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回归投资属性

时间:2022-10-12 03:04:20

保险股回归投资属性

11月,沪深300上涨11.98%,保险Wind指数上升20.53%,行业表现优于大盘。分板块来看,保险表现优于银行(15.28%),弱于券商(42.91%)。从宏观方面看,降息成为11月保险板块上涨的催化剂,其中,保费增速提升、投资改善均功不可没,综合分析,政策面的积淀更是保险板块上涨最重要的基本面。

11月21日,央行宣布从11月22日起,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0.25和0.4个百分点;11月27日,央行召开全国存款保险制度工作电话电视会议,研究部署于2015年1月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行业方面,上海针对保险新“国十条”的细化政策正式出炉,上海保险交易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等热点问题也涵盖其中,有望于2015年正式推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商业健康保险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政策方面,保监会《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立足于健全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机制,鼓励和规范资本工具创新,提高公司资本管理水平;而保监会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号:偿付能力报告(征求意见稿)》表明偿二代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将产品、投资和资本结合起来,大大放开前端投资和产品定价的活性,给予保险公司在合理分配资产、组合产品和投资方面更加市场化的地位。

因此,从投资、业务增速、资本要求这三点分析,2015年都会对保险公司形成向上的推动作用。

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

从经济基本面和宏观调控政策目标来看,2015年进一步降息降准并非天方夜谭,果真如此,降息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偏于利好,11月21日,央行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机构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这次降息或是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起点,全面降息或是突破目前定向降准这一困局的重要手段,预测未来扩大银行信贷额度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可期,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较大。而此举会使保险公司净资产的浮盈进一步增厚,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有大量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当基准利率下降时,这部分债券的公允价值上升,其中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价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价格上升使利润表业绩上升;而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价格上升,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增多,从而使净资产增多。

这种双利好作用可以使用4家上市保险公司债券类资产在公司投资资产中的占比来衡量其影响大小。在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4家上市保险公司中,新华与太保的债券类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56.4%和54.6%。同时,从4家保险公司2014年上半年对自身的利率风险分析中,也可以分析出降息的影响幅度。

由此,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如果基准利率下降25个基点,会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利润分别增加0.7%、0.1%、0.8%、0.1%,会使净资产分别增多0.4%、0.5%、2.0%、0.8%,其中国寿、新华所受的影响高于太保和平安。

一般而言,在强市场中,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中的权益类投资导致的贝塔属性势必重新被市场所关注,4家保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细分结构为基金、股票和一级市场投资这三类,其中基金投资基本是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占比非常小,因此,主要是基金和股票的投资对投资业绩形成较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对敏感性进行测试,在模拟2014年上半年至今沪深300涨幅为43%的情况下,那么,4家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增加了20%至30%左右。

那么,贝塔属性对保险公司的业绩是如何推动的?

这里的业绩主要指的是净资产的增长,或者说是浮盈的增多,由于4家保险公司多把权益投资的大部分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此总体看对利润表的影响较小。我们整理出4家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会受股市上涨的影响程度,因为4家公司的权益类重仓股大多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这样的大盘蓝筹股,基于此,我们可以用沪深300指数的涨幅来表示股市涨幅,从年中至今,沪深300指数从2165点涨至3104点,涨幅达43.4%。

太保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8.9%,如果股权投资按沪深300涨幅上涨43.4%,则净资产增厚27%;同样的条件下,国寿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5.3%,则净资产增厚19%;国寿的优势在于其重仓股中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这样的券商股,其股票投资浮盈增幅应大于其他公司;新华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5.1%,则净资产增厚31%;平安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8.8%,则净资产增厚19%。

另一方面,非标资产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从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来看,非标类资产的占比呈上升态势,平安债权计划类投资占比年中为8.2%,理财产品占比为4.4%;太保债权计划占比为5.7%,理财产品为1.0%;国寿非标类占比为3.01%。保险投资监管政策对非标类的上限规定为25%,显然保险资金距离上限还有较大的空间。

从几类投资品种的收益情况来看,权益类投资的波动性较大,我们假设其投资收益率为10%,定存和债券的收益率基本在4%至5%左右,而非标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在6%至7%左右,属于回报率较高的投资,因此,随着非标类资产配置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的升高。

而最新的利好为中国保监会于近日印发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意味着险资投资范围再一次被拓宽,此举表明未来险资将借助创投基金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近2000亿元的增量资金。目前,相关保险机构通过股票、股权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已直接和间接投资中小微企业500多亿元。《通知》后,保险机构将进一步借助创业投资基金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增量融资资金。按2014年10月末保险业总资产来测算,可为小微企业间接提供近2000亿元的增量资金,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由于《通知》对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企业的定义明确,这将极大地拓展险资股权投资范围。明确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创业企业普通股、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权益,创业企业应处于初创期至成长初期,或者所处产业已进入成长初期但尚不具备成熟发展模式,确保保险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知》将保险资金可投资的股权,由成长期、成熟期企业,拓展至涵盖创业期企业在内的各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股权投资政策布局,增强资金运用灵活性。

为最大限度控制险资投资风险,《通知》对创投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的要求非常严格。根据规定,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历史业绩、管理规模、管理团队、运行机制,以及对基金投资方向、募集规模、分散程度等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确保保险资金投资市场公认的优质基金,控制总体投资风险。

例如要求基金管理机构具有5年以上创业投资管理经验,历史业绩优秀,累计管理创业投资资产规模不低于10亿元,且为创业投资基金配备专属且稳定的管理团队,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跟进投资机制、资产托管机制和风险隔离机制等。目前符合《通知》要求的这类基金管理机构不到30家。

考虑到创业投资基金所投创业企业的风险特征,《通知》采取强化分散投资的原则,要求保险公司在遵守现有权益投资监管比例的基础上,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余额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2%,投资单只基金余额不超过基金发行规模的20%,同时规定单只基金投资单一创业企业的余额不超过基金发行规模的10%,通过层层分散,充分化解单个创业企业投资失败的风险。

万能险和投连险卷土重来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降息不仅对投资端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会对保险产品的销售环境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保险公司目前分红险的客户收益情况在4%至4.3%附近,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在4%附近,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这样的收益率没有吸引力。以目前招商银行的半年至1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例,普遍在5%附近,尽管随着保险产品收益率的上行,与理财产品的收益差距在缩小,但1至1.5个百分点的差距仍然存在,而且这是在不考虑保险产品的长期限的基础上的对比,降息会使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情况下行,但此次降息并不会使保险产品的销售有显著提升,但它代表了一种趋势,即保险产品的销售环境在逐渐改善。

最近两年,各保险公司在“回归价值、回归保障”的政策指引下,规模增速已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指标,重视个险、重视期缴的效应正在形成行业共识且将持续。

在普遍加大对个险渠道的重视和投入的基础上,寿险公司更重视期交产品,2015年将不会再出现依靠高现价产品冲量的情况,从保费增速来看,目前月寿险保费增速在15%左右,预期2015年增速将继续得到修复,并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而随着公司投资收益率的上升,存在一种可能,即保险公司可以给予客户更多的回报,万能险、投连险再一次被消费者所关注,从而形成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共同促进保费增长的局面,而不是目前仅靠分红险一木独撑的困境。

从2014年寿险保费增速的分析来看,一季度,由于保监会和银监会于2014年1月16日共同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新规于4月1日实施,因此,各保险公司银保渠道为了全年业务的完成,在开门红时使用高现价产品进行了冲量,整个一季度的行业寿险保费增速达到了44%,这一效应造成了2015年一季度寿险保费增速的基数较高,因此,预期银保渠道可能出现负增长,而寿险整体保费增速较低。但脱离一季度的扭曲效应之后,我们预期寿险保费增速仍会走在一个持续修复的趋势上。

从月度寿险保费增速来看,2013年和2014两年,月度寿险保费增速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修复状态,月度总保费增速都达到了15%左右,其中的个险新单保费增速更高于这一整体水平。回顾上一轮牛市初期的2006年和2007年时的情况,寿险月度保费增速也是在20%左右,所以,目前的寿险保费增速已经可以逐渐被市场所认可。

目前寿险行业的重点产品仍为分红险,占整体行业保费的70%左右,但随着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提高, 2015年这一趋势可能会出现改变,即分红险一条腿走路的局面有可能扭转。由于投资收益率的上升,公司给客户的回报会提高,万能险、投连险又再次成为主力产品,改变目前分红险独撑大局的态势。

2006年和2007年,由于投资收益的积累,保险公司有了大量的浮盈,从而可以给客户提供较高的结算利率和账户价值,2007年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曾高达6%左右,当时万能险与分红险的市场份额相近,两种产品的同时销售促使当时的寿险保费处在一个较高的增速水平上,在2007年后半段至2008年,保费增速达到了50%以上,从而使市场对保险股的认可度大幅提升。

目前情形已具有上一次两种产品共同发力的前期基础,尤其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在上升。未来趋势是先从小的寿险公司开始,重新在市场上推进万能险的销售,大公司再跟进,从而使分红险、万能险共同成为主力险种。

分红险和万能险保底利率的利率市场化尚没有进行,目前分红险的定价还是维持在2.5%,按5%的投资收益率计算,给客户的回报在4%至4.3%左右,公司的利差在1%左右,而万能险的利差通常在1%至1.5%左右,所以万能险的盈利性能至少目前不弱于分红险。

2009年至2012年,除2010年有短暂修复外,寿险行业保费增速呈现明显的弱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层反复提出“回归保障”的口号。2008年12月,时任保监会主席的吴定富在监管会议上提出,积极发展保障型产品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而新会计准则中也对保费中的投资型业务进行了剥离。2011年2月9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引导寿险行业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的业务。

但之前提的“回归保障”的口号仅是寿险行业在资金投资回报率较低时的一种权益之计,当回报率上升,万能险的特点是每月公布结算利率,对市场较敏感,投连险每日公布账户价值,这两种产品对投资收益率非常敏感。在投资向好的市场里,由于可以拿结算利率和账户价值来做销售宣传的依据,因此,万能险和投连险的销售情况会好于分红险。

寿险产品对投资属性的依赖已久,而要从保险产品中剔除投资属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从现在向前看,投资属性有可能使万能险和投连险再度归来,从而促进保险行业整体保费的上升。

而最近保监会就《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立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指引保险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有序合作,这对保险业网络销售渠道是一大利好。

《办法》从经营条件、区域、规则、信披要求以及监管对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约束,核心在于积极引导互联网保障类业务的发展,部分保障类险种互联网销售突破线下网点区域限制;同时严格界定保险公司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责任和禁止类行为。目前可以突破线下网点限制的险种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和普通终身寿险、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通过互联网保险支持简易类产品销售是大趋势。《办法》将规范互联网保险产品销售市场,引导产品向“碎片化”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互联网在促进保险产品规模和件均保费增长上有较大的空间。截至9月,互联网保费收入622亿元,占到总保费收入比重的3.9%。预期年内互联网保费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170%。从数据来看,互联网保费呈现三个特征:1.产险保费规模大于寿险,产险规模约为寿险的4倍;2.件均保费偏低;2013年互联网件均保费536元左右,寿险件(人)均128元,产险件均1989元;3.互联网保费格局与传统格局迥异,2013年互联网寿险排名前5位为国华、泰康、阳光、光大和弘康,产险排名前5位为人保、平安、太保、阳光和美亚。预期未来互联网保险领域会有更为激烈的竞争。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保险销售专业第三方网络平台将有大发展,互联网保险产品碎片化趋势明显。《办法》明确规定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承保、理赔、退保、投诉以及客户服务应该取得相关经营资格,保险公司自建网络平台或者专业化第三方网络平台会有大发展。

目前互联网保险业务主要注重合作的第三方网络平台是销售平台,产品偏重于短期理财业务,后期理赔和客户服务较弱。以淘宝为典范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后期将提升理赔、退保、投诉以及客户服务能力。契合第三方平台的标准化和简易性,互联网保险产品将具有件均小、期限短、责任单一等特征,保险产品创新和第三方网络平台会共同推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碎片化”趋势。

偿二代释放千亿资本

保费规模的增长离不开资本的支撑,数据显示,目前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都比较充足,随着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下称“偿二代”)的推进,由于大公司的产品设计更为稳健,投资策略也更为保守,偿二代下资本反而会得到释放,比偿一代下更为有利。

具体而言,在4家上市保险公司中,由于平安通过H股增发,获得29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资本补充,考虑到这一块资本补充后,平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增加至200%以上;而太保和国寿的偿付能力较为充足,相比之下,新华偿付能力充足率略低。

根据计划,保监会将于2015年中《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至今已经对产险的第一支柱进行了3轮测试,寿险第一支柱进行了1轮测试,总的时间表是计划在2014年底之前,完成偿二代所有的技术标准方案,但目前来看,该时间表应会推迟。

偿二代的大框架如图所示,与偿一代最重视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一个指标不同,偿二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分成了资本要求、风险要求、信息披露要求这样三个支柱,其中第一支柱资本充足要求大致等同于目前的偿一代偿付能力,但在实际计算中,它引入了多项情景假设计算,基本的原则是,对于激进型的公司,其产品包含的保险风险、投资风险更高,其投资的风格更为激进,这样的公司在偿二代偿付能力计算的结果会比偿一代的充足率有所下降,而大公司由于其产品设计更为稳健,投资策略也更为保守,总的来说安全性更高,因此,在偿二代体系中,偿付能力充足率会有一定的上升。

总体来看,在现行偿一代标准下,资本要求与风险程度相关性不高,只要业务规模相同,无论风险高低,资本要求基本相同,使得保险公司无法有效地配置和管理资本。而在新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下,将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对于风险高的业务和资产,将提出较高的资本要求;对于风险低的业务和资产,其资本要求相应较低。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掌握不同业务和投资组合的资本占用情况,科学评估自身各类经营、投资行为的风险与收益,将资本配置放到产出高、效益好的业务和投资上去,有效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根据相关报道,若偿二代付诸实施,将有效提升上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在不考虑新增资本的情况下,保险行业偿付能力由此将会释放4000亿元至6000亿元左右。

上一篇: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下一篇: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