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致过敏反应

时间:2022-10-12 04:44:10

【中图分类号】R57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17-01

随着现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蛔虫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但部分山区发病率仍高,这也是医学界不可忽视而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据WHO统计,全球感染蛔虫病人数有13亿,以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最高,农村高于城市。在国内,蛔虫是感染率最高、分布最广的寄生虫,约有5.31亿人感染,平均感染率为46.99%,最高达71.12%。由于全国贯彻肠道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近年来感染率逐渐下降。现我院收治一位成人患者因蛔虫感染引起过敏反应1例报告。

1病例报告

患者,黄元志,男,86岁,因“皮肤过敏”2天入院,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20/90mmHg。神志清,精神可。双侧瞳孔(-)。口唇无紫绀。颈软,无抵抗感。胸廓对称,胸部及躯干见散在斑丘疹,边界清。心肺(-)。肝脾未及肿大。腹部(-)。四肢见散在斑丘疹。辅助检查:血分析:WBC8.0×109/L, L0.20,N0.80,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分析:PR- 尿糖- 。入院诊断:荨麻疹。入院后处理:(1)禁过敏及刺激性饮食。(2)给予扑尔敏10mgimst,5% GNS 250ml,青霉素640万单位,地塞米松5mg静滴,10% GS 250ml,vic 3.0, 10%葡萄糖酸钙20ml静滴3天。

2治疗后结果

通过以上抗炎、抗过敏等治疗3天,病情有所减轻,停药后复发。

3病情分析

患者抗炎、抗过敏治疗无效,在排除药物、食物致过敏因素的情况下,考虑患者居住偏远山区农村、年龄大、卫生条件差,饮食不卫生,驱虫观念不强,是否蛔虫感染引起荨麻疹过敏反应所致。

4进行驱虫治疗

左旋咪唑为光谱驱虫药,可选择性抑制肌肉中琥珀酸脱氢酶,抑制无氧代谢减少能量产生,使虫体肌肉麻痹随粪便排出。口服吸收快,无蓄积中毒。驱虫效果达90%到100%,同时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恢复细胞免疫功能。给予左旋咪唑每日2-3mg/kg睡前或晨起顿服。患者驱虫治疗后,驱出蛔虫多条,随之全身过敏消失。

预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做好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广泛给易感人群投药以降低感染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但是蛔虫病的感染率极高,应隔3-6月再给药。最重要的是人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当肥料使用和提供对污水处理的卫生设施才是长期预防蛔虫病的最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儿科学.案例版/冯学斌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Ⅰ.儿… Ⅱ.冯… Ⅲ.儿科学-医学院校-教材 Ⅳ.R7

上一篇:特应性皮炎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下一篇:蜂毒多肽活血化瘀作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