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研究

时间:2022-10-12 03:18:17

高平市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研究

摘要 高平市是山西省煤炭资源大市,研究区内地质构造活动与新构造运动对安全合理的开发市内煤炭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前人的工作资料,对区内地质构造情况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关键词 煤炭资源;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

中图分类号P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025-02

1 地理位置及交通

高平市属晋城市所辖,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西南缘,东与陵川县接壤,西连沁水县,北依长子县、长治县,南与泽州县交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2'~113°09',北纬35°39'~36°59'。总面积约946km2。

区内交通便利,太焦铁路、207国道、长晋二级公路、沁辉公路等主干交通线从本区通过,多数煤矿均设有运煤专线与太焦铁路相接,各乡镇均有公路和主干线相连,大多数村庄均可通汽车。

2地质构造

高平位于华北地台吕梁―太行断块的东南部,主体构造格架是沁水块坳南端东侧的NNE向晋获褶断带。晋获褶断带南起山西省晋城市南、北抵河北省获鹿,延长数百公里,影响宽度几公里至十几公里,褶断带总体走向为NNE20―25°,呈明显的线状延伸,主要由褶皱和断裂两种构造类型组成。区内主要构造特征简述如下:

高平市构造纲要图(1:200 000)

1)张家庄―宋家山背斜

该背斜为晋获褶断带的西缘,走向北东20°,区内延伸长度17km,具明显的线状特征。该背斜由张家庄背斜,南陈背斜、高庙山背斜,宋家山背斜组成,局部地段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褶皱两翼卷入地层为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地层。北西翼倾角5°~7°,南东翼倾角5°~30°。局部可达35°以上,两翼极不对称,轴面倾向北西西,倾角较大,近于直立。该背斜西北翼发育小型构造,其规模较小。

2)高平隐伏向斜

高平隐伏向斜夹于路家山―界牌岭隐伏背斜与张家庄―宋家山背斜之间,其形态受两者制约。零星出露二迭系地层,该向斜两翼较陡,核部平缓,总体呈倾向北西西的盆状构造。

3)路家山―界牌岭隐伏背斜

该隐伏背斜南部走向约NNE20°,北部走向约NNE25°,南部紧闭,北部宽缓,两翼不对称,轴面倾向北西西,局部发育断层,落差小于50m。

4)七佛山―游仙山向斜

七佛山―游仙山向斜为晋获褶断带的东缘。

七佛山向斜,轴部展布于七佛山山脊,走向NNE25°,区内长度5.75km向东北延伸入长治县。核部地层为二迭系上石盒子组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石英砂岩。北西翼倾角8°~20°,南东翼倾角5°~14°,两翼不对称,轴面倾向北西西,轴迹向北东倾伏,该向斜为―开阔平缓的线状向斜,北部褶曲明显,南部较弱。

游仙山向斜,展布于游仙山北部上韩庄西,走向NNE25°,核部地层为二迭系上石盒子组杏黄色泥岩。北西翼倾角18°~25°,南东翼倾角8°~10°,两翼不对称,轴面倾向北西西,倾角较大。

5)莒山背斜

分布于河西镇南部莒山一带,走向NNE30°,区内延伸长度2.7km,向南延伸至泽州县。核部地层为二迭系上石盒子组砂岩、泥岩,北西翼倾角10°左右,南东翼倾角6°~15°。

6)莒山向斜

分布于河西镇南部莒山一带,走向NNE30°。核部地层为二迭系上石盒子组砂岩、泥岩、北西翼倾角6°~15°,南东翼倾角3°~12°。在市境西北发育一正断层――釜山正断层,断层走向40°~75°,倾向310°左右,断距50m~90m,延长约8.5km,两盘岩性为二叠系地层。

3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指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高平处于华北地台山西断隆的太行山块拱与沁水台凹的过渡地段,差异性升降运动是境内新构造运动的主体。第三纪以来,境内总体遭受剥蚀,体现上升运动的特征。但丹河河谷曾呈现微弱的相对下降特征,属次级上升运动。

区内多数地区缺失第三系上更新统地层和第四系下更新统地层。而上更新统地层存在于丹河河谷、谷地;中更新统地层分布于山坡和谷地;属冲积、洪积成因类型。上更新统黄土分布山顶至沟谷,形成全新统地层仅分布于现代河床。由此而知,测区从第三纪开始处于凹陷带,沉积了洪积、坡积黄土。上更新世以后隆起,由于水流的切割造成不同的冲沟形态。

高平属黄河水系丹河支流上游,而地貌却是平缓的山间盆地,河流曲折。似老年期河流特征。但其河床的横断面却为“V”字型峡谷,呈幼年期河流特征。特别是区外顺河谷南下,幼年期河流特征更加明显,河谷深切,悬崖绝壁,相对高差高达百米。因此可知高平在喜马拉雅期为先下降沉积而后又上升隆起的构造运动。在区域上属次级上升区。

4 地震

高平以东为山西中隆起区与华北新拗陷分界地带,以西为汾河地堑。该两地带均为中国东部地震活动带,而境内处于两个地震活动带之间,有感地震较为频繁,但强震次数较少,属相对稳定区。

自有记载以来(1177年~1969年),大于4级的强震几乎没有,而小于4级有感地震曾发生数十次。而周边地区武乡、黎城、和顺、修武、焦作都发生过强震,其震波或强或弱波及本区,对区内产生过一定的破坏作用。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高平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根据《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1991年),本区地震裂度为Ⅵ度。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沁水煤田高平井田详查地质报告.山西省一一四煤田地质队,1965.

[2]山西省高平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山西省高平市国土资源局,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乳化汽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下一篇:化学实验室的通风设计标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