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幼儿“被游戏”

时间:2022-10-12 11:35:32

莫让幼儿“被游戏”

【镜头一】“数高楼”教学展示活动开始了,教师说:“小朋友,请你和你喜欢的朋友一起玩数高楼的游戏吧,请记住,要十人一组噢。”教师话音刚落,班上30名幼儿迅速地分成了3组,没有发生一点差错。各组幼儿根本没有商量角色分配,就各就各位地玩起游戏来了。

【镜头二】“娃娃家”游戏时,一名幼儿说:“老师,我们想给宝宝扎辨子,但我们家里没有宝宝。”教师突然想起布娃娃拿去洗了,就转身叫了一个小女孩子:“来,你来做宝宝吧。”小女孩不太愿意,说不想当宝宝想当妈妈。但教师没有改变主意,执意让她坐在椅子上,并说你这次宝宝当得好,下次就让你当妈妈。小女孩噘着小嘴巴,无可奈何地坐在了椅子上。

游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但从上述镜头来看,教师干扰甚至操纵了幼儿游戏,使幼儿处于“被游戏”之中。看似热热闹闹的游戏,其实都是教师预先导演好的,幼儿只是按部就班地“表演”,那种本该属于幼儿自然的、宝贵的、专心致志地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被打破了。这种缺失游戏精神的游戏,实际上是对幼儿天性和发展的漠视和背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尊重幼儿的游戏。

1.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点。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不能因功利化的需要而迫使幼儿处于被动游戏之中,或者随意剥夺幼儿游戏的权利。但在“数高楼”游戏中,幼儿几人一组?谁和谁组合?却均由教师事先决定,这就背离了幼儿游戏的精神和实质。教师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把游戏真正还给幼儿。比如,让幼儿在“数高楼”游戏中自主组合、自主创编动作、自主表演,或许游戏场面会有点凌乱,或许幼儿的组合与表演会有些不和谐,但却能呈现充满快乐的真实场景。

2.营造适宜的游戏环境。适宜的游戏环境应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游戏,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首先,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原有水平以及教育目标等,及时丰富并调整游戏材料。其次要营造和谐平等的心理氛围。教师要相信、尊重幼儿,经常和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游戏兴趣和需求,为幼儿提供宽松、平等、和谐的游戏环境,不为了某种需要强迫幼儿服从自己的权威。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执意让小女孩扮娃娃的做法,就违背了其意愿,给其心理造成了伤害。倘若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娃娃家,以商量的语气和小女孩交流:“你去做娃娃可以吗?”“如果你不愿意,你能想个好办法吗?”或许就能调动小女孩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3.支持自主的游戏过程。在游戏中幼儿应该是自主和自由的,教师应放手鼓励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和游戏材料等,而不应做硬性安排,支持自主的游戏过程。教师不妨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存在问题、有创意的想法等说出来,再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不要急于介入。如果教师过早介入幼儿的游戏,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因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或做法而告终。比如,当幼儿求助家里没有宝宝时,教师若能巧妙地“推辞”:“噢,你真是个能干的妈妈,还会给宝宝扎辨子呢,宝宝不在家,这可怎么办呢?”则可能会使这个“能干的妈妈”想出好办法,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

上一篇:爱的艺术 第8期 下一篇:看绘本,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