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对实习医生临床教学意义探讨

时间:2022-10-12 06:33:22

病例讨论对实习医生临床教学意义探讨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4-0625-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病例讨论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医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能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拓宽他们的临床思维。不失为实习生临床培育的有效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实习的实习医生20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人,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具有可比性。且两组实习医生在实习前进行与将实习专业相关的临床知识考试(同一试卷,同时闭卷考试),结果两组成绩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习医生由带教老师传授相关临床知识,但不参与病例讨论。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每周2次病例讨论。于会诊讨论前1天,把选择的病倒及讨论问题打印发给实习医生人手1份,围绕其诊断、鉴别诊断、进一步需做的检查、治疗、预后等问题,让其查找相关资料,实习医生在会诊中均要发言。而后由科里老师发言,最后由科主任进行总结发言。病案讨论一般安排2~4学时连续进行,让每一位实习医生在讨论中的综合表现和平时的个人成绩结合起来,1个月后再次进行与实习相关专业的临床知识考试,两组采用同一试卷闭卷考试。由同一位带教老师进行匿名改卷,然后对比两组实习前后成绩差值。

1.3统计方法: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0.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两组在实习前进行的相关测验中,对照组平均成绩为(63.00±7.02)分,实验组的成绩为(63.40±7.47)分,两组均数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习1个月后,再进行考试:对照组平均成绩为(80.90±7.72)分,实验组平均成绩为(80.40±6.82)分,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

3分析

为探讨培养临床实习医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采用病例讨论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临床的真实病例所呈现出的病情及变化,引导、鼓励和要求学生从复杂的病情表现中,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通过临床诊断思维,使学生学到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临床诊断思维和治疗技能[1],达到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的目的。我们认为病例讨论教学法具有以下特色与优势:

3.1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中先公布待讨论的病例,要实习学生亲自采集病史、体征,并给出相关实验室检查,要求学生围绕诊断、鉴别诊断、诊治方案、病因病机进行思考及查阅相关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实习生的兴趣。讨论中要求每人必须发言,鼓励发言,提高了实习医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实习医生的参与意识。老师在运用病例进行教学时适当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老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授效果明显提高[2]。

3.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了在病案讨论中做到论据充分,诊断合理有依据,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等。实习医生必须围绕有关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基础知识,查阅相关资料,主动独立思考。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3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病例讨论教学法通过思考题、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对病情剖析、归纳和总结。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克服了学生读死书、背死书的不良现象,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加深学生对疾病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理解。结合具体病例如何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问题展开讨论,使每一名学生真正有机会参与询问病史、查体征、准备病历,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在讨论中,老师起着引导、启发、激励、协调、总结、完善的作用。要注意肯定实习医生的正确意见。纠正模糊不清的概念和错误观点。最后通过病案讨论扩大实习医生的知识面,教会实习医生如何归纳病案的特点,怎样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性。学生们经过严格的培训,他们的综合能力有了提高,对一些常见病能及时作出诊断和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使同学们横向思维能力有很大改进,提高了他们对疾病的横向归纳、分析和推理能力。讨论时,要求每个学生对上述几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最后的总结。随着多次病例讨论的进行,学生综合的临床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肯定会有明显提高,当在临床上真正遇到复杂的病例时处理起来就会有条不紊,正确合理,达到理想的效果[4]。

3.4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在病案讨论课前,应认真备课。此外,教师应有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临床分析和思维的能力,还应尽可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新进展、新动向。同时还要加强各种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更好地在病案讨论中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业务水平。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成才最重要的培养环节,也是医学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多年来临床实习已形成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任务型的教育。即教学医院(带教老师)只要完成学校(医院)交给的带教任务就可以了,致使实习的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效率较低。我们如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满足社会所需求的医疗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旋律。通过内科临床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把书本内容和实践结合的第一站,如何抓好临床实习,教会学生们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也是培养学生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是作为一名医生的基础,而具备这种能力是一名临床医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保证[5]。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积极的病例讨论提高了临床实习医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及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水平,不失为实习医生临床培育的有效方法。

收稿日期:2006-09-21

上一篇:强化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下一篇:加强“人本管理”,促进放射科工作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