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师生在“力争优秀”中“成就自我”

时间:2022-10-12 11:07:39

让每位师生在“力争优秀”中“成就自我”

“力争优秀,成就自我”这八个字是对我们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历史精神的最好概括,也是我们二中人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一、力争优秀,成就适合学生的教育

有人说,教育行政部门是“规则的制定者,平台的搭建者,资源的调配者”,实际上这句话也适用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职能就是围绕“提高质量”设计高效的管理机制,优化师资,优化课程,合理配置校内外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让管理有细节支撑

制度的建设最忌零散、单一、冒进,制度应涵盖全员、全方面和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规矩成方圆、管理定乾坤的效果。

比如,为充分发挥科研立校兴校的作用,我校以“三单学教案”课题研究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二次备课、课例研究、平时检查、点课检查、行政人员蹲组等刚性制度,也包括主备要求与程序、研讨要求与程序以及句容二中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等操作与技能层面的要求,使该课题研究既有制度保障,又有操作指导。

2.让教育有课程载体

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是目标,“教书”是育人方法,“书”是育人的载体,可理解为课程。学校是国家、地方以及学校课程的管理者、实施者,学校的最大职责就在于以“课程育人”。

我们句容二中一方面以“问题驱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发挥我校教师的优势并依据学情特点着力进行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德育课程的开发实施,围绕培育有“二中气质”的学生群体的育人目标,挖掘校史资源,先后编写了《烈士精神伴我成长》《优雅人生从这里起步》《绿叶对根的情意》等校本课程,加强励志、理想和文明礼仪教育。同时,我校注重隐性课程建设,建纲琳阁、恒通亭,立校训石,筑笔架山,置诚恒廊,设英语角,挂心语灯……让校园一步一景,一景一诗。学生行走在幽雅怡人的环境中,浸润在向上向善的文化里,树立信念,陶冶情操,铸造品格,升华心灵。学校的德育有了课程支撑,彰显出历史与现实相通、显性与隐性共长的特点。

3.让课堂有规则保障

课堂教学之“效”从哪里来?我们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水平,力争使每节课的教学都能做到任务清晰、环节流畅、节奏明快;另一方面,我们着力修炼课堂管理技巧,以提高课堂实效。

首先,我们突出了前瞻性管理策略研究,要求每个班级在开学上课之前,组织全体学生讨论课前准备、课堂纪律、合作学习、作业收交、卫生打扫、集会活动等方面的程序与要求,并制定课堂守则,以期减少无关与低效的环节。其次,我们组织全体师生讨论发生课堂问题时的应对性管理策略,让每一位师生都明确课堂上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该如何处理的规程,以逐步建立民主、和谐、情感相通、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二、力争优秀,成就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

一名敬业乐业的教师,不仅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应专心于甚至沉醉于教学研究。因为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1.将教学变成研究

句容二中鼓励教师把自己当成是课程专家,像专家一样思考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坚持做到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教师都能把握课标,明确教学目标的高度与宽度;都能读透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都能通过预习与预测等方式明确学生在学习新知时的盲区与误区,做到教学进程以任务为引导,以学生的问题为驱动,以问题解决为目的;都能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这样的过程就是把教学变成研究的过程。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让每一位教师都向专家迈进。

2.将课程建成精品

一所学校的发展力在于课程实施的能力,一名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课程执行力。把课程建成精品,打造成品牌,应该是学校也是教师永远的追求。我们采用骨干主备、集体研讨、个人提升的方式精心备好“问题生成单”“问题研讨单”和“问题训练单”,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修改完善。我们通过每周研讨、每月观摩以及专家评析等方式潜心研讨“问题导引、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深化”的问题驱动的“四环”基本教学模式,也注重开展课堂教学评比、一日公开教学等活动,让教学模式的研讨常态化。以“三单学教案”为保障,以“四环”基本模式为关键,不断提升每位教师“日行千里”的才能,不断提高有效教学的水平,不断提高我校课程实施的质量。

3.将考核变成激励

我们的检查考核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种方式。定期检查采用备课组、年级部和教务处各自突出重点而又相互补充的三级检查方式,不定期检查分为点课检查、常规巡查和邀请教研部门参与的教学调研等。检查结果即时与教师当面交流,公示在校园网上,每学期末自动生成量化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

我们也注重精神层面的激励引导,每学年都隆重召开教育教学成果表彰大会,把优秀者的照片与工作感言张贴在校园内,向学生、向家长、向社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检查是评价,但更是激励,所以我们追求这样的境界:让每次检查都成为教学竞赛,让每位教师因考核而有促进,有收获,有发展。

三、力争优秀,成就有“二中气质”的学生群体

校园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场所,是文化传承、立德树人的场所。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全面发展,也要有个性特长,还要有高雅的审美志趣与健康的体魄,为此,我校提出了培育有“二中气质”的学生群体的育人目标。

1.让学生有底气

“以诚做人,以恒学问”就是“二中气质”的人生底色。诚者自成,恒者德固,“诚恒”乃立德树人、求学立业之根本。我们把校本德育课程安排进班会与思想品德课中教学,我们在主题活动月、活动周、活动日中开展课本剧演出、模拟法庭、征文演讲、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主题调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诚恒”品质,熏陶优良的品格。

2.让学生有才艺

“运动有项目,文艺有专长”,是说二中学生在毕业时,至少有两项体育方面的专长,至少有一项艺术方面的专长。为此,我们优化学校的资源,发挥教师的专长,开设书法、绘画、歌咏、舞蹈、器乐、篮球、排球、技巧等体艺课程超市,供学生选学,以强身健体,发展才艺。

本着“自选项目与规定项目相结合,全面锻炼和发展特长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我校还全面规划和组织课外活动。经过数年的努力,初一年级的健美操、初二年级的武术操等运动项目渐成传统。

3.让学生有灵气

有灵气,就是培养“学习有智慧”的学生,让学生因拓之弥宽、钻之弥深而有智慧。在学科课程实施方面,我们采用了“1+1”的方式。学生在学习国家课程时,可以参加一个社团或兴趣小组选学发展课程,比如语文有书法协会、“求索”文学社、名著赏读、诗词鉴赏等。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方式进行,以课内引领课外学习,让有兴趣的学生有研究的空间,让爱钻研的学生有发展的天地。

(作者系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校长)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一篇:让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