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重铸世界地理辉煌

时间:2022-10-12 06:12:43

继往开来,重铸世界地理辉煌

光阴荏苒,转瞬即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世界地理学奠基人李春芬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先生从1963年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之日起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此后的30多年里,先生一直以繁荣我国世界地理学科为己任,为之奉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抚今追昔,令人不胜感慨,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世界地理学的历史成就,并展望其发展前景,以此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1  辉煌的过去

世界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从全球和区域两个尺度研究世界。前者视世界为一整体,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自然和人文)在全球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空间流动和空间相互作用规律;后者主要研究大洲、洲内次区域、各国及各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区域间空间联系等问题。世界地理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地理学的任何理论成果和规律,只有通过世界性的地理研究和类型区的比较分析才能得以证实;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只有放在全球的尺度上,方能理清脉络,分清层次。忽视世界地理研究, 就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虞。这是世界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虽几经沉浮却屹立不倒的原因。

我国世界地理发展大致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上世纪50年代,国际上世界地理学进入发展困难期,在整个地理学体系内的地位有所滑落。但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出于了解外部世界的强烈渴望,区域地理尤其是世界地理学反而获得高度重视,世界地理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亦有所提高。1962年,李春芬先生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区域地理著作《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这一时期中国地理学家还出版了一系列介绍外国地理知识的著作,为普及世界地理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1963年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世界地理学的发展由自发阶段进入到自觉阶段。1966年“”爆发后,高校和研究机构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遭到破坏,许多部门地理和中国地理研究工作陷入停顿,但世界地理则由于当时国际复杂斗争形势的需要得到空前发展和繁荣。在这一时期,世界地理学的研究队伍得到充实,一些著名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或升级,如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外国地理研究室,后来升格为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被陆续开辟,如周边国家和地区政治与军事地理研究、对亚非发展中国家援外项目的前期研究、世界区域与国家地理研究(尤其是东南亚地理研究);涌现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如中科院地理所推出多部周边国家地理专著。

到了70年代,中国的世界地理基本上完成了向国人普及外国地理知识的历史任务,区域地理学因偏重知识积累传播、轻因果关联探讨的弊端开始暴露,以致学科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李春芬教授因此提出,只有面向问题,有的放矢,才能振兴区域地理学科。围绕当时的国际斗争热点问题,世界地理工作者将研究范围拓展到了海洋,开展了对世界海洋战略研究和海洋权益的研究。中科院地理所完成了《世界岛国的海域测算》和《东海、黄海和南海大陆架量算》等报告文件,不仅为世界地理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而且对打破当时国际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春芬先生则先后发表了“拉丁美洲国家为保护本国海洋资源而斗争”和“秘鲁200海里海洋权的地理分析”两文。其中后者作为面向问题的示例,围绕秘鲁200海里海洋权问题把有关区域地理知识有机组织起来,通过综合分析,对发展中国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主张的正义性做出了论证。

改革开放给我国的世界地理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机遇既来之于开放国门,也来之于开放学术交流。通过与国际社会全方位的交往与学术交流,了解到新的学术动态,接触到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增强了复兴区域地理学的信心,提高了面向问题的勇气,并在突破旧传统、开拓新领域、创立新观点等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和尝试。

改革开放,世界各国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亦需要了解世界。为满足“放眼世界”的需要,各洲地理、国家地理、世界部门地理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仍然是世界地理的传统研究领域。不过这一时期在传统课题的研究中,因注入了因果关系分析,涌现了不少优秀成果。十余年中,在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和协调下,先后完成大型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卷》、《辞海·世界地理分册》),大型专业丛书(《世界农业地理丛书》、《世界钢铁工业地理》、《世界石油地理》)和世界地理高校统编教材(《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等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协作研究成果,为深入了解世界经济发展情况、普及世界地理知识做出了重要贡献。

80年代,世界地理研究的一个重大进步是从侧重区域分异研究转向对区际联系的研究。研究区际联系,其理论意义在于深化对类型区和区域分类系统的认识,其实践意义在于为各国、各地区共享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时,提供地域相通性的科学依据。基于这种认识,世界地理工作者通过强化区际横向联系的研究,大致开拓了以下新的研究领域:

1)类型区的中外对比研究。世界地理工作者本着服务于国家的开放政策,着眼于吸取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进行了多项类型区的中外对比研究。南京大学的《三角洲国土开发》一书不但汇集了长江三角洲和莱茵河三角洲的比较研究成果,还讨论了水土资源、产业结构、港群布局、城镇体系等三角洲开发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了莱茵河三角洲的整治和建设经验。而且,通过对比研究,提出了典型性、可比性、重要性和目的性四项原则,在对比研究方法论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不同国家的专题比较研究。世界地理工作者将中外对比研究从区域推广至国家层面,“中美两国同类型港口的比较研究”和“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商品农业基地的选择”等课题,即属此类研究的典型。这类专题性中外比较研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较高的现实借鉴意义。

3)边境地区的国际合作和共同开发研究。随着国际经济的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过去防范森严的边境地区已逐步成为经济合作的活跃地带,区际联系的潜在优势逐步转换为现实优势,成为国际合作和共同开发的热点。例如,东北师大在图们江下游地区的研究工作,成为开拓边境地区跨国界研究的成功典范。

上一篇:国际研发中心的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