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答题思路总结

时间:2022-10-12 07:09:55

综合题答题思路总结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综合题更加注重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命题也趋向于开放性和综合性,重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根据近几年高考题的设问,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题目类型。

1. 特征描述类

描述地理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例1 下图为2013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题。描述等压线的分布特征应从气压中心的分布、数值的递变规律、等压线的疏密关系上分别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答案 ①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②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 原因分析类

此类试题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等。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例2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解析 (1)由文字材料可知该地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又从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提供沙源。H地有风口,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上风向为温带荒漠,春季强劲的西北风引发沙尘天气,出风口在此地发生风力沉积。(2)风力的大小主要有大气环流及在气压场中的位置和下垫面状况决定。提取图像信息,可知该县城靠近东亚冬季风源地,等高线信息和文字信息显示处在河谷地区,且河谷为西北-东南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河谷导致狭管效应,加大风力。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枯水季节河床;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

3. 地理事物比较类

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最常见的主要是区域特征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答题时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

例3 图A为北非简略,图B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是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解析 根据图表和材料直接分析即可,图表很清楚地展示了两地的气温和降水的差异,答题的方向清晰明确。

答案 ①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集中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②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控制;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4. 对策措施类

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等。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例如,传统工业衰落的解决方案有:①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③完善交通网络;②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④治理环境污染

例4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解析 结合材料和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中居民点位于河流下游谷地河边,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汇水面积广。暴雨时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由于该居民点地处河流下游谷地河边,所以要避免洪灾影响只能迁往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若不搬迁则必须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5. 区位分析类

区位分析类题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种植瓜果的有利条件”“分析XX城市成为区域……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等等。在高考中属于必考试题。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可以按照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首先了解所要分析的区域的地理位置;其次观察图示地区的相关地理事物;思考该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有哪些;探究区位因素的变化发展规律。如分析农业区位:①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气候、水源等;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农业技术、工业基础等;工业区位:①自然因素包括土地、原料、水源等;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原料、能源、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农业经济基础、环境、资金、政策等。

例5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解析 (1)此题考查了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结合图中轮台附近的等高线以及穿过1000和2000m等高线的河流可判断轮台所在的地形为山麓冲积扇上,有泥沙沉积,土壤肥沃。该地为温带大陆新气候,对瓜果生产有利的气候因素主要是光照、气温日较差等。不利的条件是降水严重不足,水源不足。此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评价条件要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全面考虑。

(2)此题考查了工业区位中的区位选择。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需要保存和运输;从材料“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说明义乌与美国市场联系密切以及义乌加工瓜子的相关产业联系密切;从“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可推测其劳动力有经验、有技术。

答案 (1)此处高山山麓洪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可供灌溉。水源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

(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义乌加工瓜子的相关产业联系密切;工人素质高,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上一篇: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攻略 下一篇:结合教学模块谈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