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县:打造绿色环保食品品牌

时间:2022-10-12 06:51:55

铜梁县:打造绿色环保食品品牌

重庆市铜梁县食品工业的发展是与社会的进程相伴的。2004年,全县共有食品工业企业350多个,按原料划分已形成22个行业。拥有固定资产20000多万元,年产值70000多万元,年税收1000多万元,年利润4000万元左右,从业人员3000余人。

一、各级领导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食品工业改变了排挤、让位的地位

推进新型工业化,把食品工业的发展作为铜梁县的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县委提出“2363”总体发展战略,将食品工业作为六大基地之一,成立了食品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发展食品工业列上议事日程,组织力量认真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把此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明确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07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利税5000万元;到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利税1亿元。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需相关部门协同努力。

二、生产规模、产品品种不断扩大,大的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企业瞄准市场发展前景,不断注入资金扩规上档,争取更大的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组成形式体现。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开拓市场、生产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及效益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以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因势利导,催生和扶持超亿破千大型企业,可有效提供优质、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

三、整合现存资源,扩大加工能力,显现出各种形式的联合联营企业

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如铜龙公司与重庆第三军医大联合开发新产品,以优质产品为龙头的联合;重庆佳丰米业的生产企业间的联合,是一个发展的新苗头。米业、铜龙实施“企业+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模式,扩大农业订单量。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加以鼓励和奖励,培育发展一批食品龙头企业,围绕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立项和产品定位,依靠科技进步,注重新产品开发,树品牌、创名牌,实现产品由低档次低附加值向高档次高附加值的转变,食品龙头企业走经营规模化、企业集团化的路子,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强粮油、畜禽产品、蔬菜制品等的品牌建设,培养市场名牌产品。根据资源状况要重点培植“超亿破千”企业3个,重点扶持的企业10个,根据地方特产资源重点开发、发掘有潜力的企业30个。收据市场开发力度,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发展内需产品和外向型出口的产品。

四、食品工业布局趋向规模化、合法化,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铜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具有富裕的加工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及闲置设备、原料成本低等优势。企业应尽,陕学会和适应市场生存,加决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用政策手段把企业组织、链接起来,生产优质、卫生、安全、绿色食品,走专业化、标准化的食品生产道路,引导企业依法、守法经营,靠诚实经营迈进小康,农民增加收入,引导食品工业生产布局向做大做强的战略调整。

五、似市场为导向,培育农产品原料基地,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原料的品牌和质量及数量,是制约食品企业发展的前提。铜梁县建立了20万担茧基地、1000万只水禽基地、2万亩蔬菜基地、2万亩茶叶基地、1万亩葛基地、5000亩黄花基地、名优鱼基地、山羊和兔为主的草食牲畜基地、10万亩优质大米和3万亩优质小麦基地、60万头生猪和20万头瘦肉猪基地等十大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基地。应加以实质性的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大力支持农户和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品牌的创立和质量的提高,建立健全产品营销网络,为铜梁县的食品打入国际国内市场奠定基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六、大力实施精品名牌、引资战略,以产品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的增长

通过进行合资、合作方式,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资金及技术,使产品迅速融入大公司大集团的营销网络,带动企业快速发展;对传统食品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在生产规模、工艺、设备、包装、产品质量及换代、管理等方面,运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强质量认证,扩大品牌宣传度和知名度,通过保质量、保服务、保产品的升级换代,保市场竞争力,强化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大对名牌的扶持,壮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七、制定扶持政策,强化协调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观念,统一部署决策,财政、税务、金融、技改和贴息等部门为发展食品工业提供资金扶持,为供水、供电、土地及厂房建设提供方便和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条件具备的,已申请的尽快办理,对不具备条件的逐步淘汰,实现产品由低档次低附加值向高档次高附加值的转变,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简包装向精包装转变,由边远企业向大的乡镇集中,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由分散的一家一户经营向集团化、股份制、联合经营转变,多形式利用国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金,促进食品工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严格食品质量卫生标准,奠定名牌基石。鼓励县级骨干企业发挥比较优势,积极申请市国家级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对产品能出口创汇达到一定数额的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鼓励和支持民营食品企业的发展,使民营资本向合理的产业流动,使企业成为生产经营中的最大收益者。

(作者单位:重庆市铜梁县贸易局食品工业办公室)

上一篇:诚信:保险业制胜的法宝 下一篇: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