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美

时间:2022-10-12 02:56:49

“美是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美

摘 要: 美是生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能品出不同的美感。命运夹杂在生活中,使生活多了分神秘,更吸引我们。生活美与艺术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我们在寻求艺术价值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生活美对艺术的作用。生活是平凡的,但伟大的艺术总是源于平凡的生活,我们应怀有感恩的心去生活。

关键词: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 艺术美 日常生活

“美”,在汉语词汇里,总是那么动听,那么惹人喜欢。姑娘愿意人们说她美,中国的艺术家、作家们一般也欣然接受对作品的这种称赞,更不用说美的自然环境和住所、服饰之类了。“美”字的起源和原意似乎并无明确的解说。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采用“羊大则美”的说法。“羊”确与犬、马、牛不同,它主要是供人食用。从此得知,美在古代就与生活相关,更何况今天。

西方人研究美学是最早、最深刻的,从古希腊至今,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至康德认为美是无目的、合目的、无功利的,他的理论与日常生活无关,而是作为纯粹形式的鉴赏判断。后来黑格尔继承康德的美学观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集中体现在艺术,注重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一般和特殊的统一性。到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补充了美学研究与生活关系在理论上的空白。

在传统的老人眼中,吃得好、穿得暖、住得好、外出平安就是美好的生活,生活就应当如此。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美不单指我们所说的衣、食、住、行,人们在物质生活注重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了。生活艺术化,人们愈发注重生活的质量与品位,注重享受生活。一个人的生活环境质量可以显现一个人的经济实力、生活品位。例如辛勤劳动的农民,生活中大部时间在劳动,不会考虑什么是美的生活。农民认为辛勤的劳动,带来的身体健康、生活丰衣足食、家庭和睦就是美好的生活。再看城市里的人,因生活节奏很快,上班族压力大,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后,更追求精神文化上的享受。他们花钱去旅游,去健身房、美容院,等等,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放慢生活的节奏,用心去贴近生活,发现并享受生活的美带来的乐趣。这些既促进新型行业的兴起,又丰富生活的内容,人们对生活的审美标准不断提高,不断追求令自己满意的美的生活。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在人觉得可爱的一切东西中最有一般性的,他觉得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首先是他所愿意过、他所喜欢的那种生活;其次是任何一种生活,因为活着到底比不活好:但凡活的东西在本性上就恐惧死亡,惧怕不活,而爱活。”美是生活的,只有在生活中才有美,也就是说生活是美的。美是实际生活中的,人们从生活的体验中得到美感。“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美的,只不过在生活状况、物质生活条件上有差异而已。现实的生活离不开人,生活的美因人而异,是人使生活灿烂缤纷,使生活艺术化、审美化。人想要做的事情愈重要,一如既往地完成这事情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愈多,但是条件却几乎不能如人所打算的那样具备。因此,重要的事情几乎绝不会正如人所期待的那样完成。很明显,事情愈重要,所依赖的条件也就愈多,因之发生意外的可能也愈大。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情感、愉悦、想象等。李白有诗云:“寒山一带伤心碧。”其中“寒”、“伤心”,就不是纯客观的摹写,而是心情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美的发生离不开人心理因素的参与。因而美学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就如上帝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生活中的许多珍贵的东西,它们之所以没有价值,只是因为我们不必花什么代价就可以得到,例如水和日光;也有许多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之所以不认为重要,只是因为它们很容易做到。生活中的美是自然的美、实在的美,美充满了每个人的生活。儒家荀子提出“天人合一”,即人的身心、社会群体与天地自然地同一,是动态的进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人类应当效法自然,在变化运行中去不断建功立业,求取生成和发展。这感性世界的肯定性价值,不是上帝或人格神所赋予的,而是通过人的自觉意识和努力达到的。

美的存在有三种形式:现实(或自然)中的美、想象中的美与艺术(因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所产生的客观存在)中的美。无论是哪种美都离不开人与社会,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但人可以追求完美。自然中的美栩栩如生,但是转瞬即逝、朝不保夕,自然中的美只在那一刹那间是美丽的。例如樱花,日本人很喜爱,欣赏并信仰樱花盛开而转瞬凋零瞬间美的精神,日本人对樱花的爱超越其他国的人。人有时忙于日常琐事,或者为生活而奔波,我们的思想总是沉积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烦闷的事中,这时就会忽略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人生无常,生命短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在这里是情感性的,它的绵延或顿挫,它的存在与消亡,是与情感连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时间,那是动物的本能和生命的虚无,只有期待(未来)、状态(现在)、记忆(过去)集于一身的情感时间,才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艺术与生活的微妙关系,折射人的生活品位。艺术慢慢渗透进生活中,通过人的艺术加工与创造,使自然中事物更加完美。自然美与艺术美一样,都是意象世界,都是人的创造,都是真实地显现人的生活世界,自然美与艺术美没有谁高谁低之分。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所画的圣母,原型就是在现实生活选取的最美的女子,经过他高超的手法在宗教题材的背景下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温柔、纯洁、善良、美丽。艺术美使生活更加丰富,陶冶人们的情操,将生活美的画面展现给我们。现实中的美是转瞬即逝的,而艺术美是永恒的。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把蒙娜丽莎那一刻的微笑通过艺术绘画形式永恒地保留至今,这是多么伟大而值得庆幸的举动。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完全像历史对生活的关系一样,内容上唯一的不同是历史叙述人类的生活,艺术则叙述人的生活,历史叙述社会生活,艺术则叙述个人的生活。现代买房等于买商品,房子不是用来住而是用来挣钱,经济富裕了就会使个人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房子也带动了家居装饰,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喜好风格装修卧室、客厅、厨房、卫室,根据装修风格添置家具。例如有地中海风格的组合房间、中式实木风格房间、欧美华丽风格房间、日韩式简约清心风格房间。生活的家居空间经过装修后,让忙碌而劳累的人到家享受舒适,也享受那难得的愉悦心情。

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使人精神日益切近形而下而疏离形而上,这无论于社会还是于人本身都是令人担忧的。美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超脱世俗的平庸和鄙陋,从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美学的研究任务除了它作为一门学科,应揭示和阐明审美现象,帮助人们了解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美学学科本身,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外,针对当今社会,它尤其还要提升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审美化,亦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美是生活,生活中的美是自然、生动、情感的,当你在生活中迷茫时,就再从生活中找回自己;当你的生活过的富裕而安逸时,就想想和你同龄人都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次一次的失败,就把它们当做对自己的磨练与考验;当你心灵与思想上觉得空虚时,就约上几个好友去散心,走进大自然,与自然用心灵去对话。以上这些都不是虚话,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并有亲身体验。无论你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下生活,都会形成不同的思想,对你周围一切生物产生一种留恋的感觉,就像“等你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人醉后方知酒浓”,这种感觉有很多种,我想其中有美感,美感是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我们思想中,美感就被人当作研究对象形成了美学这门专业。美学是一门超世俗功利的学问,它反映了人的终极关怀和追求。但它又与哲学不同,它把这种终极关怀和追求融入诗意之中,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情感,因而它更易被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

[1]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李泽厚.华夏美学[M].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89.

上一篇:新女性主义视野下《生活残骸》主题研究 下一篇:“兴亡周期率”的由来与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