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标记杂交棉滨职棉1号的选育过程及种植表现

时间:2022-10-12 09:37:29

红叶标记杂交棉滨职棉1号的选育过程及种植表现

摘要 针对棉花杂交种多数不能根据其表型鉴别真假杂交的现状,确定了利用指示性状进行杂交种筛选的技术路线。通过20年的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选育出了具有红叶标记性状的杂交种滨职棉1号。介绍了滨职棉1号红叶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配合力,总结了杂交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在区试、生产中的表现和关键栽培技术及示范推广情况,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叶标记;滨职棉1号;选育过程;种植表现

中图分类号 S562.0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69-01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棉花产量、品质的有效途径,杂种优势的发挥与杂交种的纯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推广的杂交种的纯度只有依靠DNA等分子方法进行鉴别,费时费工。如果能够选育带有可识别指示性状的杂交种,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杂交种纯度的鉴别及制种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可利用指示性状及其分离规律对杂交种的真假进行甄别。依据以上思路,滨州职业学院科研所从1988年开始标记型棉花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于2008年与德州市农业科学院合作育成了红叶标记型杂交种滨职棉1号。该种选育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遗传学理论,对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测定,之后被确定为骨干亲本,并用于组合筛选。

1 亲本特征特性及配合力

1.1 母本特征特性

母本抗A,生育期125 d,霜前花率91.4%,第一果枝果生节位7.0个,株高104.4 cm,单铃重5.8 g(中喷花),衣分43.6%,子指10.1 g。农业部纤维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结果为2.5%跨长30.9 mm,比强度 31.1 cN/tex,马克隆值4.7。

母本是在鲁棉研16号基础上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鲁棉研16号的主要特征特性是[1]:全生育期129~132 d,霜前花率89.2%~90.8%,株高93.9~95.6 cm,单铃籽棉重5.28~5.61 g,衣分39.8%~40.3%。HVICC上半部纤维长度29.6 mm,比强度30.3 cN/Tex,马克隆值4.8。

比较亲本与鲁棉研16号的主要性状可见,母本抗A在生育期、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等方面有较大改进。

1.2 父本

父本96-67是具有标记型的亲本,同时具有红叶和柱头外露2个标记性状。主要特征特性是:生育期130 d,第一果枝果生节位7.1个,单铃重5.0 g(中喷花),衣分39.5%,子指11.1 g。农业部纤维品质监督检测中心测定结果(HVICC)为2.5% 跨长27.0 mm,比强度34.5 cN/tex,马克隆值5.7。

1.3 配合力

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搭配组合,F1代容易出现高优势组合。分别于1999年、2002年、2005年采用不同的材料对96-67的配合力进行了测定。

1999年[2],供试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系共5份(母本),分别是96-1、96-67、96-104、96-33、96-194。供试陆地棉亲本3份(父本),分别是中棉所23、中棉所19和石远321。测定结果是,亲本的GCA效应。母本,在GCA显著的7个性状中,96-1、96-67、96-33均有4个性状的GCA效应为正,表现较优。

2002年[3],母本5份:转基因抗虫棉分别是新棉33B和GK-12,常规陆地棉分别是6802、石远321选和94AP14。父本5份:柱头外露种质系分别是96-67、96-16和96-194,有色棉亲本分别是99-110和99-55。父本96-67、96-16、96-194分别有7、7、6个性状的GCA效应为正,表现较优。

2005年[4],5份转基因抗虫棉作母本,分别是双价321、新棉33B、HK-1、DP99B和0QL42。父本6份,包括彩色棉亲本2份,01-295和99-55(鸡脚叶);柱头外露种质资源2份,96-67(红叶)和01-308(鸡脚叶、零型果枝);优质棉亲本2份,01HN06(抗虫)和惠无3055(低酚棉),测定结果是,父本,96-67、01HN06、惠无3055分别有8、6、9个性状的GCA效应为正,表现较优。

综合以上结果,96-67无论作父本或母本、与转基因抗虫棉或非抗虫棉杂交,其一般配合力均表现优良。

2 选育过程

滨州棉1号为标记型抗虫棉杂交组合,为抗A×96-67。该组合于1998年组配,2000年参加品比试验,2003年、2004年参加山东省棉花区域试验,2006年获农业部转基因安全评价生产应用证书,2007年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8021号。

3 杂交种种植表现

3.1 特征特性

该组合属中早熟品种。出苗较好,长势稳健,叶片中等大小、红色。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9 d,株高101 cm,植株塔形,第一果枝节位7.1个,果枝数13.1个,单株结铃18.2个,铃重6.1 g,铃卵圆形。霜前衣分39.0%,子指10.9 g,霜前花率93.9%,僵瓣花率5.6%。2003年、2004年2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7 mm,比强度30.7 cN/tex,马克隆值4.6,整齐度84.3%,纺纱均匀性指数144.2。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抗虫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3.2 产量表现

在2003—2004年山东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576、

3 327、1 386、1 293 kg/hm2,分别比中棉所29号增产8.9%、8.0%、6.2%、5.6%;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 556.5、3 405.0、1 461.0、1 401.0 kg/hm2,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2.2%、2.7%、1.4%、2.0%。

4 关键栽培技术及示范推广情况

研究了最佳的播期、密度[5]及管理方式,该品种播期一般为4月25日至5月5日,密度4.2万株/hm2左右,施肥上,应适当多施钾肥,一般施300~450 kg/hm2。为防早衰,应适当推迟播期,6月下旬摘早蕾1~2个。应结合间、定苗将非红叶的杂株拔出,育苗移栽的可在苗床上将杂株拔出。2010年示范田3 hm2,皮棉产量为1 629 kg/hm2,比推广品种增产8.2%。2011年示范田6.5 hm2,皮棉产量为1 789.5 kg/hm2,滨职棉1号比一般推广品种增产11.0%。

5 参考文献

[1] 王留明,王家宝,刘任重,等.抗虫棉花新品种——鲁棉研16号[J].山东农业科学,2001(2):38.

[2] 纪家华,李朝晖,王恩德,等.标记型柱头外露种质系与陆地棉亲本间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J].棉花学报,1999,11(3):117-122.

[3] 纪家华,王恩德,李朝晖,等.陆地棉优异种质间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J].棉花学报,2002,14(2):104-107.

[4] 纪家华,李红芹,王恩德,等.转基因抗虫棉与陆地棉种质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J].种子,2005,24(11):28-33.

[5] 李凤瑞,史家亮,杨秀风.杂交棉滨职棉1号最适种植密度研究[J].中国棉花,2009,36(11):32.

上一篇:北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南繁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麦秸秆全量还田轻型稻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