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迹”至少持续20年

时间:2022-10-12 03:54:13

“中国奇迹”至少持续20年

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以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展望发展前景,其动力来自四个方面:规模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潜在的市场规模产生的内需,中国深入改革产生的制度变迁和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

中国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28年仍保持着近10%的高速发展并不多见,因此,被称之为“中国的奇迹”也并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否能够继续?能持续多久呢?

他们的关注是有道理的。首先,从时间上看,战后日本和东亚一些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周期大多在30年左右。但日本奇迹到1990年代初就结束了,之后日本经济出现缓慢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10年。“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也持续了30年左右。到了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导致一些国家在危机后都经历了长达4―5年的经济调整。

其次,从发展模式和经历上讲,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也非常相似,都是靠外贸带动经济起飞,且在外贸增长到了一定程度以后,都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如遭遇反倾销,还有日益增多的贸易纠纷。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对美贸易出现大量顺差后,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对日货的抵制以及要求日元升值。中国现在也面临类似问题,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持续不降,美国也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会不会像当年日本一样,人民币开始持续升值,逐渐失去出口竞争力并最终导致经济出现衰退?

再看中国经济内部的问题,也同样让人担心,如银行里的坏账,社会分配问题,落后地区贫困问题等。这些情况又类似南美一些曾经高速发展国家的情况。考虑到这些因素,人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发展产生怀疑。

我国政府非常有信心。这在“十一五”规划等文件中都有明确的表示。我认为中国还有继续增长的动力,至少还可以高速增长20年。当然,这种高速是相对的,年增长率大概在6%―10%之间。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的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至少还有20年的竞争力

为什么韩国,包括台湾等“亚洲四小龙”到后来失去制造业的竞争力了,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劳动力的成本提高了。

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仍有较长一段时间的竞争力,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有13亿人口,基数大,人均收入要达到4、5千美元,需要比日本、韩国、台湾更长的时间。他们大概需要30年的时间就能富起来,我们则起码需要50年的时间。第二,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从硬件上已经可以和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相比,人均收入也会很快达到5000美元,但中西部、东北地区还相当落后。第三,由于户籍制度和其它方面的管制,我们的农村人口远远超出目前这个经济水平所应该有的比例。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实际上也是农业人口下降的过程。日本的农业人口在战后50年中,从50%下降到5%。韩国从63%降到11%。台湾地区从56%降到7.8%。而我们到2004年仍有70.8%的人口是以农业为主,有58%的人居住在农村。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真正完成起飞,其农村人口一定要降到20%甚至以下。我们的经济增长有多长时间,取决于我们的农村人口的转移有多长时间。如果我们还需要20年的时间把我们的农村人口从60%降到20%,那么我们在这20年中还有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力。在未来20年中,除了发展高科技产业,我国的主要产业仍是制造业,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国内市场规模产生的巨大内需将成为未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现代经济尤其在工业生产中,市场规模对企业和对整个经济来讲都非常重要。以前,要保证生产规模,可以采取专利保护的办法。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知识更新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单靠专利来保护企业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你可能仍然持有某项专利,但其它企业已经发明了更好的产品,使得你的生产还没有达到需要的规模就已经落后了,就没有市场了,企业就会亏损甚至破产。一个产品的生产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规模,也是没有前途的。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其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提高国民的购买力。13亿人口的购买力提高了,我们的国内市场就自然形成了。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用国内市场带动经济的增长。

和任何发达国家一样,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有两个支柱产业,一是汽车,一是房地产。中国的汽车人均拥有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汽车工业的发展会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业虽然近期有些过热,也有许多制度上的问题,但房地产本身到了一个该发展的阶段了。今后20年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本国汽车和房地产这两个支柱产业带动其它行业的需求。我们可以乐观地想像一下,未来有多少人需要购买住房,有4亿左右的农民要离开农村到城市居住,这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讲了这么多,强调的还是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13亿人的购买力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未来20年中,我们国内的市场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说外贸外资是推动我们经济起飞的第一节火箭的话,国内市场发展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将会成为我们未来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第二节火箭。

中国深入改革产生的制度变迁将进一步产生创造力和提高生产力

千万不要小看制度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农业生产以粮为纲,主要是种粮食,农业学大寨,土地边边角角都要利用上,还是不够吃。当时认为,我们人太多,土地不够。可现在人口增加了很多,耕地比以前也减少了,现在为什么就够吃呢?最主要就是体制的变化。体制变化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积极性提高以后,资源不够也能想尽办法创造出资源,这就是改革创造生产力。

中国的改革虽然已经进行将近30年了,但市场经济改革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在加入WTO时,还遗留了一个尾巴,即中国在15年之内还可被看成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在要求国际上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欧美主要国家仍不愿承认。为什么说我们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呢?从经济学的理论来讲,是不是市场经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方式和程度。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经济的主体不是政府,经济的决策是企业。政府只是起一个调节作用,干预的方式主要是间接的。另外,政府基本不控制价格,基本由市场供求决定,除了一些特定的行业以外。并不是说国家完全不干预,主要看怎么干预,在多大范围内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市场不是完美的,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需要出来干预。市场能做的决策,应该让市场去做。我们在改革前是计划经济,什么都由政府定,现在虽然好多了,但在许多方面政府仍然管制着商品的价格,对经济的干预仍然是行政的和直接的。

另外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我们的重要行业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如石油,钢铁、交通、通讯、金融等。市场经济中,尤其在竞争行业里,国有企业不能成为主角。WTO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其它条款都是围绕这两个原则制定的。不是不要国有企业,而是可以在那些不竞争的或市场失灵的行业里有国有企业。当初在加入WTO谈判时,欧美国家认为,中国需要一段时间完成市场经济的改革,我们当然不希望有“非市场经济”这一条款。在这一点上双方不断争议和讨价还价,最后确定为15年。我们加入WTO已经5年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还要进行10年。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可以继续提高生产率,可以使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比如能源问题,稀缺是一方面,但价格不合理造成的浪费也很严重。能源需求增长到一定程度,通过市场经济的调节,价格就应该上升,人们就会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

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全球市场与资源

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发展的时期相比,我们现在面对的国际环境更加开放。一个重要的标志是1995年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前每个国家都进行自我保护,国内利益集团的自我保护阻碍了自己的发展。现在通过WTO的条款,使这些利益集团不再像以前那样要求保护。某些基础行业的保护实际上是阻碍本国经济发展的。比如,通讯业和金融业的保护往往造成本国企业的信息成本和融资成本比国外高,从而使得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现在要打破这种保护,使我们有更加开放的内外部环境。当年的日本和韩国其实并不很开放,他们是外向型经济,但不是开放型经济。韩国的汽车几乎是不进口的,也不让外商投资,都是自己生产。从经济学角度讲,这不是理性的做法。韩国后来遭遇经济危机,日本经济也有一段时间的停滞不前,这和他们经济不很开放有一定的关系。韩国后来也反省应该如何调整国内经济政策。大宇集团曾是韩国的骄傲,后来破产了,在国内引起一些争论,当时美国的公司要来兼并。民众出于民族情绪不同意,他们认为国内有钱,为什么让美国的公司来兼并,而当时的总统金大中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开放的理念和政策问题。韩国从1998年的经济危机中学会了开放,如果不开放,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大宇集团最终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兼并。

由于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我们比亚洲其他国家有更有利的条件,使得我们的经济能够继续高速增长。不过,有利的条件并不等于必然的现实。中国经济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的高增长也不一定能实现。

上一篇: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要 下一篇:高速增长更要和谐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