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的实效性

时间:2022-10-12 08:09:55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的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36-0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构建简约实效的课堂,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由直观感知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产生质疑讨论的思维火花碰撞点,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还给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要通过恰当的思维训练,让全体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的归纳和演绎过程,定律、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过程,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自主、充分、和谐的发展。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应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实效性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的培养等。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认识浅谈几点体会:

一、抓住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严密程度,它集中地表现在善于深入思考问题,能从复杂的表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因此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手段。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大小变化后,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小数基本性质”的浅显认识上,如果教师能够适时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都是小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只不过选取的角度不同,前者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后者取“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就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归纳,自主掌握知识。

二、引导变换角度认识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的灵敏程度,能打破陈规,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分析、能将学到的方法较好地进行学习的迁移和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看到“小明比小东多5元”,就要启发学生联想到:小东比小明少5元;看到“计划比实际节约用水3吨”,就要启发学生联想到:实际比计划多用水3吨……通过这样的联想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学应用题“一台电视机价格是1200元,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一台电视机的5倍少1000元”时,教师可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从不同侧面提出下面问题:

(1)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多少元?

(2)一台计算机比一台电视机贵多少元?

(3)一台计算机和一台电视机共多少元?

学生用立体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维是多向的,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学生思考问题常常是单一的,教师在关键时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向。在教学基本概念时,要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概念的实质。

再如:教学倍数关系应用题“学校里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参加航模组的有6人,参加体育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4倍。参加体育组的有多少人?”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倍数关系。当学生初步掌握线段图之后,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层次,引导学生脱离线段图找出题中的对应关系:

航模组:6人―1份

体育组:人―4份

学生可直接根据对应关系看出:体育组人数和航模组人数比,把航模组人数看作1份,体育组人数有这样的4份,求6的4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以后,在解答应用题:“学校里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参加美术组的有30人,参加音乐组的有6人,参加美术组的人数是音乐组的几倍?”时,就可让学生直接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来理解应用题中的倍数关系,从而解答应用题。 概念初步形成后,在运用概念时要灵活,应防止学生一味模仿产生思维的懒惰性。教师要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以便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

三、训练基础技能鼓励猜测,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深刻性和思维灵活性为前提,是指学生在正确思维的基础上,善于简缩思维过程,进行跳跃式的快速思维。因此,训练基础技能,提高计算速度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

例1:(7+6)+(3+4),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7+6)+(3+4)=(7+3)+(6+4)=10+10=20

例2:(20+6)+(30+5),可让学生用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20+6)+(30+5)=(20+30)+(6+5)=50+11=61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做题时间随着练习技能的熟练而逐步缩短,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很知算出得数。

如:20+1-6-4,可让学生根据和减一个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20+1)-(6+4)=(20+1)-10=21-10=11

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采用“定时间比做题数量”、“定做题数量比完成时间”的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其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四、创设条件倡导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的最高层次。思维的独创性,它表现为有新意、不盲从、不生搬硬套,善于依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经验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某电视机厂4天装配彩色电视机800台。照这样计算,装配1800台同样的彩电,要用几天?”学生用一般方法解答后,我引导学生寻找已知条件中有关数据的特征和联系,运用线段合理地巧“折”妙“装”,得出如下解法:4×2+1=9(天)。

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带来的喜悦,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提倡新颖的解题方法。除要求学生能掌握一般法则进行计算外,还可启发学生合理想象,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进行解题,使参加运算的数值不变,达到运算简便。

又如:

102+67=100+(2+67)=100+69=169

9+8+7+6+5=7+2+7+1+7+7-1+7-2=7×5=35

这样训练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所学知识变得更深刻,独创性思维品质也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不是单靠灌输,而是依靠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探究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初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与教学策略 下一篇:初中英语快乐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