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柳絮才”

时间:2022-10-12 06:24:40

《教师教学用书》第36页,在解释“大雪纷纷何所拟”时是这样解说的:后一喻“柳絮”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并用雪莱的诗突出印证此种说法。

我认为此种说法欠妥,有点偏执。

据此,我检阅《古代汉语常用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词典》对“骤”的解释为:①马奔跑;奔驰。②疾行。③多次;屡次。《现代汉语词典》对“骤”的解释为:①(马)快走。②急速。③突然;忽然。结合课文《咏雪》来看:忽而雪骤。“雪骤”应该理解:①急速或者密集。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在上课时提问(1):雪是什么样的雪,是雪籽好,还是雪花好?学生争论不止。是雪籽能表现“骤降”的情形,还是雪花能表现“骤降”的情形?学生一大部分认为“雪籽”。追问(2):假如是“雪籽”,大雪纷纷何所拟?是“洒盐”一句用得好?还是“柳絮因风”比较好?追问(3):假如是“雪花”,大雪纷纷何所拟?是“洒盐”一句用得好?还是“柳絮因风”比较好?课堂上,学生神采飞扬,各自成理,言之有据,都能自圆其说。

值得思考的是:现在的物象是“雪骤”。无从考证和再现当天的雪是雪粒?是雪花?然后再思考:是急速?是“密集”的意思?

任何一种表达,就是把物象,经过心境的转化,形成主观的意象。物象与意象之间的相似点越多,就越形象,才能形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巧夺天工的绝配。我们加入人物具体心境再想象一下:

雪籽“雪籽”的骤降,从空中急速飞下,从视觉上感知,好像骤雨一样飞速直下,从听觉上感知,“劈里啪啦”打在房屋顶上,好像千军万马对阵中的万箭齐发,这正是一个充满血性阳刚少年对自己耳中世界的真实感知。

假如是“雪花”的骤降,在这里只有“密集”的意思,从视觉感知上,好像密积的大雪,如雾如纱充盈着整个天宇,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姿态,这也正是少女情怀内心柔曼,才引出“骤雪”的轻盈飘逸,使人想到《咏梅》“飞雪迎春到”的场景,二者可算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正是英雄少年和少女情怀,对待同一种景象特殊的主观感知。英雄少年横刀立马,指挥千军万马,“洒盐”成“矢”,万箭齐发的风流洒脱,一个借“骤雪”铺天盖地,一统山河的英雄豪情。另一种是:温婉少女,仙子当空舞纱,轻盈曼舞,凭借西风力,送我上轻云的柔曼飘逸。孰是孰非,各得千秋。

言语的多样性,就是一种事物有千万种表达。人类用自己的心境返照大千世界,每个人用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世界,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听自然之音,用自己的情感浸润活化大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天然的认知。不管是“洒盐空中”的骤击山河,还是“柳絮风舞”的轻盈曼妙,都是独特的情感造化的结果,都应该给予尊重,不应该厚此薄彼地妄加

评判。

所以“大笑乐”,不评价就是最好的评价。谢太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保护学子的独特体验。让学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世界,用自己的心灵造化世界,用自己的笔写主观世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设题目的,也是为了引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知语言魅力,评价诗句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揣摩诗句的兴趣。让学生引发自己的想象力,寻找“物象”与比喻“意象”间广泛最佳的沟通点,剖析意象“雪”与“洒盐”“柳絮”之间最多的共通点,以便把大千世界的静止物象,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中灵动出“鲜活”的画面。

上一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开展研究 下一篇:四种命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