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消费取向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消费情况调查

时间:2022-10-12 03:08:56

农民消费取向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消费情况调查

论文关键词:农民消费 消费取向 引导消费

论文摘要:农民消费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其结果都会反作用于生产,合理的消费取向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通过对黑龙江省6个市(县)14个固定观察点村 1000个农户消费情况的调查分析,农民消费观正在悄然改变并逐年升级,同时存在的偏差消费行为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建议各级政府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农民选择对农业生产起积极作用的消费取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确保了农民收入稳定长期增长,农民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前提下 ,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农民消费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其结果都会反作用于生产,合理的消费取 向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通过黑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 2006年调查数据显示,农民消费观正在悄然改变,同时还存在诸多不良消费行为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1 农民生活消费逐渐升级

黑龙 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共有遍布全省 6个市(县)的 14个村,其中有 13个属于经济发展水平在中等和中等偏上,占92%,仅有一个村是下等水平。被调查户共 1 000户 ,总人 口 3 590,人均纯收入3 634元,人均存款2 257元。2006年农户消费家庭总支出基本与 2005年持平,人均 3 000元左右。在消费支出结构中,经营费用仍然是家庭的主要支出项,占总支出的51%,但与 2005年比较减少 3.4% ,随之而增加的是生活消费支出。

随着惠农政策的 “口惠实至”,农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随之稳步提高 ,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用于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扩大 , 占总支 出 的 39.64%, 比 2005年增加2.72%。农民在满足基本的生产生活消费的同时 ,其消费观也在悄然改变并不断升级。主要表现为:一是食品结构不断优化。在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支出占 37% ,农民在最大限度满足主食需求的同时 ,肉禽等副食支出逐年增加,2006年比上年人均增加 26元 ,增幅 7% ;比 2003年人均增加 1 17元,增幅 42% 。同时农 户在外饮食支出不断增加,比2003年人均增加 43元 ,增幅 69%。二是农 民衣着消费成衣化 、时尚化。2006年农 民衣着消费支出人均 189元 ,人均增加 l0元 ,比 2003年 人均增加 28 元。三是注重文化教育消费投入。剔除学杂费支出,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服务支 出 85元 ,比上年增加 9元。学杂费人均支出 132元,比上年增加13元。四是保险意识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接受并参加各种类型的保险,2006年用于各类保险支出人均 l2元 ,比2003年增加 4元,增幅 50%。

其中农户关注更多的是财产保险和教育保险,财产保险 比 2005年增加 37.72%, 比 2003年增加 259倍;教育保险比 2005年增加 20.34%,比 2003年增加 26.8%。五是农户的交通通讯费已成为必须支出项 。电话在农民的生活中已必不可少,2003年至2006年的 4年间 ,农户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 由 80.86部增加到 124.5部。2006年农民人均交通通讯费支出 152元,比上年增加 36.4元,增长 31%,比 2003年增加 51元 ,增幅 50.49% 。摩托车每百户拥有量 由 2003年的23辆增加到 2006年的 36辆,农民出行更为便捷。六是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农民生活方式变化最大的是更多的农户做饭使用电饭煲,其拥有量由2003年每百户 73个增加到 2006年的 90个;影碟机由2003年每百户拥有29台增加到 2006年的 43台;电冰箱由 2003年每百户拥有 13.9台增加到2006年 l9台。七是农户生活消费支出以现金形式支付的比例不断提高。2006年观察点村人均现金支付的生活消费支出 1 739元 ,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76.9%,比2005年增加6.9%,比 2003年增加 40.6%。在生活消费支出中,农 民人均用于购买食品的现金支出为 599元,占食品总支出的 71.2%,比上年增加 11.34%。

2 农户不良的消费行为影响其收入进一步增加长期形成的众多不良习俗,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消费行为,限制了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2.1 生产投入相对较 少

农 民在日常消费中不论家庭经济条件好坏,都是精打细算,讲求实用,尽量节省。在一些农民眼中,因为现钱很有限,节省就意味着增收。日常饮食以吃饱为准,有很多农家做饭不放调味品,唯一的调料是盐,只有在过年 的时候才买一些调料 ;服装以“能穿就行”为标准,上了年纪的人很少买衣服;日用品的使用周期一般较长,能不买就不买,能够修补再用的尽量修补再用;对新的生产技术、方法和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不舍得投入。调查数据显示 2003年至2006年 4年间农户用于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逐年下降 (见表 1),2006年比2005年下降26.3%、比2003年下降49.88%。这种节俭的消费习惯,虽然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和积累社会财富,但过度压抑消费不可避免地阻碍新的、正当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行为的产生,使人保守、难以接受新生事物,从而妨碍农民智力、体力等素质的提高和合理的消费结构的形成,限制了消费对生产的积极作用,最终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

2.2 虚荣消费浪费严重

受收入的限制,农民集中消费特点突出,主要集中在婚丧嫁娶、建房、子女上学等几项大事上。在一些乡村,一个青年农民从恋爱、订婚到结婚庞大的开支使农民苦不堪言。出于盲目攀比讲排场,不少农村家庭因此返贫。大多数农民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条件特点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经常是看到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在一户并不富裕的青年农民家,结婚光送彩礼钱就 2万元,结婚前男方购置彩电、冰箱音响和家具、衣服、烟酒等还要花费 1万元,置办酒席4 000元,把女方娶到家时已花了四五万元。全家辛苦近l0年攒下的积蓄全部用光,还欠了外债2万多元。农民的虚荣和攀比的消费习惯,使他们不能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安排消费,甚至导致低收入农民不堪重负陷入贫困,限制了农民消费内容的扩展,阻碍了农民消费结构优化的步伐。

2.3 人情愚昧消费负担较重

近几年,人情消费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增长较快 ,分流了较多原本有限的购买力。农村婚丧嫁娶都要互送礼金,而且数目巨大 ,已成为一种负担,有的家庭一年的礼金就相当于全年人均纯收入。人情往来一般一次得 50元或 100元,亲戚好友就得 200元甚至更多,家里如果没有钱,出门借也得把礼金随上。调查数据显示 2006年农村内部亲友赠送支出人均 843元 ,比2005年增加26元,占农 民纯收入的 23.19% ,增幅 4%。农村的愚昧消费开支也越来越大。许多农民不是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而是用来修坟造墓 ,建庙敬神,大办祭品,甚至吸毒,这种愚昧性的消费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也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积累转化为投资的规模,从而限制了再生产的扩大。

新农村政策出台后,农民兜里有了钱,2006年被调查村人均存款 2 257元,比2004年净增 700元,增幅 45%。但现时农民并没有真正富裕起来,只是富裕趋势的开始。虽然农民消费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诸多不 良的消费行为和不成熟的消费观制约着农民消费结构的完善和农业生产发展,最终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消费既是生产过程的起点,又是生产过程的终点。因为消费是生产的完成,没有消费便没有生产;同时 ,消费还为生产创造出新需求。这种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就是收入得以不断增长的原动力。良好的消费习惯,可以促进社会消费力不断增长 ,而这无疑会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积极引导农民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良性发展,争取农民收入趋势的更快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3 引导农民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

消费习惯对人们如何消费、消费什么、消费多少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 民收入,就必须引导农民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

3.1 引导农民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消费观念是决定农民消费行为是自主的还是盲从的,是文明、高效的还是低劣、愚昧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绝对离不开消费教育。通过消费教育,倡导积极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消费文化,把个体的消费行为引向科学、健康、高效的取向,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对生产起积极的作用,最终促进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开展消费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非常重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当担负起向农民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念的责任,要通过广播、报纸、健康的文化娱乐等方式引导农民端正价值导向,认清什么样的消费是有意义和值得追求的;什么样的消费是有益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要引导农民懂得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只是物质水平的提高,还必须包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的消费活动不仅要体现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且要体现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建议对农民消费教育方式可以农村中、小学为教育基地,学龄教育与农民再教育相结合,可考虑在农村学校开设消费知识课 ,以帮助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对农民消费知识的培训方面,也应重在商品服务、提高消费者 自我保护能力、科学与健康的消费观念以及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知识等方面。

3.2 引导农民选择对农业生产起积极作用的消费取向

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将有限的收入用在对农业生产起积极作用的以下几个方面,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一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消费支出。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素质和生产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引导农民提升素质的消费支出就会有效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二是提高农业生产加工能力的消费支出。农业生产加工能力的提高必将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拿出部分收入用于购买生产用品与机械,必将提高生产能力,加速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对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有着最直接的推动。三是提高农民获取信息能力消费支出。我国正处于信息社会,信息的通畅对每个人的发展致关重要。获取信息不单单是为了了解社会,更多是为了根据信息安排生产,增加收入。应引导农民将一部分收入用于购买电脑、电视、图书、报纸等获取信息的工具。四是用于身心健康的消费支出。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才能更好地进行生产活动。应引导农民进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消费,如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等。

参考文献:

[1]李秀荣 .科学消费与农村市场开拓[J].消费经济,2002 (2):21—24.

[2]钟昱,李连敏.农民消费:上不完的当[N].中国财经报.2002—03—14(5).

[3]史宁,陈业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2):32—34.

上一篇: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下一篇:350~500℃设备及管道几种保温材料技术测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