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力集约化”后财务工作“职能与定位”的思考

时间:2022-10-12 07:49:58

“财力集约化”后财务工作“职能与定位”的思考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适应发展需要,国家电网公司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实现“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国际一流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奋斗目标,通过实施“三集五大”等一系列经营管理改革措施,公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生机。作为“三集”之一的“财力集约化”,通过几年的推广实践和深化应用,其意义和效果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形势发展,财务工作的职能及其在企业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其内涵和环境发生的变化也较大。

关键词:财力集约化 财务工作 职能与定位

一、要对实施“财力集约化”的重大意义进行“再认识”

国家电网公司财力集约化,以“六统一、五集中”为有效财务管理手段,以优化调整财务职责权限及组织结构为组织保障,以ERP和财务管控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实现了财务与其他业务的纵向集约贯通、横向有机融合,为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科学高效的财力集约化管理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增强了公司财务管控能力、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效益。作为国网公司财力集约化一线践行者的市级供电公司,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对实施财力集约化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认识和体会:一是实施财力集约化管理是公司适应并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精益、高效取代传统、粗放经营管理的必经之路;二是“集约化”是公司针对自身的一场“革命”,是公司实现“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国际一流企业长远奋斗目标所必须经历的一次“蜕变”;三是就“十”以来党和国家提出或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治党、治国理念和措施而言,国网公司几年来实施的一系列企业改革办法,可以说是具有“强身健体、增强免疫”的前瞻性举措;四是就基层财务工作而言,其意义体现在工作中有了统一、充分的科学依据;程序上有了统一规范运行的“轨道”;市级公司作为公司的基本“组织细胞”,有了良好的微观“新陈代谢”条件和环境。对公司而言,有了健康的“组织细胞”,才能保证各“系统”的正常运行,才保证公司“肌体” 的完整健康。总之,财力集约化作为国网电网公司实施集约化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将对公司健康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要对新时期财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与定位”发生的新变化进行“再思考”

企业财务表面上体现为财会人员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及经营成果进行核算、确认、反映并实施有效监督的日常管理工作,但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在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之后,特别是当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工作中,财务工作在公司企业管理中所处的基础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通过“五集中”、“六统一”,财务工作的职能已从单纯的信息咨询、监督、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向控制、预测、参与企业决策方向拓展。同时从“大安全观”出发,财务工作在依法治企、规范经营和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公司新的发展时期,财务管理部门要重新准确定位财会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规范会计基础管理、强化监控、守住底线,更要尽最大努力确保资金安全及与企业经济业务相关的各方面安全。对新时期财务工作的“职能和定位”有了冷静的思考、清醒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主观能动地把基层财务工作做得更好。

三、要对充分发挥财务工作职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进行“再分析”

基于对财务工作在新时期企业管理工作中职能及其定位的认识与思考,如何立足基层财务工作实际,切实发挥好应有的管理职能,还需要什么样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对其作出深度地“再分析”。

“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顺和完善“生产关系”,从而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说人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在新形势下,要把财力集约化工作贯彻落实在基层,并得以充分深化推广应用,以更好地发挥基层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职能,其前提是――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作支撑,同时,随着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强化财务队伍的综合素质,这是做好基层财务工作的必要条件。

四、要对财务组织队伍建设“再强化”

结合财力集约化推广应用和市级供电公司财务工作的实际,国网大庆供电公司在强化基层财务队伍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严把财务人员“入伍”关

用“好”人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就得把好员工的“入口”关,这一点在财务队伍选人、用人上则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大庆供电公司财务资产部为适应财力集约化对财务人员岗位配备的要求,先后从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财会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中录用了6名专业会计。每次新录用财务人员,都由财务部门提出意见、人力资源部门制定方案并严格操作、纪检人员全过程监督,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措施,以力求选用“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通过有效地控制财务人员“入伍”关,使新增会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得到了有效保证。

(二)强化财会人员职业操守教育

具备良好会计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处理实务能力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条件,作为财务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并能从大局出发,树立并坚守正确的“三观”和工作理念则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既要做到一尘不染,又要实事求是讲原则,始终秉承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心无旁骛地担负起财会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国网大庆供电公司财务资产部结合工作实际和每月工作例会,适时地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正确引导财务人员立足岗位,树立忠诚服务企业并为企业安全稳定发展负好责的工作理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也以实际行动诠释出了新时期国网员工应有的风范,充分展现了基层财务队伍“自身硬更能打好铁”的应有品质。

(三)强化会计岗位内部监督、牵制

作为工作在公司一线的基层财务队伍,既要有团结和谐的工作内部环境,更不可淡化内部“监督、牵制”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为此国网大庆供电公司从2012年起,结合财力集约化和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探索实施了财会人员定期(三年)岗位轮换和岗位AB角制(每年一调整),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会计岗位定期轮换和岗位AB角制,符合新时期基层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关要求,对会计岗位进行定期轮换,既是财力集约化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结合会计人员个体差异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财会人员“因材施用”的有效办法;实施岗位AB角制(结合当年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是防止因一人缺岗、工作流程受阻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化临时安排人员顶替为B角有准备的自觉行为,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强化会计岗位内部监督、牵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岗位轮换和AB角制,避免了因基层会计岗位分工过细,个别会计人员在一个岗位上长期工作而形成的业务知识过于狭窄、思维和处理业务方式惰性僵化现象产生,以及可能导致的习惯性不足或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强化“内部牵制、内部监督”的效果;三是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与提高。通过岗位轮换和AB角制,促进了专业会计之间的相互学习、业务交流与沟通,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为营造融洽、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强化财会人员后续教育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不同会计岗位人员自身素质差异,以及个人发展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采取各种“因材施教”的后续教育方式,有效促进财务队伍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

一是结合个人发展需求,激励财会人员自主学习。适时进行形势教育,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支持会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倡导“通过”职称考试就是在为公司、为集体做贡献的大局意识,激励会计人员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形成了财务队伍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结合财务调考强化培训。以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财务调考工作总体安排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结合工作实际,采取自主学习与重点内容聘请高校老师集中面授培训相结合,以及以考促学、以考代培、以考选优等多种措施和办法,切实达到提升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目的。三是结合岗位工作实际,专业会计轮流讲课。为促进会计人员主动钻研业务、相互学习,全面掌握基层公司财务业务内容。从2012年起,国网大庆供电公司探索开展了专业会计人员轮流讲课工作。每位讲课会计都自己制作课件,立足岗位上讲台,理论联系实际讲业务、讲流程、讲规范、讲风险,最终实现每个人既当老师、又当学生。通过这种培训方式,既是对会计人员的说、写、做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锻炼和检验,也收到了一人提升、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四是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实施网络培训。计算机发展与普及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场“革命”,网络又给这场“革命”注入了 “催化剂”。因此借助网络这一现代化信息平台开展财务人员培训,则是更方便、快捷、有效的方式。近几年,大庆供电公司每年都给财会人员在中华会计网校“量身”开通学习内容,以便其在工作之余随时学习、“问疑解惑”,同时满足了不同会计人员的学习需求,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培训方法。

五、结语

伴随公司改革逐步深入和形势不断发展,基层财务工作将继续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财力集约化的统一部署,因“势”而思、随“时”求进,把“学无止境”的内涵充分体现在基层财务队伍中,从抓队伍建设和会计基础工作入手,切实把国网公司财力集约化实施工作植根于基层,认真做好深化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应有职能,为国网公司实现“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国际一流现代化企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卫胜.县级供电企业的集约化之路[J].国家电网,2010(2).

[2]许洪贵,赵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0(1).

[3]邓纯胜,聂其海.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与信息化策略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9).

[4]陈耿,龚丽娟.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会工作职能转变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2(5).

[5]王澄宇,周晓华.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6(1).

(作者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庆供电公司财务资产部)

上一篇: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机制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俯瞰管理会计水晶球:未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