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研究刍议

时间:2022-10-12 11:54:12

侨批研究刍议

内容提要: 闽南侨批研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侨批的历史回顾与实物侨批的文本释读之上,而是在更为广阔的视角下,对侨批历史上的人、事、物等方面展开更为广泛且细致的探究,这应该就是侨批历史研究与文化阐扬的新视线和新领域。本文着重从侨批文献的整理、研究,从文献学专业的视角切入论题,力主侨批文献资源共享,阐释了历史文献学之于侨批研究的方式、方法,对侨批文献的系统研究和实物文献的征集整理,作了有益的探究。

关键词: 侨批 闽南侨批 文献学 档案文献遗产 征集

中图分类号:K8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2-121-126

文献学就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开展文献学研究,对于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文献学被认为是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而就侨批而言,其本身就是一档华侨史的珍贵历史文献,因此,加强侨批文献的收集与研究,就应该引入文献学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的科学方法,使侨批的收集与研究上升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只有这样,侨批才有可能变纯民间收藏爱好而为严谨治学的一门科学。

侨:当指华侨;

批:闽语,就是书信之“信”。

侨批之“批”字作“信”解,据考乃源于唐、宋时期,闽语方言则完好地保留了唐宋时期的这种音读与字义。在福建的方言中,闽东一带是以福州话为代表,而福州话是将书信的“信”字,读作【piē】,音同“撇”字;在闽南的方言里则读作了【puē】,而漳属的少数地方如诏安县等地,则有读作了【pēi】,音同“胚”字,其实所指的都是书信的“信”字。这种方言的音读及字义,迄今为止仍然还为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沿用着。

但是,海外的闽南人却将这种“批”孵化、发展成为一种融合了海内外交流的书信与金融汇兑两种功能的特殊载体,并经由海商及水客驿递之分散、单独的作业,逐渐演绎、发展为了一种行郊作业——批郊。及至清末(大约是在清光绪中期),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终于发育成熟,成为了海外华人世界中的一种全新的商业业态——侨批业,扮演了汇通国内外侨胞与侨亲之间书信往来与金融汇兑的重要角色。“闽南侨批”,实际上就是伴随着历代闽南人出洋拓殖与创业而产生的这种特殊邮传载体,而伴随着侨批业的日渐兴盛与发展,“批”字于是被海内外华人华侨赋予了银、信合一的新概念、新内涵。

由于闽商在东南亚一带的地位和影响均比较大,因而“闽南侨批”还可以纳入闽商历史文化的研究范畴。

一、“闽南侨批”的发端较早

随着福建华侨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历史文献被纳入了发掘、研究的范畴,其中很重要的一类文献,就是福建省民间的家族谱牒。迄今为止,据所发现的民间谱牒中,就有石狮大仑《蔡氏族谱》载有明代闽侨汇款的记录:

明嘉靖年丁卯四十六年,景思秩也,周夫为兄,均有骨肉厚爱……娶妇后,遂往吕宋求赀,迭寄润于兄弟,二兄超全家赖之,修理旧宇,俾有宁居。

显然,这段文字是迄今所发现最早的有关华侨汇款的记录,也是我们研究早期侨批发生、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记录。

因此,有关华侨史记录的民间家族谱牒,还应当继续深入发掘和仔细排查。

迄今为止,闽南侨批的存世品种表明,无论其是在海内外,其商业业态均比较饱满、涉及的商业范围更为宽广:

1、有证据表明,闽南侨批在清末就已经是规范化、成规模地运作,“批郊”作业就是这种商业运作的成熟表现;

2、闽南侨批较好地承续了明末清初以来国内钱庄、民信业的经营风格与传统,并且还能够结合国际时势变化,推陈出新,显示出其商业谋略与发展皆与时具进;

3、闽南侨批各信局较好地保持着与国内继兴之银行、邮政等机构的合作,并且还能够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凸显自己熟稔的商业运作手段及特色—即诚信经营、服务侨客(眷);

4、侨批之载体形式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信汇形式,闽南侨批还有大量的票汇、电汇等文献载体,其服务内容与载体形式均较为繁富。

我们从现有的福建侨批存世量与其分布情况来看,综合考察各地的各种文献记录、历史影响以及研究成果,闽南侨批、尤其是泉州的侨批,都占有较大的优势,因而福建侨批的收藏研究中心与重心皆在闽南。

现在所发现的存世闽南侨批实物(包括海外来批及国内侨眷之回批),粗略估计约有3万余帖;如果再将带有侨批信局作业时钤记的有关汇票、支票等金融票据,以及历代信局经汇作业时给具的票根、信局作业之帮单、信局的账本等等相关的文献形式,总数当不少于5万件;此外,还有各信局的牌匾、营业执照、印鉴,以及信局和批脚作业时所用的其它实物,如称银两时应用的衡器,盛装银、信用的各种行头,批脚的证件等等,那么,有关侨批的实物文献载体,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相应的浚深和扩展,传统的侨批文献就不再局限于批信实物一种单一的类型,而是涵括了以上各类载体。

目前,闽南一带的侨批实物文献最为丰富,基本上涵盖了以上的各类文献形制,同时,闽南还保留了泉州的王顺兴信局旧址、漳州的天一总局旧址及厦门鼓浪屿的“海天堂构”,之三者,浓缩了闽南侨批的历史发展与辉煌成就,可以说已然就是闽南侨批的历史丰碑!

二、闽南侨批文献遗产的收集和整理

闽南侨批之于档案文献遗产,主要有以下几点的意义:

可以藉此对华侨的历史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对侨批的历史作用给予正面和积极的肯定,这对今后侨资的态度与作用,必将起到正面和积极的影响;

侨批的文史释读与文化弘扬,扩大、浚深了华侨史学的研究范畴,使得侨批作为侨史文献的载体形式之一,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与借鉴,大大地丰富了华侨历史文献的内涵与外延;

侨批可以凭藉自身的侨史文献功用和价值,积极申报成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进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使之成为中国的、乃至于世界的文化遗产;

因此,闽南侨批已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与重视,将其视为闽商文化的载体形式之一,并及闽南文化暨华侨史之重要历史文献。

1、侨批文献的收集

以往的侨批收集、研究,注重其邮政信息,主要途径即通过竞技集邮的平台来展示侨批文献;如今强调的则是侨批的档案文献典藏与文史研读,因而对侨批文献的系统性、完整性就有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单个侨批的完整,也就是批封与批信要求完整,不要人为地舍弃掉批信(笺),不要嫌弃批笺给集藏所带来的诸多不便;二是争取完整地收集一个家族的全部批信,这样就可以完整地保留了一个族系的历代往来批信,这既包括了海外寄回来的批件,也包括了国内寄往海外的回批。

还有一点,那就是我们在收集侨批的过程中,也应该讲究各个侨批信局的系统性收集,例如著名的“天一(银)信局”,关于该信局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使用的印鉴和诫戳,其形式和内容上也都是有所区别的,因此,能够力争收集到天一信局的不同戳记的侨批,也是每一位集藏爱好者一直在努力的;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同一信局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使用的戳记侨批,视作该信局的不同“版本”,如天一厦(门)局、天一安海局、天一菲(律宾)局、天一新(加坡)局等等,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其在邮政史上的考察,同时也是针对该信局历史概貌的揭示与综览。

以上只是针对实物侨批而言,但是在侨批文献的具体品种方面,还有几个要点值得注意:

1)来、回批都要重视,特别是回批;

2)信局制用的支票、汇票,以及有信局作业印迹的银行汇票;

3)海内外信局给发的收银信单据(凭证);

4)信局的流水账簿、印鉴、证照、牌匾及工作证、员工名册等档案资料等;

5)信局的各类广告;

6)考虑到侨史文献的整体保护与研究,有必要完整地起获某一个家族系列的侨批暨侨信,使其内容得以互相参证;

7)侨批业主的家族谱牒:这是进行文史研究的重要历史典籍!

8)充分考虑到实物文献资源的局限性,故而有必要尽可能地摄录历代侨批史遗存,如信局的旧址等等。

侨批研究,一定是要先拥有相当规模的实物侨批藏品,以及藏品有着较好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否则研究工作必将难以为继;而大量与系统地收集侨批,则是今后开展侨批研究、交流及学术探讨的重要基础。我们注意到,广东省汕头市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新的表率,带了个好头,他们采集到了大量的潮汕地区实物侨批(总量达3万多帖,其中亦包括了侨批的影像光碟资料),从而为学术研究与文化阐扬奠定了厚实的文献基础。

2、侨批文献的采集渠道和方法

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潮汕的做法,在现代条件下,将侨批资料的收集分为实物收集与影像收集两类,而两者都要予以重视。

实物侨批是必需的,是一个研究机构所必需葆有的学术资源,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收藏规模;而影像资料则需要认真审视和科学地取舍,首先是要审定所需图录存档的侨批资料的真实性,判定其史料的价值,然后才决定收藏并图录,以补充自有资料的缺或,作为另一种载体形式而予以借鉴、参研。将目前已经发掘出来、且经过了甄别和整理的实物侨批资料,应是我们首先要去做的学术准备工作,毕竟资料的汇集也是文化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关于实物侨批文献的采集,具体来看,有下面几种可操作的方法:

①征购

市场化征购,这是如今文献征购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一道常规的文献采集方法。

侨批的载体形态,也可以归之于民间文书一类,故而也受到了公藏机构的关注,例如福建省图书馆等,但他们主要是从大文献的视角出发,只是将侨批纳入民间文书的大体系中,构建民间文书的文献建设,而不是单一地为侨批收藏而收藏侨批。但是,对于专业的侨批文史研究来说,则遵照一定的体系、成规模地开展侨批文献资源建设,那就一定是将侨批文献作为了主要的征购对象,而且是系列化、规模化地开展此项专项文献的建设。

要想规模化、系列化地建构侨批文献专业资料库,自然是离不开征购一途,根据各公藏机构以往的文献采集策略与方法,有两个征购的途径,一是走向市场,在各地收藏交流市场开展征购;而是通过各地的渠道,向已知的存留有此类文献的家户协商征集,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或交互着进行,但必须保持连续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文献建设的持续建构,也才能保证系列化、规模化的文献建设要求。

② 图录

有偿征集固然是一套可资为用的策略或方法,虽则行之有效,但也无法保证专藏机构得以实现完全架构侨批文献的理想。

就侨批来看,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集邮人士早已经介入了侨批的收集、研究,并且许多人的侨批集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集邮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国内外的集邮竞技平台上屡获大奖,极大地提振了侨批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因此,侨批收藏研究已经成为了这部分集邮人士的人生追求与感情寄托,轻易不会出脱自己的藏品,但是他们的藏品都是经过了市场考验与竞技集邮的洗礼,其间不乏珍品、孤品级的侨批实物文献,对于这样的情形,则应该要有一套相应的文献采集策略,图录、出版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源,以实现其文史研读的功用。

我们还可以文献学为样板。如今,中国传统古籍已经渐次引进了数字化手段和技术,开始了古籍的数字化建设,这对于浩瀚的中国文化典籍而言,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毕竟古籍传承到了今天,由于种种原因,版籍的传统保护方法已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而数字化建设则无形中开拓了这些版籍的保存方式,延伸了版籍的生命周期,从而使得这些文化载体的生命得以继续传承,并且还能逐渐光大与阐扬。

目前,全国性的古籍普查工作已经展开了,其主要工作就是在传统古籍的保存、保管方式中,新增加了文物化和档案化的管理方法,其中很突出、也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为古籍定级,包括了文物性的版本定级与档案化管理的破损定级,制定了古籍保护的一整套科学保护措施,并形成了制度化的管理方法。仅仅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古籍保护中的许多举措,很多都是可以直接导入到我们的侨批文献收集和保护中来,例如古籍特藏破损定级的标准,修复建议,藏品的保护,书影的制作,等等,这应该也是我们从事侨批收集、研究和文化释读的每一位参与者应该考虑的另一个重要课题了。

除了实物侨批资料之外,还有许多侨批文献载体形式较为独特,比如旧时信局的牌匾,信局使用的印鉴、戳记,信局员工常用的分发批信的运载工具、证明文件,现存老侨批工作者的家访影音录像资料,历代侨批信局的遗址(迹),诸如此类史信,就更有必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加以收集、保存了。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的是,那些历史上曾经从事过侨批经营活动的老人,是侨批史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很有必要加强对他们的访谈工作,应该对访谈内容进行全面的记录,包括其影音的全程记录,这事应该要尽早去做,要与时间赛跑,毕竟这些老人,个个可都是些宝贵的“活文献”。

除了这些资料以外,其它还有可资为用的文献形式,举如旧时侨批信局的老照片,批信局兼营或混业经营的一些广告宣传单,涉及到侨批经营者的家族谱谍,各时期报刊等媒介的有关报道,批信局合作、合伙经营的股份证书或契约,等等,都应当纳入我们的收集与研究的范畴,有实物的就收集实物资料,没有实物而有其它影像信息者,就采用复制的方法来收集,极力扩大侨批文献的资料来源,使得侨批的释读不仅仅局限于侨批的批信载体本身,还将扩展到了侨批文物上去,这才是文化的侨批所应具备的全面素养。

这些实物侨批资料,还只是民间的存在形态,但这种民间存留的文献,一直都是处于分散化的状态,更缺乏专业的保管,有很多已经发生了霉蚀、虫蛀等破损情形,其文献的存留生态可称“堪忧”,因此,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请有志于该项藏事的专业机构,要加紧、加速民藏状态的实物侨批文献的征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侨批文献处于相对沉睡状态中,这就是各地各级档案馆所珍藏的历代邮政档案和海关档案资料,其间记录、附着有大量的侨批业原始档案信息,甚至是各地信局的原始文案、印鉴及其它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及文献载体,有很多都是以往侨批研究者所未曾见识过的,这也导致了以往对侨批的释读存在着诸多的分歧,甚至是误解、误判及误读。如何让开发利用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索和积极面对的一颗重要课题: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图录并出版这类侨批史的档案文献,则对目前积极开展的侨批史研究与侨批文化释读来讲,善莫大焉!

3、侨批文献的鉴定

侨批文献难以鉴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年代不好判定。许多早期的侨批,其目的就是驿递功用,并不是要刻意为后人留下什么可资纪念或怀念的信物,也没有一定的递解程序和规则,这在批封与批信上,都可以看得出讲究简洁、实用,并且还出于运作与保密的考量,有意掩饰一些递解方式和程序上的信息,时过境迁了之后,这些信息就变得晦涩难解了,尤其是具体年代的识判;

二是具体承解的信局。早期的水客批封,还有后来特殊时期的信局作业,都没有留下递解责任者的详细信息,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做更多的排查与检索识别工作,方才有益于作进一步的解读;

三则是一些侨眷在解读海外寄来的批信时,由于存在多次拆读和保管的缘故,有许多的侨批封和批信装错了,出现了批封与批信不符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比照与复原,这当然是离不开广泛的原始资料的集藏;

第四点就是有很多侨批的相关资料,如侨批信局的印鉴、图章和证件(书),信局作业的账本(簿)、单据,还有批信局之间、批信局与银行、邮电部门之间的往来信札、电文及公函等,这类有助于侨批研究的资料,都是需要研究者们认真收集与审视的,其间所涉及的政治、法律、金融、邮政等等素材,无一不是需要做过细的文史整理工作,这些都是今后在侨批的研究中亟需加强的重要内容,而鉴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沙汰谬误,去伪存真。

第五点就涉及到了作伪的问题,这主要是在侨批收藏的市场化经营与运作过程中,有许多的侨批被少数经营者篡改了,这方面的伪作,具体表现形式就有加盖著名信局的印戳,刻意伪作信局的文字宣传诫戳,以及伪造时间、地名戳记等等,种种不端,导致了收藏交易市场上流通的侨批与侨批资料,都需要我们去仔细地予以甄别。

所以,为了保障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专业研究机构还应当聘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如文史学者,民俗专家,特别是在侨批的收藏研究上已经取得实绩的集邮界人士,等等,充任侨批研究的专家委员会之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阐扬侨批文化,“闽南侨批”的文化研究与阐扬,自然也当如此。侨批实物的图录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收集与研究课题,也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学术文化准备工作,否则,学术交流将会陷于“重要性”与“意义重大”一类的空泛之谈,这就有违其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最终目标,而流于一种泛议或口号,这对提振侨批文化不仅无益,而且还是有害的;同时,图录并长期地保存这些珍贵历史文献,也是对历史负责之举,是对历代华人华侨及侨批之于闽南、之于福建历史贡献的肯定,海外华人、华侨也是翘首以待与热切期盼的。

只有经过大量的、系列化的实物文献采集,并及经过仔细的甄别和整理,侨批资料才可以成为可资为用的文献资源。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文献载体,侨批也只是外在形式与使用功能上,有别于图书版籍的,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流传及递嬗方面,侨批文献虽然是后起的一个门类,但是它前承了中国历代文书的历史发展,后启了中国近现代海内外交通之端,特别是海内外邮电发展、金融汇兑、文化交流等等诸多方面,还是一种客观的促进作用,因而这一档珍贵历史文献,我们应该倍加珍重,有人誉称其为“中国近现代的敦煌文书”,溢美之词及于言表。

我们完全可以了冷静与客观地看待侨批文献,更由于它是我们家乡的一档珍贵文书,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容一些,淡静一些,就先把侨批视作乡贤们的一档历史文献来珍惜,来爱护,来收藏,来研究,那么,多做一些博大与宽泛的收集、深入及缜密的考证工作,毕竟这也正是我们发扬尊重历史、敬仰先贤、爱护文物、阐扬地域文明的精神。

四、综述

在侨批收藏和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的这些理念或方式方法,还有许多需要根据侨批的特性,做出因地制宜、因具体品类而重新定义的问题,这就是相关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进程了。

除了上面所谈的集中文献采集渠道与方法,还有在文史研读、文献披阅过程中的新发现,这就不是侨批实物征集的范畴,而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步钩沉、发掘出来的,例如:

其一,除了实物侨批之外,还有很多文献资料也都记载了有关侨批的史实,有的尽管只有零星、片断的记录,但是,对它们的收集整理与综合研读,就能够发现许多对侨批研究极为有价值的线索,举如民间宗族谱谍中就有其族裔出洋,并往来沟通的重要信息;民间钱庄的私钞上,也会留有信局的印章或印鉴;早期海内外报刊对于华人生活的一些报道,也都有或多或少地介绍侨汇的情形;国内的许多统计年鉴,对于海外华人、华侨汇入的款项,也有一定的统计数据报告,等等,这些资讯,对于侨批史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对早期的侨批信局作跟踪与观察,常常让人感到有关史料的严重不足,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我们把侨批的收集与研究范畴拓展到相关的文史资料上去,这样才能更为广泛地获取更多及有效的信息。现在我们重视侨批文化,重视侨批的收集与研究,那就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侨批实物一个方面,而是要将所有涉及到侨批的历史资料,今后都必须纳入到收集、整理与研究的范畴中来。

第二,我们现在还很难判定一个地域的历代侨批经营者有多少家,目前所读到的一些侨批研究著作,已经列举了不少的各有关信局名称,但是近来的实物发掘,还有其它的文献载体,诸如信局账本、银行的单据等,就不断有新的信局名称出现,可见,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关注者都是有其局限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的收藏研究平台,尽可能多地汇集所有的侨批史料,分门别类,厘清条目,这样就能够通过系统而专业的研读,辑出那些以往不见著录的一些侨批史信息,当然也包括了侨批信局的名称,等等。

当然,许多名为某某信局的,还会有头盘、二盘及三盘局的情形,这需要研

究者们做更为细致的史料钩沉与梳理工作,未经雕琢的玉石,依旧还只是块璞玉,只有精雕细琢之后,才会是熠熠生辉的美玉,侨批之研究,亦当作如是观。

上一篇:高校绩效预算管理实践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态视角的高校非主流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