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已死”论断下的最后挣扎

时间:2022-10-12 11:54:22

摘 要:“选秀已死”的论断,是来源于近年来的选秀节目与2005年《超级女声》巅峰时期的对比。近年来,选秀节目越办越多,但再没能复制2005年的奇迹。作为中国老牌选秀节目的代表《2011快乐女声》首次打破常规主动提及“选秀已死”的话题。两大重量级制作人更是在开场VCR中高调现身,力挺“选秀未死”。文章从“选秀已死”的话题入手,以《2011快乐女声》为例,着重探索在“选秀已死”论断下,在激烈残酷竞争中,中国老牌选秀节目做出的改变和尝试,并分析其出路。

关键词:选秀已死;2011快女;竞争;出路;网络平台;通力合作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150-01

2004年的《超级女声》作为一档全新尝试的娱乐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吹起了一阵清新之风。随后,2005年的《超级女声》更是一跃登上巅峰,创造了收视奇迹,风靡全国。但是,这样的神话未能持续。业界为曾经被说成“将死”的选秀节目下了“选秀已死”的论断。而《2011快乐女声》却首次打破常规,两大重量级制作人在开场VCR中高调现身,力挺“选秀未死”。

一、中国选秀节目遭遇瓶颈――“选秀已死”之说四起

节目源于模仿,缺乏本土性。中国选秀节目的鼻祖《超级女声》是由《美国偶像》拷贝过来的。克隆外国的选秀节目在中国可以做到神似。内容上无非是选手通过唱歌跳舞;形式上,都采用长赛程、海选、评委、大众投票、PK等模式。

黑幕频出,赛制失信。选秀节目是选拔人才的竞技类节目,所以竞争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节目的公平、公正更不能或缺。

同类型节目蜂拥而至,受众审美疲劳。近年来,选秀节目扎堆出现轮番轰炸观众的视线。这样也许会使有共鸣的年轻人继续抱以热情,但其他年龄层次的观众却着实审美疲劳。曾经选秀节目“全民狂欢”的盛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努力转型的“新”选秀节目对老牌选秀节目造成冲击

在电视荧屏充斥了太多低俗恶搞的大环境下,以“相信梦想,相信奇迹”为口号的《中国达人秀》打破了以往选秀节目的惯有模式,扩大了选秀范围,抓住“成就平民梦想”这根救命稻草,让“平民选手”成为整个节目的卖点。

《非同凡响》是由浙江卫视重金打造的一档音乐选秀类节目。与其他选秀类节目不同,它首次提出“高端选秀”的概念。以创新的节目模式、“高端选秀”的概念为筹码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对老牌选秀节目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花儿朵朵》作为一个年轻平台的新生品牌,后来居上,在日渐沉寂的后选秀时代开出一朵灿烂的原生态奇葩。节目坚持尊重选手的个性,弱化了其他选秀节目中PK与晋级的种种残酷。以诚意的音符和专业声音以及牵动灵魂的唱腔触动人心。

三、案例分析《2011快女》老牌选秀节目的奋力一搏

与往年的《快乐女声》不同,节目总决赛采用主题秀的形式展现节目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围绕节目主题进行。《2011快女》将节目内容主题化,提高了节目的整体性,增加了节目的记忆点。让节目做到了环环相扣,结构清晰并且富有节奏。

正因为《2011快女》以主题秀为特色,所以配合主题秀播出的选手VCR也是亮点之一。它不再仅仅起到介绍选手的作用,更承担串联这场比赛的使命。节目VCR用精良的制作、唯美的风格、动人的讲述,让紧张的比赛变得温暖,感动无限升级。

湖南卫视擅于利用已有资源,《2011快乐女声》就借助了湖南卫视多档其他节目在配合宣传。在总决赛期间,午间的《播报多看点》都会特别播报与快女相关的单条新闻。《想唱就唱》在栏目中重点介绍选手的赛前准备活动以及选手的个人情况。而《女声学院》是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惯例,在比赛前一天播出

在当下这个网络互动的新时代,仅靠传统媒体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年轻人、上班族是通过网络接收信息,传播信息。《2011快女》意识到了一点,注重与网络媒介的合作。将节目与四大微博同步捆绑,第一时间分享快女的资讯,与粉丝互动。还首次携手PPTV网络电视推出“快女真人秀”。

《2011快女》联合腾讯视频推出的“青春态度系列”微电影。凭借着快女选手超高的人气,快女微电影得到了粉丝的热捧。而快女选手也依靠在微电影中的表演以及主创团队的精心制作获得了许多业界的关注和肯定。这样相辅相成的效果,让“快女微电影”的推出无疑成为《2011快女》的全新亮点。

四、老牌选秀节目的出路

选秀节目最根本的灵魂还是选手,“选秀”的本质还是在于“选”而不是“秀”。还原一个纯粹的舞台才是当今浮躁的选秀市场最应重视的问题。选秀节目应着力强化“选”的内涵,引导和建构选秀节目的文化品质,切勿本末倒置。

中国的选秀节目源于国外,在引进欧美电视节目模式的时候,往往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合理性。欧美电视节目其生长的文化背景与东方文化有着太大的差异。中国的选秀舞台本就该注入中国本土的元素。在中国式选秀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时候,多元包容才能挽救中国式选秀节目的前途,中国式选秀也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项仲平.电视选秀节目须着力提升“选”的内涵和品质[J].代电影,2010(06).

[2]袁靖华.电视节目模式创意[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0.

上一篇:浅论西洋歌剧对我国声乐演唱审美与技巧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草木染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