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时间:2022-10-12 07:49:48

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摘 要:摘三叠系延长组长6 油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的主力油层,本文通过对康台区长6油层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以及储层物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储层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以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为主,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好;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南泥湾油田 长6油储层 储层特征

一、地质背景

南泥湾油田康台区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境内。面积约110km2,包括南泥湾油田康台区全部及松树林-新窑区一部分,北部与王家川、延长油田毗邻,东边为汾川区。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7~10m,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发育差异压实形成的小幅度鼻状隆起,鼻隆的起伏形态和倾没方向与斜坡的倾向近于一致,构造变化较为简单(图1)。

图1 研究区构造图

二、储层岩石学特征

康台区长6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如图2)。砂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平均含量为45.5%;次为石英,占平均含量为40.6%;岩屑平均含量为14.0%,主要为变质岩岩屑,其次是酸性-中性岩浆岩岩屑及少量沉积岩岩屑。砂岩中含榍石、石榴子石等少量重矿物,也有稳定性差的绿帘石等。

I:纯石英砂岩,II石英砂岩,III: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

IV:长石砂岩,V: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VI:岩屑砂岩

图2 康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砂岩分类三角图

填隙物平均含量为10.4%,其中杂基平均含量为4.8%,以泥质为主,其次是泥微晶碳酸盐;胶结物平均含量为5.6%,主要为方解石(平均5.4%)和石英(平均2.2%),次之为沸石(平均1.5%)。

碎屑颗粒较均一,主要粒级(0.12~0.25mm)占40%以上,分选好-中等,磨圆度为次圆和次棱角状。颗粒主要呈线状,其次为点接触。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其次为接触型和连晶型。由于成岩作用强烈,砂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特点。

总体上,本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具有典型的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特征,这与整个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的特征具有一致性。

三、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

薄片分析表明,本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的平均面孔率为5.6%。主要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次之,次生孔隙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并可见裂隙孔。

本区储层平均孔径平均值为60.05μm左右,属中孔型为主。平均喉道直径值为平均0.41μm左右,反映以微细喉道和细喉道为主。因此,本区长6储层属中孔-细喉型和中孔-微细喉型。

四、储层物性

根据本区5口井980块样品的岩心分析资料统计,长6储层的孔隙度最大值为16%,最小值为0.5%,平均值为7.34%;渗透率最大值为15.5×10-3μm2,最小值为0.01×10-3μm2,平均值为0.45×10-3μm2;其中有效储层渗透率平均值为0.80×10-3μm2,孔隙度平均值为9.19%。

长61储层孔隙度集中分布在6~11%之间,占样品总数的82.4%,渗透率集中分布在(0.04~1)×10-3μm2之间,占样品总数的85.0%;长62储层孔隙度集中分布在6%~10%之间,占样品总数的68.7%,渗透率集中分布在(0.04~1.0)×10-3μm2的低渗透率值之间,占样品总数的83.1%。

五、成因分析

1.沉积对储层的控制

研究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 储层所处的沉积环境主要为三角洲前缘,长61分布于三角洲平原(见表1)。根据研究区已发现的石油储量多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微相处,说明沉积相对储层的分布具有较强控制作用。在三角洲砂体沉积中,前缘河口坝微相的砂体储层物性较好,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砂体次之,然后是三角洲平原相中的分流河道砂体。这是由沉积环境决定了岩石颗粒的分选性、杂基含量等因素造成的。

表1 延长组沉积相分类表

2.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

本区长6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及粘土矿物转化、重结晶作用等。对储层孔隙影响最大的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2.1压实压溶作用

长6储层压实压溶作用十分强烈,压实作用使碎屑颗粒转动,定向排列,软碎屑变形,刚性颗粒产生机械断裂,碎屑颗粒在压力下形成线(线接触)面接触、凹凸状接触及缝合线接触。其后的压溶作用造成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形成斑块状的致密镶嵌结构。压实压溶作用使长6砂岩的孔隙损失很大。据推算长6砂岩的原始孔隙度因压实压溶作用使其减少近20%。

2.2胶结作用

主要胶结作用有浊沸石胶结、绿泥石薄膜及绿泥石充填胶结、石英、长石次生加大等。

绿泥石薄膜胶结在长6储层中具有普遍性,绿泥石薄膜发育处浊沸石充填孔隙,并溶蚀,复苏了大量粒间孔。覆盖在颗粒表面的绿泥石薄膜缩减了孔喉半径,同时产生大量微孔隙,使孔隙结构复杂化。另一方面绿泥石薄膜对压实、压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保护了原生孔隙,使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2.3溶蚀作用

据研究,长6储层中的溶蚀作用主要有两期,第一期在印支运动末期,地表水的淋滤溶蚀作用使部分暗色矿物、云母、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产生溶蚀;第二期在成岩晚期,有机质热演化释放的有机酸和CO2等溶蚀浊沸石和长石等矿物。溶蚀作用形成了大量次生孔隙,有效地改善了长6储层的物性。

六、结束语

长6储层南泥湾油田延长组的主要储集层系,主要是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河口坝砂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骨架砂体,储层总体上属较低-低孔渗储层。储层特征主要受沉积相的展布和成岩作用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胡春花等.南泥湾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含油性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8,06.

[2]文华国,郑荣才,陈洪德,方艳兵,陈志华,郑超,李虹.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J]. 石油学报. 2007(04).

[3]谢正温,谢渊,王剑,王生朗,李春玉,李令喜,吕小理.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主要油层组储层特征[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06).

上一篇:酯类与酮类烟用香料的化学合成及加香应用探究 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