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之我见

时间:2022-10-12 11:54:22

廊坊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之我见

【摘要】本文针对河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廊坊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06-HBDJ-337),通过历时两年半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根据当前廊坊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课题;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调查;改革

一、课题研究情况

通过多种调查途径,得出大量数据。

(一)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学生1200 份,教师 80份,学科20份;收回问卷:学生805份,教师52份,学科12份;收回率:学生67.08%,教师65%,学科60%。

(二) 分析“廊坊市初中《信息技术》中考考试大纲”和“河北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考试大纲”及教材;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三)参与全校28个教研组备课活动,了解各学科特点及学生在各学科中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状态。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一)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很重要,也感兴趣

每天在信息技术课上看着学生热衷于聊天,游戏,反正只要不是课本上的他们都感兴趣,并不在乎花费大半节课的时间去下载、安装软件,只是为了进入QQ看上几眼别人的留言,或随便给“网友”留上几句话就下课了 。一直认为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根本就不重视。

可经过此次全市范围的调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学生的想法:

应该说信息技术教师是年富力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教材陈旧,初、高中知识重复性大

通过对初、高中教材及“河北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意见”、“廊教电[2008]3号文件”中考试范围的研究,发现初、高中《信息技术》内容重复性很大,这是导致学生对课程感兴趣,但又不愿听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复内容表现在:

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简介、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网络基础及其应用(大部分)、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当然这与该课程本身递进性不强的特点有关,但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重复,肯定是事倍功半。

(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理解不够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在这里只占28.7%,说明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五)教师得到的培训不足

教师问卷第8题“对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所得到的培训等专业支援”感到“不满意”的占到53.85%,教师希望得到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建议改革方向

根据多种途径的调查结果,利用将近一年时间,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调整课堂结构及授课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总结两年半的研究工作,认为廊坊市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把文化教育提到议事日程,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所以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包括文化的教育。

截止2008年6月30日,我国未成年人上网人数已达28360000,每天成为新网民的人数有30000。“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做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考虑一下如何构建和谐网络生态,为了孩子们健康上网多出一份力量呢?

(二)调整开课时间,保证每周两节课,开课两学年:

结果很明了。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所以在授课时间上至少应保证每周两节课,开课两学年,争取三学年。

我们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而信息技术是让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素质教育吗?

(三)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进行学科整合

(四)调整教材内容,有条件的学校编辑校本教材

(五)信息技术教师应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四、研究经验与反思

(一)参与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锻炼,对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尤其通过全市问卷调查,使自己的眼光放开了,不再局限于本校范围内。

(二)发现了城乡学生的差别:农村中学的学生希望学习的是“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而城镇中学的学生关注的是photoshop、人工智能、多媒体之类的问题。

(三) 整理学生问卷时,还在埋怨个别学生作答不认真,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大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可我们的教师呢?在我们收回的教师问卷中有几份答案完全一样,我们在教育学生不要抄袭,要认真,身体力行怎么来体现?

【参考文献】

[1]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www.wm360.

cn/wm/

[2]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51446.htm

[3]“河北省信息技术会考指导意见”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实习就业途径研究 下一篇:农业类高职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