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长的“社会与法”

时间:2022-10-12 12:36:34

老校长的“社会与法”

与宝岛台湾一衣带水的闽南东山,是个四季如春的海岛县;虽是严冬季节,却暖阳高照。

“来来,同志,请进,请进……”来到铜陵镇顶街社区一间普通而洁净的民房。初次见面,林建德既矍铄又慈祥的精神头,一点看不出他已经是95岁的高龄老者。

华丽转身,退休后学法律

“您老普法几年了?”我问。

“30年,这还得从我一件不平常的事情说起……”一拉开话头,老人话语滔滔不绝。

林建德,出生于东山县铜陵镇顶街社区一个世代“讨海”的渔家;用他的话说,上溯三代,都沾满鱼腥味。

他的人生轨迹,在1957年“大鸣大放”发生了改变:这位东山县首届人民代表、业余创作组组长,因“有的共产党员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是‘先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话,先被打成“”,进而再次升格为“极”;1958年又被按“现行反革命分子”判处有期徒刑5年,先在南靖县劳改农场劳动改造,后再遣送到江西省鄱阳湖劳动农场改造。

经历了9年的云霄县和平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9年7月,林建德的“反革命分子”摘帽,回到东山县百货公司当职工,直至1983年5月退休。

“往事虽然堪哀,但却不能对景徘徊,而是要往前看,前面的风景会更美,你说是吧?”回忆起这些历历往事,虽沉重,但林老并没有丝毫的积怨,倒像是在讲述极为寻常的故事;“因为这一人生经历,在我退休之后,越发觉得,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极为重要。”他补充道。

“这是你萌发学习法律,进而开办法制讲堂的动力吧?”

“一语中的。”林老回应道。

阳光总在风雨后。1985年3月,已经退休的林建德,从自费订阅的《民主与法制》杂志上看到一则招生广告,马上报名,参加该杂志社开办的法律知识函授班学习,成为当年该校岁数最大的学员。

为了不落学习“趟”,林建德自费订阅除了《民主与法制》之外的《法制日报》等多种法制书籍,如吮吸甘霖一样地学习、吸收、消化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法律知识等;严格按照学校课程安排,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有时为了弄懂某些知识要点,他查阅法律书籍,请教专家,拜访他人,直至把疑惑弄通掌握才罢休。每逢林建德沉浸于他的“法律世界”之时,相濡以沫的夫人高银英,为他沏上一壶热腾腾的铁观音,并叮嘱道:“别太难为自己了,毕竟年纪不饶人啊。”“每当此时,我都有一股‘银丝伴读夜添香’的暖流涌上心头。”看着今年10月仙逝的老伴相片,林老甜蜜地回忆道。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三年后,林建德这名63岁高龄的函授生,竟然在宪法、刑法、经济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6门课程结业考试中,取得高分成绩,获得了民主与法制函授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

有了“红本本”,心愿已遂,林建德开始了“既定计划”――创办普法学校。当年,他立即向铜陵镇申请办学事宜,不久,经铜陵镇党委、政府批准,一所义务教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老人普法学校,在公园社区一g简陋平房开张。

家国情怀,既普法又维权

俗话说,头三脚难踢。虽然桌椅因陋就简,凑合凑合;一时间,来者寥寥无几不说,“劳改犯开办‘法律学校’,还普法?”许多人投来了异样的眼光;林建德“校长兼校丁,吃饭兼敲钟”的普法之初,并非坦途,与自己的心理预期落差很大。

“老伴,拿出你当年学习法律功课的劲头,我支持你!”在那连儿子们都站在“对面”的困难当口,“老牵手”的鼓劲和打气,给他予莫大的宽慰。“真是知夫莫如妻啊。”说到此,林建德颇为感慨。

为此,他帮助别人打赢了几场官司,佐证自己的实力。看到了林建德还真有“二步七”(本地方言,意为“有两下子”),终于,30多个老人学员来到了他的门下。

在县司法局以及当地党委、政府以及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下,1987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一天,“东山县铜陵镇老年教育中心学校”正式挂牌。林建德社区老年协会会长与老年人法制学校校长一肩挑;一所每月逢一开课的老年人普法学校由此兴盛起来。

“教老年人学习法律,难吗?”我问。

“起初,都是‘鸭仔听雷’。”林建德也实诚道。

原来,学员大都是那些“站不直、坐不稳、听不进、记不牢”的大爷大叔大娘大妈们。尽管如此,林建德还是想方设法,将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的启发式教学。

为了能够深入浅出教学,又让学员记牢管用,林建德把央视的《今日说法》《社会与法》等栏目刻录下来,并将法制报刊的相关法制案例等剪贴作为教学材料应用;如今他录制剪贴的法制类节目及剪报摞起来,差不多一米来高,放满了林建德简陋书房的五六张书架和书柜。《民法》《民诉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专业课,相继开讲,大家学得兴趣盎然。

上一篇:如何在解读文本时准确把握中心 下一篇:音乐,让语文课堂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