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护措施

时间:2022-10-12 06:20:30

滕州市农村雷电灾害现状及防护措施

摘要对滕州市农村雷电灾害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为农村雷电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现状;防护措施;山东滕州

滕州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明显,属于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比较频繁的县市之一。近年来,高大建筑不断增加,环境的空气污染加重,市区的热岛效应加大,诱发雷击的概率大大增强[1]。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滕州市的雷电灾害达百余起,连续多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2006、2007年东郭、姜屯相继发生过雷电伤亡事件;2007年东郭一加油站因雷击产生爆炸。近几年,滕州市气象局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对全市各有关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检测工作,并免费发放了《雷电防护宣传手册》,进一步加强了防雷的安全性宣传。但是,滕州防雷减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仍是防雷减灾管理的盲区。

1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目前,农村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都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造成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雷击致人死亡或受伤,雷击引起火灾,雷击击坏房屋、电话、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2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

2.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山区(或丘陵)的田地有一部分在山坡、山顶或湖泊、水塘等附近多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易发生雷击;田间空旷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2]。下雨时缺少雷电知识的农民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遭雷击的概率,因此很多雷击事故是在田间农民耕作或躲雨时候发生的。如2004年夏季,滕州市东郭镇大绪庄一妇女在田间作业遭雷击死亡。

2.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就沿着天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防雷设施,学生上课时,教室一旦遭受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2.3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农民遇到雷雨天气缺乏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同时,注意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或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以免带来雷击的危险。另外,雷雨天气应将门窗关闭,以免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

2.4部分企业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为了节约建设资金,有意逃避管理,不愿意接受雷电防御技术人员提供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查和质量检测等服务工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2001年8月17日,滕州官桥变压器遭雷击,损失6 358元;8月27日,滕州张旺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 665元;8月30日,滕州西岗东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 420元;9月5日,滕州柴里中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 759元。

3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

3.1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3]。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滕州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2从源头上强化防雷安全措施

根据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防雷原则,对于已建房屋的防雷改造是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并做好接地网。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或水箱的应安装避雷针保护,并与避雷针保证一定安全距离;屋顶有电线的,应置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并做好接地。

3.3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

针对滕州市防灾减灾的需求和未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雷电灾害预测预警子系统。以雷电监测站网为依托,建立雷电信息接收和处理平台,实现雷电信息实时显示、历史雷击灾害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和对策服务[4]。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农村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尤其是偏僻的山区。

4参考文献

[1] 董德文,申红石.农村防雷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硅谷,2009(1):192.

[2] 陈惠敏.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43.

[3] 张国毅,李承昊.雷电破坏农村环境的调查和农村防雷技术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7):29-31.

[4] 高安生,李勇进.对云南农村防雷现状的分析及加强农村防雷工作的思考[j].贵州气象,2008(4):43-44.

上一篇:试谈劳动力的生产 下一篇:论析科学合理性的新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