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

时间:2022-10-12 02:29:32

辽宁省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非限制性VAR模型方法,采用1980―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振兴背景下辽宁省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自2003年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经济增长与教育支出均出现增长拐点,辽宁省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而在短期内这种拉动作用并不明显,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构成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政府教育支出两者之间的运动轨迹。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政府教育支出;经济增长;协整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6-0017-04

一、问题的提出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强国战略,继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我国又进一步实施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这两大战略使得研究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当前,在振兴背景下评价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振兴的重要作用构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当前我国政府扩大教育支出、刺激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而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国内外研究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成果已经很多。舒尔茨发现美国战后农业生产的增长中有80%是由教育以及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所引起的。加西亚等人用美国48个州的超过14年的数据来估计由公共财政提供的教育的弹性系数,发现教育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但上述文献没有单独分析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桑德斯通过对美国50个州的高等教育与州GDP的研究,发现不能得出高等教育支出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可靠结论,而且声誉好的大学的存在与当地经济发展也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是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了高等教育支出的扩大。郑鸣、朱怀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1999―2005年间31个省高等教育的经济增长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高校扩招以来,超过一半地区的高校对当地经济发展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当地经济发展[1]。祝接金、胡永平运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人力资本和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其产出效率不同,不同地区政府教育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也不同[2]。余建成对我国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3]。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以上研究至少存在以下不足:没有考虑出台“东北振兴一揽子计划”前后经济振兴与教育支出两者关系的变化;从研究范围来说,所有的研究均是针对全国教育的研究,研究过于笼统;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来看,很多人为片面追求时髦,不分实际情况乱用面板数据模型,而我国地区差异明显,所以很容易造成面板数据的异方差,从而使估计结果欠精确;由于各省份统计口径的不统一,从而导致数据不一致,影响了模型的估计精度;所有的研究没有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的研究就是为弥补这些缺陷而进行的有益尝试。

二、 实证模型及变量选择

本文运用非限制向量自回归模型来研究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向量自回归模型是非结构建模的方法之一。该模型通常用于相关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不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依据;VAR模型的解释变量中不包括任何当期变量;VAR模型对参数不施加零约束;VAR模型预测方便、准确;可做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析。西姆斯(Sims)认为VAR模型中的全部变量都是内生变量。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的变量,也可以作为外生变量加入VAR模型。

以两个变量滞后1期的VAR模型为例,

三、 实证分析及结论

1.数据的来源及其处理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选择1980―2007年辽宁省GDP与辽宁省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数据,数据来自辽宁省统计年鉴(2008)。在建立模型之前,我们首先将名义数据用辽宁省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从而转化成相应的实际数据。为了降低出现异方差的程度,我们再将实际数据分别取自然对数,形成新的数据指标LGDP及LEE。在建立模型之前,首先考察数据的平稳性,我们对其进行ADF单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LGDP、LEE为单整序列。

2.VAR(p)模型的估计及检验

在估计VAR模型之前,我们应当确定模型变量的滞后阶数,经过反复试验,我们这里取滞后阶数为3。估计模型的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模型整体回归效果非常好,LGDP与LEE两个方程的拟合优度分别达到了99.9%、99.6%。大部分参数的t值超过了2,可以说基本上符合统计学检验的原则,模型估计比较准确。同时,为了验证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我们对该模型的误差项估计值进行平稳性检

验,结果表明,两个变量的误差项基本上围绕0线上下波动,可以看作是平稳的经过实际验证,LGDPRESID与LEERESID均为平稳过程(ADF检验),同时,各序列之间的自相关系数几乎为0,因此,我们只可以认为两序列为白噪声序列,这里为节约篇幅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与教育支出滞后3期的教育支出成正相关,与自身滞后1期值正相关,与自身滞后2期值负相关。这反映了辽宁省教育支出从投入到产生效用的周期为3年,同时反映出GDP自身的波动性与惯性。而教育支出与GDP滞后1期值及自身的滞后1期值成正相关关系,反映了教育支出自身的不可逆性。

3.脉冲响应分析

从LGDP对LEE冲击的响应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LGDP的响应图为一个倒驼峰波,在冲击发生后的1―3年内,GDP做出负的反应,从第4年开始上升,并呈现出日益增强的效果,这表明对教育的投资短期内会对GDP的增长出现副作用,但是这种副作用随着时间的持续,渐渐地变为正效用,并且时间越长,教育支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大,从而为政府加大教育支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从LEE对LGDP冲击的响应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LEE的响应图为一个驼峰波,当LGDP产生1个正冲击时,LEE会立即做出正的响应,并且在第2期达到峰值0.38,然后这种响应会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并于第8年出现负的响应。这说明教育支出必须依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没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科教兴国战略将不会得到永久的贯彻与落实。

4.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协整分析,我们可以研究经济增长与教育支出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我们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利用Eviews5.0操作的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两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从该误差修正模型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既受到长期均衡的制约,又受到教育支出的短期波动的影响。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政府教育支出保持着一个正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为0.976。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与教育支出的短期波动成负向变动关系,这与前面的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教育支出很难在短期内发挥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简单地说,大学毕业生从入学到毕业大概需要3―4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里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净拉动效应为负,但在长期内,伴随着大学生的毕业,新的劳动力补充到经济当中去,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力数量上的增加,更是劳动力质量上的提高,这也是科教兴国的内涵。

5.断点检验

为了检验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对GDP与政府教育支出之间的关系是否造成影响,我们用Chow断点检验来考察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没有对GDP与政府教育支出之间的促进关系造成影响。以2003年为临界点,将样本划分为1980―2002年、2003―2007年两个子样本。Chow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

由于Chow检验的统计量F值为[(2962-2126-211)/2][(2126+211)/24]=3.21,查F临界值,得知在自由度为(2,24)、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3.90,因此,不存在结构性断点。这也说明东北振兴战略对于经济增长与政府教育支出之间的协整关系没有结构性调整作用。但是,可以看出,2003―2007年样本期的拟合效果优于振兴前的拟合效果,这说明振兴战略促进了教育支出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这种影响更加明显。

四、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若干结论:

1.辽宁省教育支出从投入到产生效用的周期为3年,同时反映出GDP自身的波动性与惯性。而教育支出与GDP滞后一期值及自身的滞后一期值成正相关的关系,反映了教育支出自身的不可逆性。

2.LGDP的脉冲响应图为一个倒驼峰波,在冲击发生后的1―3年内,GDP做出负的反映,从第4年开始上升,并呈现出日益增强的效果,这表明对教育的投资短期内会对GDP的增长出现副作用,但是这种副作用随着时间的持续,渐渐地变为正效用,并且时间越长,教育支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大,从而政府加大教育支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3.从LEE对LGDP冲击的响应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LEE的响应图为一个驼峰波,当LGDP产生一个正冲击时,LEE会立即做出正的响应,并且在第2期达到峰值0.38,然后这种响应会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并于第8年出现负的响应。这说明教育支出必须依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没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科教兴国战略将不会得到永久地贯彻与落实。

4.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即受到长期均衡的制约,又受到教育支出的短期波动的影响。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政府教育支出保持着一个正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关系为0.976。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与教育支出的短期波动成负向变动关系,这与前面的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教育支出很难在短期内发挥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简单地说(以高等教育为例),大学毕业生从入学到毕业大概需要3―4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里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净拉动效应为负,但在长期内,伴随着大学生的毕业,新的劳动力补充到经济当中去,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质量上的提高,这也是科教兴国的内涵。

5.东北振兴战略虽然促进了教育支出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但是并没有改变经济增长与教育支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由此可见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机制,并具有良好的自我修正机制。

基于前文实证分析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政府教育支出应当着眼于长远,不应当局限于短期的经济增长;应着眼于素质教育及教育软环境的建设,而不应仅着眼于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事实证明,刺激经济增长的并不是硬件建设,而是依靠创新能力及素质的提高。

第二,政府应当制定并执行有计划的教育支出,从支出结构上讲,应当包括学校硬件建设、学校软环境建设、师资力量建设、专业及学科建设。从支出规模上讲,应当结合经济发展形势,适当地增加教育支出,实现经济增长与教育支出的和谐发展。

第三,从投入的环节上讲,教育投入要贯穿教、学、研、产等各个环节,大力提高实用性课题的研究,努力促进研究环节到产出环节的实现,缩短产学研的周期。

参考文献:

[1] 郑鸣,朱怀镇.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

[2] 祝接金,胡永平.政府教育支出、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地区经济增长[J].统计观察,2008,(6).

[3] 余建成.浅议中国政府教育支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消费导刊,2008,(2).

[4] 郭庆旺.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国外旅游创业研究及其对构建创业型社会的启示 下一篇: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系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