAh/g,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容量进一步的提高。多年以来,研究者致力于寻找一种具有高比容量、循环性能良好的负极材料,以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2000年,Poizot等在Na-ture上报道了过渡金属氧化物MxOy(M=Ni、Co、Cu和Fe)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达到700~1000 mAh/g,体积比容量是碳材料的5~7倍,同时提出了纳米晶过渡金属氧化物嵌锂时MxOy被还原生成无定形态的Li2O和纳米金属M,脱锂时金属M与Li2O可逆反应生成MxOy和Li+,该过程可表示为:MxOy+2yLi++2ye-yLi2O+xM。此后,研究者围绕过渡金属氧化物开展广泛研究。但过渡金属氧化物电导率低,在充放电时生成的纳米金属M容易团聚,因体积变化激烈导致涂层出现粉化、剥落,使容量衰减速度加快。研究者通过在氧化物中掺杂电导率高的物质,可有效改善材料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而碳具有高电导率和良好的力学性能成为掺杂物的首先。文献报道的NiO/C、CoO/C、Co3O4/C、Cu2O/C、Fe3O4/C等负极材料,与各纯氧化物相比循环性能明显得到提高,其阻抗实验结果也表明材料的阻抗明显减小。除了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He、Huang、Chen还分别研究了Co(OH)2及其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结果表明,Co(OH)2同样具有嵌/脱锂性能,而且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高,循环性能良好,其嵌/脱锂机理表示为:Co(OH)2+2Li++2e-Co+2LiOH。此前有研究者将Ni(OH)2作为前驱体,热处理后制备NiO负极材料,而直接将Ni(OH)2作为负极材料鲜见报道。鉴于此,本文采用控制沉淀法制备Ni(OH)2/c复合材料,首次将该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通过循环充放电、交流阻抗实验和循环伏安法的测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和嵌/脱锂机理。

1实验内容

1.1材料制备与表征

将3.151g NiSO4・6H2O(AR,上海久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0.1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R,天津北联精细化学品开发有限公司)溶于50 mL的去离子水,加入0.3064 g石墨,超声30 min,得到溶液A。将1mol/L NaOH(AR,上海久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溶液和2.5 mL 25%NH3・H2O配制成溶液B。在55℃水浴中,快速搅拌下,将溶液B缓慢滴加到溶液A中,控制终点pH=11.0。将沉淀抽滤,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3次,在100℃下真空(

在氮气氛下,用STA409PC型热重一差热分析仪(德国)测试材料的热分解行为,升温速率为10℃/min。用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进行物相分析,辐射源为CuKα,管压40 kV,管流40mA,扫描速度6(°)/min,扫描范围为lO°~80°;用XL30 FE-SE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荷兰)观察材料的外观形貌。

1.2电池组装及性能测试

将活性物质、超导电碳(电池级,宁夏远大兴博化工有限公司)和聚偏氟乙烯(电池级,上海元吉化工有限公司)按质量比75:15:10混合,用行星式球磨机球磨3h(200 r/min)制得浆料,将浆料均匀涂布在真空干燥的铜箔上(7cm×10cm)上,在120℃下真空干燥8h后,用冲子冲成极片(φ14mm),以6MPa压片。

以锂片(99.9%,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为对电极,1mol/L LiPF6/EC+DMC+DEC(体积比为1:1:1,EC:Ethylene Carbonate,DMC:DimethyCarbonate,DEC:Diethyl Carbonate,上海图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电解液,微孔聚丙烯膜(Celgard2325,深圳市富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25型扣式电池。

室温下,用Land(CT2001A)电池测试系统(武汉金诺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电流密度为50 mA/g,电压范围为0.01~3.00 V。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实验用Versa STAT3电化学工作站(Ametek公司,美国)进行测试,循环伏安实验的扫描速率为0.2 mV/s,扫描范围0~3 v(vs.Li+/Li);交流阻抗实验的频率范围为10-2~105Hz,交流信号振幅为5mV。

2结果与讨论

2.1复合材料的表征

图1是Ni(OH)2/C复合材料的热重-差热分析结果。从图1可以看出,从50~100℃,DSC曲线上有一弱吸热峰,这是材料吸附水的脱附过程,对应TG曲线上的失重为4.6%;在325℃左右有一强的吸热峰,这是Ni(OH)2分解脱水的过程,对应TG曲线上的失重为12.7%。材料的吸附水量较大,这与材料的循环性能不理想会有较大的关系。

图2是C、Ni(OH)2和Ni(OH)2/C复合材料的XRD图。从图2的谱图(b)和(c)可见,在19.92°(001)、33.16°(100)、38.52°(101)、59.30°(102)、62.52°(110)和62.82°(111)均有衍射峰,与Ni(OH)2标准谱(PDF卡号14-0117)的特征峰相吻合,基线波动大;同时在图2(a)和(c)都有石墨的特征衍射峰(26.48°(002),PDF卡号65-6212)。

图3是C、Ni(OH)2和Ni(OH)2/C复合材料的SEM照片。石墨(图3a)呈不均匀的无定形态结构,颗粒的粒径较大;Ni(OH)2材料(图3b)呈无定形态的粒状,颗粒不均匀,有明显的团聚现象,团聚颗粒的粒径小于3μm;从图3c中可以看出,Ni(OH)2μ紧密聚集在一起,将C包覆于其中,形成Ni(OH)2μ/C复合材料。

2.2电化学性能测试

图4是Ni(OH)2μ和Ni(OH)2μ/C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曲线。从图4(a)可知,Ni(OH)2μ材料在首次放电(嵌锂)过程中,电压快速下降到1.25 v,从1.25~0.70 V电压缓慢下降,0.70~0.60 V出现一较短的电压平台,从0.60~0.01 V电压又缓慢下降,整个过程是形成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膜,以及Ni(OH)2与Li反应生成无定形态的LiOH和Ni,首次充电(脱锂)过程中,在1.10~2.50 V出现分段斜坡,说明存在分步的电化学反应特征,是Ni0生成Ni2+,LiOH和Ni可逆反应生成Ni(OH)2与Li-,在随后的充放电过程中,曲线斜坡变陡,脱锂过程的分步特征已变得不明显。Ni(OH)2材料充放电过程可表示为:与Ni(OH)2材料的充放电过程相比,Ni(OH)2/C复合材料图4(b)在首次放过程中有更为明显的电压平台(1.1~1.0 V),而且在首次充电过程,分步脱锂特征更为明显,且在随后循环的充放电曲线特征也有所变化。Ni(OH)2和Ni(OH)2/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63 mAh/g和1476mAh/g,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106 mAh/g和992mAh/g,循环效率分别为为62.7%和67.2%,首次循环不可逆比容量都很大,主要原因是形成不可逆的SEI膜,另外在放电过程中生成的Ni容易团聚,使部分Ni在充电过程中无法可逆生成Ni(OH)2;第2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61 mAh/g和875mAh/g,Ni(OH)2材料的不可逆程度仍很大,充电比容量只有499 mAh/g,循环效率为51.9%,而Ni(OH)2/C复合材料的充电比容量为823 mAh/g,循环效率明显提高(94.1%);循环20次后,Ni(OH)2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8 mAh/g和135mAh/g,循环效率为94.4%,而Ni(OH)2/C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11 mAh/g和220 mAh/g,循环效率为95.6%。结果表明,Ni(OH)2材料同样具有嵌/脱锂性能,但循环性能不理想,掺杂石墨后循环性能有所改善。

图5是Ni(OH)2和Ni(OH)2/C电极循环充放电3次后在开路电位3 V下进行交流阻抗测试的Nyquist图。图5中高频区的圆弧是电化学反应的电荷传递阻抗(Rc1),低频区的斜线是Li+在电极中扩散的Warburg阻抗(Zw)。从图5上看,Ni(OH)2/C电极在高频区的圆弧半径明显小于Ni(OH)2电极,表明Ni(OH)2的电导率低,电荷传递阻抗大,掺杂石墨可明显降低阻抗,提高电极的电导率。

图6是C、Ni(OH)2和Ni(OH)2/C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曲线。从图6可知,石墨材料的充电比容量基本稳定在180 mAh/g左右;Ni(OH)2材料在前4次充电比容量快速衰减,之后衰减速度变慢,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11.6%,而Ni(OH)2/C复合材料的充电比容量衰减速度较为缓慢,容量保持率为21.2%。综合以上图4、图5和图6,结果表明,掺入石墨后可明显降低电极的电荷传递阻抗,有利于活性物质在充放电过程中更容易进行电化学反应,此外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会有明显的体积变化,而石墨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缓电极的粉化、剥落速度,从而改善Ni(OH)2材料的循环性能。

图7是Ni(OH)2/C电极前3次的循环伏安曲线。电极首次阴极扫描过程中(嵌锂),在0.60 V附近出现一尖锐的还原峰,对应于形成SEI膜,以及Ni2+生成Ni0和无定形态的LiOH,在随后的循环中,该峰漂移到O.84 V附近,且强度明显减弱,同时在1.37 V出现一弱还原峰,嵌锂反应出现明显的分步特征。阳极扫描过程中(脱锂),在1.87 V和2.34V出现两个宽形态的氧化峰,是Ni0生成Ni2+的分步脱锂过程,与图4(b)中的充电曲线特征相对应,随后循环中氧化峰的强度逐渐减弱,且在1.87 v位置的峰漂移到1.72 V。从第2、3循环的曲线特征看,分步嵌/脱锂的特征变得明显,可逆性变好。

3结论

首次将控制沉淀法制备的Ni(OH)2和Ni(OH)2/C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循环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Ni(OH)2材料同样具有嵌/脱锂性能,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Ni(OH)2和Ni(OH)2/C复合材料的首次嵌锂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106 mAh/g和992 mAh/g,20次循环后,Ni(OH)2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为128 mAh/g,循环效率为94.4%,而Ni(OH)2/C复合材料的可逆电比容量为211 mAh/g,循环效率为95.6%。Ni(OH)2材料循环性能不够理想,通过掺杂石墨,制得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得到改判,说明掺杂石墨可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同时减缓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

上一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间接测定酸性硫酸... 下一篇:新形势下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