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时间:2022-10-12 09:42:54

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文献标识码】 B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9-0836-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学技术;学生保健服务

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一个人整体的健康状况,所以对心理健康的维 护就是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关注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学校的日常教 学工作同样重要。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国家及大学生个体来说,均具有重大且 长远的影响。

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学、 教育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 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

为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各高校均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 中包括心理健康领域专门课程的开设、改善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心理环境、建立心理咨询 中心等,为解决大学生心理上的困惑与问题取得一定的成效。也有一些高校定期举行心理健 康日活动,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小品、心理剧扮演以及大型的团体咨询或讲座等,取得一 定的效果。但从校方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机构还是依靠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及 各院系的心理咨询点,而目前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重点仍在于接待学生来访、解答学生 心理上的疑惑,包括定期举行团体咨询或相关讲座,活动的内容大多数仍属于被动型。所以 ,有必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更有效的实 施途径。笔者现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必要性及其价值分述如下。

1 心理拓展训练的由来

拓展训练源起于二战时期的英国,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海员葬身海底,但 也有部分生还者,人们发现这些生还者并非都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 特征,即求生意志非常顽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专家们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这些人之 所以能够得以存活,在于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后来,德国的哈恩博士专门利用一些自 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海员做一些提高心理素质以及海上生存技能的训练项目。战争结束后 ,拓展训练的对象扩大了,训练内容也从原有的体能培训扩展到心理素质、管理能力、团队 熔炼等方面。

197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哈密尔顿韦恩哈姆高中校长皮赫(J.Pieh)将心理拓展训练引进了 学校教育,并制定了心理拓展训练计划,现在已经成为美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目前,世界经济较为发达国家的学校都设置了心理拓展训练的相关内容,并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心理拓展训练引入中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引进伊始,拓展训练的 目标人群几乎都是一些规模较大公司的员工,企业性质多为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训练的目 的在于挖掘个人潜能,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等,而且多由专门的管理咨 询公司操作。随着拓展训练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其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2002年在教育部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的倡导下,我国7所高校进行了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尝试,首次在学 校体育课程中引进心理拓展训练的内容[2]。

2 心理拓展训练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2.1 心理拓展训练的基本内容及过程 每一项心理拓展训练都有其相应的训 练意义及目的,或是为了解决某些心理问题,或是为了挖掘成员潜在的动机及潜能,所以训 练的形式有多种。从人员上分,有个人项目、双人项目、团队项目;从训练的场地上分,有 场地、水上、野外定向项目等;从训练内容上来分,有罐头鞋、信任背摔、空中单杠、盲人 方阵等。心理拓展训练的过程为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教练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训练目标的 确立、挑战自我、分享体验、学习的迁移。

首先,必须建立教练与成员之间信任关系以及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因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 立是任何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这种关系应更加深入与强化。其 次,是确立训练的目标,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团队项目,都要有一个亟待解决的目标;确立 目标之后,要开始对自我潜能及心理素质进行挑战,在培训教师及队员的共同合作中,挑战 自我。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体验,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有着宝贵的 经验与教训,成员之间彼此分享这种体验,对自身的提高与团队的成长都有着莫大的帮助。 再次,心理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培训学习,其最终目的在于让受训成员掌握学习迁移的能力, 能够将拓展训练中的收获应用于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让自己的心智、解决问题的能 力、心理承受能力得以不同程度的提升。

2.2 心理拓展训练的特点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视野 上述关于心 理拓展训练的内容及过程表明:心理拓展训练具备典型的“先行后知”的特点,注重成员的 自我体验,通过教练的引导,成员自身的行为体验,让成员自己体会其中的道理,达到完善 自我、挖掘潜能、熔炼团队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将知识与相关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与掌握。如何开发出 潜伏在学生身上的潜能,让教师讲授的知识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是需要一个转换过 程的。学校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非智力因素的 发展中,在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中,学校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不仅要“授之以鱼”,更 要“授之以渔”。心理拓展训练在这个方面就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比如,在心理咨询或心理课程中,经常对学生说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 题。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或学会利用“换位思考”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在心理拓展 训练中,尤其是个人项目(例如空中断桥,要求学生在七八米高的地方从一个木板跳到另外 一块木板上),因为每个成员都必须经历,所以当一个人表现出很害怕的时候,其他成员就 会在下面加油鼓励,因为他们感同身受,所以能够真诚地对队友表示出支持与鼓励。心理拓 展训练这种“先行后知”、“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感到教师在课堂中讲的话鲜活起来了, 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 拓展训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思考

3.1 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迁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学习的重 要性在于没有一个人从出生伊始就能具备在社会中应付自如的能力,而迁移在学习中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与地位。迁移被定义为将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3 ]。同时快乐学习一直是大家所倡导的,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将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那他因为学业方面导致的心理问题就会大大减少,并因此在整个精神状态上呈现出积极、 向上的面貌。通过心理拓展训练,尤其是最后在培训教师的带领下,全体成员进行的分享体 验,通过反思、自省、领悟、交流,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拓展训练中安排项目的目的。比如在 拓展训练开始的时候,每个学生的手腕上都系上一个长长的绳子,给平常的举动带来很多不 便,这根绳子必须一直伴随着学员直至活动结束;可是令人奇怪的是,活动即将结束时,几 乎所有的成员都习惯了这根绳子,有的成员将他很好的绑在了手臂上,似乎觉察不到它的存 在。最后培训教师才揭开谜底,这根绳子象征着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障碍、困难,以怎样的 态度对待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对待这些一开始似乎令人很烦恼的小事情,随着时间 的流逝,人们的态度也会发生着改变。

类似的拓展训练可以非常有效地令学生学会迁移,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正 确的学习态度。

3.2 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会持之以恒 心理拓展训练中许多项目有的是在水 上进行的,有的是在地势比较险要的山岭地带进行的,这些都是对体能的挑战与考验。但只 要成员遵照培训教师的指令,正确的执行,应该都能完成任务。有的尽管在平地进行,例如 远足,同样对体能提出较高的要求。拓展训练和大学生的军训相比较,更突出了其任务性与 技巧性,大学生经历这样的体能挑战,能够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在其他事情上也能做到持之 以恒、坚持不懈。

3.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观念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早在 19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G.S.Hall)曾指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4 ]。独生子女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溺爱较多,又缺乏兄弟姐妹,所以在性格特 征上可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群性较差等现象,所以在大学阶段参加心理拓展训练,让学 生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学会完成团队的任务、学会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和团队成 员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经验,懂得在帮助团队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例如有 的训练项目依靠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团队的力量,“盲人探险”就是这样一个项 目,一个团队排成一列,手拉着手,除了队列的第一个人外,其他人的眼睛都被蒙起来,在 第一个同学的带领下,这个队列要穿过一些很难行走的路程,这个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大家 的相互配合,团队合作精神在这个项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4 提高自信,努力追求自我实现 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 成物,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客观、正向认知与 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与其他人格系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5]。自信作 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健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自信是一个多 维整合的复杂系统,包含自我认知与评价、情感体验等成分。大学生通过完成了平时看起来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大激发了潜能,提高了对自身的正向评价,从而有信心去努力追求自 我实现。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将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陈述为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具有下列特征:对现实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加适宜的关系、更能接 受自我、他人与自然、自主性、更民主的性格结构、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等[6] 。在马斯洛 的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位居最高位置,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是不可 能鼓起勇气去争取自我实现的。在心理拓展训练的活动中,让大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 从而在其心理素质的锻造过程中有了信心与动力。

4 结语

心理拓展训练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随着目标人群的不同、训练目的的不同,可以开发设计 不同的训练项目。但万变不离其宗,心理拓展训练的宗旨是为锻造个体成员的心理素质,提 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挖掘潜能、发挥创造力、培养个体的团队精神、熔炼完美的团队。在高 等院校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大有裨益,但其推广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推动与大力配合 。

5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3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8 -29.

[2] 高飞.心理拓展训练探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9.

[3] 约翰•D•布兰思福特,安•L•布朗,罗德尼•R•科金,等,编著.程可拉,孙亚玲 ,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

[4]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60.

[5] 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02(2):86-89.

[6] 马斯洛,著.李文氵恬,译.存在心理学探索.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22.

(收稿日期:2006-12-14)

上一篇: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威斯康星卡片分... 下一篇:健康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参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