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之“道”

时间:2022-10-12 09:33:38

记者之“道”

在各种利益博弈的过程中,记者如何保持自身的清醒、客观,如何让新闻产生力量,让媒体发挥影响?如何尽到一个记者的社会责任?这需要我们深思与自问

近几年,一些记者在采访中不顾职业道德,借机敲诈勒索被采访人的事件屡屡发生,以至于招致不满和怨愤,打杀记者的情况也时有耳闻。日前结案的兰成长案之所以引起诸多争议,与这种情绪的蔓延就不无相关。

那么,在各种利益博弈的过程中,记者如何保持自身的清醒、客观,如何让新闻产生力量,让媒体发挥影响?这需要我们深思与自问。

记者没有什么行政权,但有一种“权”叫话语权。西方国家称媒体为“第四权”,媒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曾几何时,社会上流行“防火防盗防记者”的顺口溜。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面前,有一些记者迷乱了心智,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忘却了肩负的责任,沦为了金钱的奴隶,甚至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个别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等。记者的自律,媒体的规范也就势在必行。

现在,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是一个摸索、创新的阶段,对于发展中一些问题,要搞清是局部还是整体,是特例还是普遍现象?如何取舍,如何报道?如何尽到一个记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这里说的责任是报道应真实客观,这里说的义务是发表意见应考虑社会影响。就拿中国收容遣送制度的彻底改革来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里,收容所被收容的公民,是被大多数中国人遗忘的,而孙志刚惨死收容所的事件通过记者报道,最终使收容遣送制度得以修正。记者超越“小我”,遵循“大道”所发挥出的巨大力量,既彰显了舆论监督的强大,也相应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一则优秀的新闻报道,不应只是叙述事件如何及为何发生,更要寻求事物本质的呈现以及体现出人文关怀。记者就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妙龄少女不幸患上红斑狼疮,家庭的贫困、顽强的抗争、社会的捐助,然而少女还是永远闭上了双眼,这些足以构成一篇感人的新闻,但她的母亲不希望被报道,害怕孩子的奶奶看到受不了。于是,这个故事被记者悄悄地藏在了心里。

新闻要求最新最快,追求独家性。但只遵循新闻规律来做报道,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甚至会激化矛盾,造成不可想像的后果,比如过早报道一些案件的侦破情况,可能打草惊蛇,使犯罪嫌疑人逃匿或毁灭证据,台湾典型的人质被杀案就是例子。把握记者之“道”,不仅在于业务能力的展现,更是对记者人品人心的检验。

新闻报道既不能忽视社会最底层的声音,成为强势人群的利益共同体,也不能站在社会精英的对立面,成为阻碍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正确对待手中的这支笔,不只是简单地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而是要写出具有建设性意见,真正从发展高度和长远利益去分析、判断与权衡的好文章,让媒体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风向标。

作为一个合格的、想获得人尊敬的记者,就是要站在高处,眼观全局,目光远大,以社会发展大目标为方向,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以天下为己任。要成为一名对社会进步有价值的记者,并非只是尊重事实、做到客观报道那样简单,而要双脚行在基层,目光站在高处,手中笔要凸显事件的本质真实,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健康的新闻精神,拥有理性的媒体责任,这才是真正的记者之“道”。

上一篇:剖析潜规则之“原罪” 下一篇:以民为镜诚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