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时间:2022-10-12 08:02:48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爱情与金钱哪个更重要?在19世纪的欧洲社会等级分明的时代,年轻人如何选择,是在金钱的诱惑下嫁人豪门,还是在爱情达到一个顶峰之后,顺理成章地结婚?我们在对《傲慢与偏见》进行分析,从简・奥斯汀本人的婚姻价值取向上一定会找到最佳答案。

一、《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众多,描写得细致入微,作者以伊丽莎白、达西、宾利、简为核心写作路线展开分析,研究各个人物的婚姻价值观,最后从正面、侧面反映出作者自身的婚姻观,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些许指示。

(一)金钱至上

在作品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崇尚金钱至上,因为那个时代的贵族生活保障是比较高的,中下层人士生活艰难,但是在表现上,有的人物善于显示自己的金钱,有的人物则不愿意这样做。在继承家产与投资上,上等社会的金钱流量很高,贵族与贵族之间的联姻是普遍的,下级群众则只能纸上谈兵,羡慕至极。

下等人对上等人的羡慕主要表现在女性对嫁入豪门的渴望上,这一点从落魄的夏洛特主动嫁给继承大量资产的牧师科林斯的事情上,可见一斑。而班奈德太太希望5个女儿都嫁入有钱人家,各个衣食无忧,自己也能享尽清福,她做了许多努力,想让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家族性的金钱至上观念的最好表现。

(二)门当户对

由于19世纪的欧洲交际圈基本在走“门当户对”的路线,上等人与上等人交流,下等人与下等人交流,造成了人们对婚姻观取向的一种定势,在讲求“门当户对”的社会里,贵族几乎对下等人的表现是熟视无睹的。这也造成了男主人公达西对伊丽莎白的一再犹豫,不敢上前表达自己的爱意,导致事情发展得越来越曲折。作品中的班奈德太太在争取使自己的女儿嫁入豪门的事情上,花费了许多精力,反映了“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历程的艰难。

(三)爱情至上

在作品中,女主人公将“爱情至上”进行到底,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卑不亢,即使男人再有钱,如果不存在爱情,也就不能有婚姻出现。达西一开始表现得十分傲慢,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厌烦的感觉,所以,当达西初次表现爱意的时候,她并没有接受,因为伊丽莎白对他的金钱与身份根本就看不上。后来,伊丽莎白终于了解了达西的为人,并对其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主动接受达西的爱,两个人终成眷属。

二、简・奥斯汀本人的婚姻观

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作者本人也将自己独到的想法说了出来,并且对当时社会的金钱价值观念进行了批判,这当然也体现了简・奥斯汀本人的思想观念。下面笔者对作者的婚姻观进行了全面分析,将简・奥斯汀的爱情观、婚姻观、人生观进行详细讲解,以供参考。

(一)“没有爱情,就不能结婚”

根据对简・奥斯汀的个人经历,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在相关的人物介绍中,对爱情至上的观念呈现得淋漓尽致。简・奥斯汀对现实社会等级分明的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仿佛整个世界都是金钱至上的,我们没有从作品中看到更多为爱打破世俗的例子,通过对科林斯与夏洛特、韦翰与莉迪亚等人的爱情历程的描述,反映了“爱情受到压制,金钱战胜一切”的社会现状。文学作品在对故事的侧面描写上,更能使人感受到现实普遍状况的错误性,我们无法对这些事情进行全面了解,但是通过作品中的种种事迹可以看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多么可悲,拥有爱情的婚姻才是最完美的。

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的爱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们从这两对年轻人的爱情经历上,看到了爱情可以战胜一切,爱情能够陪伴情侣走向婚姻的殿堂,甚至一直欢乐地走到人生的尽头。而在现实中,简・奥斯汀本人并没有结婚,他遇到过真爱,但是被世俗所束缚,没有将这份爱情坚持到最后,她本人始终都没有结婚,因为此后,她再也没有遇到真爱,“没有爱情,就不能结婚”。

(二)财产是婚姻的保障

简・奥斯汀生活在19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统治影响越来越大,挣钱的速度也不断地提升,而下等人只能靠卖苦力度过一生。所以很多人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状态,没有财产,就不能有更好的生活保障,两个人要想生活在一起,谈何容易。简・奥斯汀本人只是一个乡村教师,她的家庭很贫困,当然也就渴望更多的财富,所以在作品中,她设计的达西、宾利、科林斯都是有钱人,都是当时女士们钟情的对象。

在那个时代,财产的最佳获得方式就是继承,对于贵族的遗产、有钱人的资产的继承,都是年轻人的向往,而资产的继承人多是男性,女士都希望嫁给这样的男士,所以简・奥斯汀的这种观念也是存在的。不管是作品中的伊丽莎白还是简,都羡慕能够继承巨额财产的男士的家庭。

我们从简・奥斯汀的思想观念上,感受到更多的是金钱价值观的定势。虽然,简・奥斯汀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人,但是,没有金钱做后盾,她是万万不能达成自己的任何目标的。生活在资产阶级蓬勃发展的阶段,必须要拥有更多的财产,尤其是男士,不论是在交际过程中,还是婚姻中,都要通过金钱的流动来实现沟通。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我们能够感受到简・奥斯汀思想的主脉络,从金钱价值观上,我们不能对简・奥斯汀持有偏执的见解,社会如此,何况个人?

(三)打破世俗观念

简・奥斯汀在作品中体现的最为显著的一个精神层面就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不畏权势,敢于在席间、闲聊中用正直的语言来讽刺上等人物,尤其是当有钱的牧师科林斯向她求婚时,她敢于拒绝,并且在父亲的帮助下化险为夷。最后,达西的姑妈因反对她与达西的婚事,与伊丽莎白产生了矛盾,伊丽莎白不惊不怖,最后达西姑妈终于成全了二人的婚姻,在两个人的坚持下,终成眷属。这里主要体现了伊丽莎白敢于向强权作斗争,能够将自己独到的想法讲出来,为自己的理想不离不弃的伟大精神。

现实中的简・奥斯汀也是这样的人,她的家庭也很落寞,她拒绝了有钱人的求婚,她没有被金钱吓倒,更没有对金钱产生半点依恋之情。作者本人终生未嫁,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一个奇闻了,再加上她并没有依仗强权势力来完成自己的理想,而是只身在家中写作,将现实社会中的人心、人事、文化等剖析得一针见血。她没有更多的外在特质,但是由于她的思想的精妙,感染了很多同时代的人。《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影响至今,拥有众多的书迷,这也正是她自身敢于向强权抗争的体现,她不卑不亢的精神引导着人们跟着她的思路不断前行,最后走进她的心扉。

简・奥斯汀在婚姻中是失败的,正因为她的失败成就了她个人精神魅力的成功。她不断打破世俗观念,愿意用自己的感性认知来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坚贞不屈,勇于向前迈出关键的一步。在冲破现实束缚、坚持自己的婚姻观不动摇的同时,她作了很多斗争,和自己的母亲作斗争,和求婚者作斗争,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为自己的写作生涯的辉煌时代的开启埋下了成功的种子。当我们看到她本人的作品成功,就会知道她的孤独历程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多么伟大,在冲破等级社会、获得女性自身伟大地位的同时,也能为自己的幸福找到更多的机会,带动自己不断成长,引领更多的人走向自我救赎的成功道路。

三、简・奥斯汀婚姻观的形成原因

作者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婚姻观,是因为当时社会思想的限制,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欧洲各地,人们的思想亟须解放,于是,简・奥斯汀就将这种迫切的想法通过她笔下的故事反映出来,为读者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一)女性地位低下

当时的社会,女性的主要社会功能就是结婚生子、照顾家庭,女性的精神层面主要是从丈夫的口语交谈中得来的,或者是在父母、家庭教师的教导下得到某些思想启示,而这种思想又是受等级束缚的,我们看不到更加新鲜的思想呈现。所以底层年轻女性要改变生活状态就得嫁入豪门,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也是时代束缚造成简・奥斯汀自身思想的狭隘性,但是在当时,这是一种突破束缚、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启蒙思想的熏陶

西方进入近代之后,在法国兴起的启蒙思想运动是解放思想、突破政治文化束缚的一项精神运动。作为知识分子的简・奥斯汀,在这样的思想的影响下,真正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出来,不论是她的文学才能,还是对现实的独到见解,都为当时社会的进步与思想的全面解放做好了准备。同时,由于政治、文化在当时已经全面开花,各个阶级都渴望突破现实束缚,简・奥斯汀利用自己的精神思想,不断创新,写出了惊世骇俗的作品,给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以新的启示,为社会的精神思想解放起到了指导作用,对打破社会现状,弥补精神空白,合理构建自己的婚姻观、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四、结语

本文对作品中的婚姻观进行了详细的深入的剖析,同时,对简・奥斯汀本人的婚姻观进行了细致讲解,希望能给更多的读者带来启示。

上一篇: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对和谐完美婚姻的... 下一篇:民工王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