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眼捞砂工艺在曙三区的应用

时间:2022-10-12 12:01:44

小井眼捞砂工艺在曙三区的应用

[摘 要]曙三区由于储层胶结疏松,地层成岩作用差,地层出砂比较严重,油井时常出砂或砂埋油层。而传统水力冲砂工艺,因冲砂时地层漏失严重,冲砂液进入地层导致油层污染,且一部分砂会被冲入油层,生产时返吐到井筒。小井眼捞砂工艺由于缩短了修井时间,提高了修井时效,缩短了排水周期,增加采油时率,在曙三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小井眼井;捞砂工艺;曙三区

中图分类号:TQ172.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380-01

1 概况

曙三区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杜家台油层,油层埋深950~1700m,含油面积19.0km2,地质储量2244×104t,标定可采储量758×104t。曙三区杜家台油层平均空气渗透率1.071μm2,平均泥值含量13.85%。地层以砂泥岩为主,储层胶结疏松,地层成岩作用差,再加上储层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较好, 地层出砂比较严重。

地层出砂会造成油井砂卡或砂埋油层,出砂严重甚至将导致油井停产或报废。曙三区侧钻小井眼井(内径Φ86mm)较多,而处理小井眼井筒沉砂,传统工艺为作业水力冲砂。但小井眼井基本上都是老油田在套管损坏后侧钻打的井,地层能量较低,油井动液面较深。水力冲砂冲开油层后地层漏失严重,冲砂液进入地层会导致油层二次污染。另外一部分井筒砂又会被冲入油层,生产过程中会返吐到井内,造成地层“流沙”。而且冲砂液会导致油井排水期较长,影响油井生产时效。而小井眼井捞砂工艺可有效解决曙三区低产井井筒沉砂问题。

2、小井眼捞砂工艺

小井眼捞砂工艺是通过起下捞砂工艺管柱完成的。小井眼捞砂工艺管柱主要由砂铲、沉砂油管、捞砂泵、动力油管等结构组成。捞砂泵行程2.8m,泵体、砂铲最大直径不大于73mm。

小井眼井由于受井眼限制,捞砂工艺管柱入井风险较高,因此实施过程中必需满足以下条件:

(1)小井眼抽砂泵泵体工作井斜最大不超过60度;

(2)沉砂油管容积应不低于套管砂容积且多50米,砂铲与泵之间的沉砂油管必须密封;

(3)直径101.6mm的套管井抽砂砂柱不应超过100米,直径95mm套管井抽砂砂柱不应超过120米;

(4)有套管变形、落物、滤砂管滤皮、电泵电缆卡子等异物的油井不能下入捞砂泵。

小井眼捞砂工艺技术优势:

(1)缩短了修井时间,提高了修井时效。传统冲砂施工周期需要1天(包括施工和等车组时间),利用小井眼冲砂一般只需要12小时,可提前12小时完成冲砂任务;

(2)缩短排水周期,提高采油时效。传统水力冲砂施工后,由于地层亏空,绝大部分冲砂液漏失到地层,完井后还需生产排水后才能见油,而小井眼捞砂因不用大量的冲砂液,可缩短排水周期,提高采油时效;

(3)节约修井成本,减少费用开支。按照2011年工序价格,实施小井眼冲砂要比水力冲砂节省作业修井费用0.7万元/井,而且还可减少处理水力冲砂液的电费、运费和三脱处理费等。

3、实施过程

(1)施工准备:检查砂铲有无堵塞;上凡尔完好;卸开泵上接头,抽出活塞其胶圈完好无损,准备施工。

(2)小井眼井捞砂工艺管柱下井次序依次是:砂铲沉砂油管捞砂泵动力油管。沉砂油管的内容积应是套管内沙子体积的125%。

(3)随着动力油管下入,砂铲接触砂面后,指重表悬重开始下降,沉砂油管重量全部加在砂面上,砂泵活塞开始下行,指重表悬重稳定,其重量为动力油管的重量,再下入2.8米后,砂泵活塞至下死点。

(4)指重表悬重稍有下降既开始上提,沙子通过砂铲被吸入沉砂油管,上提至指重表悬重大于动力油管悬重时即下放。

(5)重复以上过程,砂子不断的被吸入沉砂油管,单根逐渐下入,抽砂至井底,提出油管,地面清理砂,完成抽砂作业。

4、应用情况

小井眼捞砂工艺在曙三区应用了10口油井,节约成本和创效约40万元,不仅实现了替代传统水力冲砂工艺的要求,还进一步完善了油井冲砂技术。小井眼捞砂工艺修井速度快,时间短,费用低,作业施工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

曹斌(1984-),男,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从事采油技术研究工作。

上一篇:浅谈铁路电力线路 下一篇:基于荧光录井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