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儿童心理学的科教创新

时间:2022-10-12 08:07:51

浅谈基于儿童心理学的科教创新

伴随着信息技术科学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积极、稳步地开展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创新活动,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创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参与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并不纯粹是为了获奖,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的兴趣、态度和合作竞争能力。宗旨是:向中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以及学习的机会;学科竞赛属于课外活动,坚持学有余力、有兴趣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创新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不可动摇的动力,但是不能强求一味的新鲜,要根据小学儿童发展时期的不同心理状态来制定创新的目标和过程。

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存在辩证关系。小学儿童的身心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

科技创新活动坚持点与面普及的形式。两者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我注重以学生为本,提倡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和增强创新能力的理念。应该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重点,以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推进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拓展和深化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将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知识增进、能力提高、素质养成的活动,都看作是课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参与积极性。

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社会都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创新活动是增长孩子见识,对孩子未来有巨大影响的活动,所以一定要非常的注意。

举个例子来讲,儿童心理学中讲到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备,其有意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他们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颖、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所以新生入学之初,首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注意力的培养,促进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讲,一堂课45分钟都要求他们保持高度的集中,这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当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单调乏味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以强制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应当通过新颖、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巧妙地结合,延长学生的注意保持时间,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到小学高年级,由于儿童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习惯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控能力,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同时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也有很大发展。这样的注意是可以利用的。无意注意也就是不随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事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没有既定意图的、不需特别努力的一种注意状态。对于小学生说来,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的直观性,由于对课业本身的兴趣(例如画

(下转第28页)

(上接第27页)

图、朗读),由于在课堂上听到或看到的东西所引起的情绪激动,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所有这些,都是无意注意。在小学教学上,应该怎样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呢?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善于了解儿童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就能有助于掌握和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学习过程本身更有兴趣,以后才逐步对学习内容感到兴趣;低年级儿童对具体事物更有兴趣,以后才逐步对抽象的事物感到兴趣;低年级儿童一般还没有分化性兴趣,以后才逐步产生分化性兴趣;等等。

其次,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直观性。小学儿童的无意注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的具体性和直观性,因此,适当运用直观教具,教师特别注意言语的直观性等等,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在运用直观性时,也必须竭力避免把儿童的注意引到不必要的方面去。为此,在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时,必须积极组织儿童的注意,使无意注意沿着必要的方向前进。

另一方面,就像是从众心理一样,还有着消极的作用。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科技研究领域,也时常出现,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尤为明显,给创新带来重重阻碍。其从众心理主要表现在对权威人士或者其他相关科研人员的服从和顺应,也就像是儿童对老师的盲从。从众心理对科技创新有着消极影响,从众心理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服从和顺应。这主要是由从众的心理基础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个体都期望被他人喜欢和接受或者期望自己正确。从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时个体并没有自己的意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时个体有自己的意见,但与大多数人或其他人的看法都不同,在群体压力下,放弃原先的意见,改变态度,转变立场。它是一种直接的、感情的心理反应,不能与丧失立场、没有原则混为一谈。

从众心理和科技创新的本质背道而驰。科技创新的本质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并应用到产品或服务中去,以促进企业获得成功、人们生活得到改善、国民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思维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同样一个问题,思维不同,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有意识的克服从众心理有益于实现思维创新,最终达到科技创新。因此,要想使自己有科技创新能力,首先应具有创新精神,不轻信传统,不迷信权威,不唯书是崇,不囿于思维定势,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思维创新。这也就从根本上抵御了从众心理。

综上所述,真正的科教创新是基于教师队伍对儿童心理了解的基础上,实施的针对素质教育衍生出来的一种方法,只有真正的了解分析不同时期的儿童的特点,情绪,想法,才能真正地搞好创新教育,实现科教创新和素质教育。

上一篇:电力企业用电监察工作的难点及措施研究 下一篇:浅谈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下《平面设计》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