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12 05:28:57

暖心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摘要】 观察暖心胶囊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利尿剂、扩血管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暖心胶囊(由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三七等组成),对照组则服用外观、口感与暖心胶囊相似的安慰剂,疗程均为9个月。观察两组临床总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心功能分级评估、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复发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2例失访,对照组1例失访。治疗组临床近期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临床近期治愈7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94%。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气促、胸闷、心悸、倦怠乏力、四肢浮肿、纳呆、尿少、口唇紫暗等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气促、胸闷、纳呆、口唇紫暗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复发入院9例,死亡2例,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3.08%和5.13%;对照组复发入院17例,死亡7例,复发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4.73%和18.42%。两组比较,治疗组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提高心衰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着(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发现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皮疹。【结论】暖心胶囊对于DHF患者有确切疗效,能改善DHF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DHF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及提高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暖心胶囊 治疗应用

着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制定了具有益气暖心、通阳行瘀功效的暖心胶囊,对心衰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为探讨该胶囊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影响,我们观察了80例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评分、6min步行距离以及复发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即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按中国心力衰竭协会第二次修订(2001年5月,无锡)的标准[1],中医诊断及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2]及《邓铁涛医集》[3]。排除以下患者:①心脏超声测定射血分数<45%者;②入选前28d内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③因全身性疾病或酗酒导致的继发性心力衰竭;④不稳定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低灌注)。按双盲随机化的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67.7±8.1)岁;病程为(1.9±0.6)年;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冠心病12例,肥厚性心肌病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对照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6.1±8.8)岁;病程为(1.7±0.9)年;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冠心病13例,肥厚性心肌病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组及治疗

1.2.1 分组方法 入选患者分别服用外观相同的胶囊制剂,治疗组为暖心胶囊,对照组为安慰剂,由药剂科专人负责试验用药的质量及随机编号,并保持对试验者和受试者双盲,在完成所有观察工作后由课题组主要成员共同参与解盲。随机方法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

1.2.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照西医DHF治疗指南规定对每个患者采用最适当的治疗。利尿剂:双氢克尿噻、速尿、安体舒通。扩血管药物:鲁南欣康、消心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开博通、洛汀新;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暖心胶囊(由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三七等组成,广东省中医院制剂室制备),对照组服用安慰剂(以乳糖、糊精、焦糖及食用色素制成与暖心胶囊外观、口感相似的胶囊),均为每日3次,口服,每次3粒,疗程9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心功能分级评估、复发率和病死率、6min步行距离等指标的变化。(2)观察两组临床总疗效;(3)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DHF的疗效标准。临床近期治愈:心功能纠正至Ⅰ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而未达到Ⅰ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而未达到Ⅰ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死亡。

治疗组有2例失访,对照组有1例失访。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心衰中医证候评分法:临床主要症状明显计3分,一般计2分,轻微计1分,无症状计0分。

表2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气促、胸闷、心悸、倦怠乏力、四肢浮肿、纳呆、尿少、口唇紫暗的症状评分(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气促、胸闷、纳呆、口唇紫暗、舌淡胖、舌质暗、脉弱无力、脉结或代等症状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2.3 两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

随访12个月,治疗组DHF复发入院9例,死亡2例;对照组DHF复发入院17例,死亡7例。两组DHF复发率分别为23.08%和44.73%,差异 表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统计方法:Ridit检验;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vs group B)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统计方法:t检验;①:P<0.05,②:P<0.01,与治疗前比较(vs preT in the same group);③:P<0.05,与对照组比较(vs group B)(下同)

有显着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5.13%和18.42%,有显着性差异(P<0.05)。

2.4 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

表4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均能使心衰患者6min步行距离提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

2.5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对照组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皮疹,考虑为基础治疗中的某种西药过敏,由于患者拒绝服用任何药物而失访;治疗组未出现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以心脏舒张功能异常所致的心力衰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 的重视,认识到心脏的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一样,对维持心脏正常做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两者关系十分紧密。目前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除对因治疗外西医主张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室率,延长舒张期;应用ACEI改善心室的松弛性和可扩张性;应用钙拮抗剂、环磷酸腺苷改善左室早期充盈;如有容量负荷适当应用利尿剂;慎用洋地黄等。但上述治疗依然为经验性和对症性,尚不清楚是否有助于改善其终点指标[4]。

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以"水肿"、"喘证"、"心衰"立名。全国着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根据其"五脏相关"、"痰瘀相 表3 两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表4 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关"的学术思想,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本,阴阳失调,阳气或气阴两虚;心气亏虚,推动乏力,血行瘀滞,"血不利则为水",故标实为痰、水、瘀之证。心衰病位在心,心主火,是阳中之阳,故阳气是其主要方面,因此,心衰病机的关键为心阳虚衰。据此,制定了具有益气暖心、通阳行瘀功效的暖心胶囊,以人参为主药,培元益气;附子温阳;薏苡仁健脾以利水;橘红通阳而化痰;三七虽功主活血,但与人参同科,也有益气强心的作用。全方以补虚为主、标本兼顾,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药理试验表明[5]:暖心方具有负性变力与正性变力的双向作用。负性变力作用出现早、维持时间短,对离体心肌和心脏作用较强;正性变力作用出现在抑制之后,维持时间较长,对在体心脏作用较强。对麻醉犬心脏显示出改善心肌舒缩功能,增加心输出量与冠脉流量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暖心胶囊具有以下优势:(1)主要指标中疗效以心功能分级的提高为依据,观察结果提示暖心胶囊具有更好改善D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作用,故疗效优于对照组。(2)改善DHF患者症状优于对照组,表明暖心胶囊针对了DHF患者的病机特点,因而具有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3)降低DHF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提示暖心胶囊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能稳定DHF患者的病情,从而起到减少再次住院、节约卫生资源的作用。(4)提高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有学者指出6min步行距离是预测心衰患者远期死亡率和住院率较强的独立因素,并认为6min步行距离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超过了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射血分数等传统的预测指标[6]。

本研究还观察到暖心胶囊具有改善DHF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的作用,具体作用于何环节尚不明确,但根据心衰复杂的生物学改变的机理推测,暖心胶囊可能作用于心衰的多个环节、多个靶点,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国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S].中国社区医生,2002,18(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57.

[3]邓铁涛.邓铁涛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8.

[4]张运.关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若干问题[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2):151.

[5]李南夷,邓铁涛.暖心方的变力作用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7(3):19.

[6]Bittner V,Weiner D H,Yuauf S,et! al.Predic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ith a 6minute walk test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JAMA,1993,270(14):1702

上一篇: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以及临床分析 下一篇: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早期CT表现的法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