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工作报告

时间:2022-10-12 02:32:39

区委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围绕全面小康坚持科学发展开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在区委五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五”发展历程和2005年工作,科学安排“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06年工作,深化细化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主要措施,审议通过区委《关于制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启“十一五”发展新征程,谱写“十一五”发展新篇章,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意见,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围绕“三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十五”及2005年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

“十五”期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求突破,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全面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环境立区”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应对经济“紧运行”,努力克服非典和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取得新的成就。对××而言,过去的五年是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五年,是探索发展新路、强化特色优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五年,是推动思想解放、转变工作作风、克服体制弊端、优化发展环境的五年,是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创业活力最强、环境变化最显的五年,巩固和发展了政通人和、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区泰民安的良好局面。一是经济建设提速增效,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五”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0年的2.2倍、3.8倍、4.4倍、1.4倍、1.5倍,年均分别递增16.7%、30.7%、34.4%、7%、8.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4.4:41.8:33.8调整为15.2:53.5:31.3,初步形成了骨干税源支撑、基础税源稳固的财源体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5年引进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43个,协议引资62.5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1.21亿元。农业开发区与××区实行“区区合一”的管理体制,设立了一级财政和金库,现已进入财政回报期,今年可实现财政收入3000万元。工业新区建设取得突破,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七通一平”,累计引进项目83个,其中竣工项目51个。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全口径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每年递增均在20%以上,新口径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每年递增均在35%以上,列统企业由2000年的32户增加到81户,初步形成了化工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日益繁荣,5年累计投资36亿元,完成开发项目81个,老城区、浦东新区、城南新区三大板块联动开发效应日益显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出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减负、农村稳定繁荣的良好局面。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数量、注册资本金、从业人员每年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二是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调研,创建省文明城市通过省级验收。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由原来的16.76平方公里发展到27.4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了枚乘路、枚皋路等40条城区道路,建成了152公里长的农村道路,新建、改造了551条巷道、9个垃圾中转场、9个农贸市场、191座城区公厕、1.7万座农村户厕、72座桥梁、22座泵站,农村改水新增受益人口5.3万人,完成了东西大街改造工作。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0%和35%,人均公共绿地达7平方米,完成了清安河、文渠河等地段绿化和入海水道防护林、古楚风景区、高速环风光带建设。市容环境进一步美化,“五小”行业和公共场所创卫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三是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工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改制151户企业,置换职工身份8000余人;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改制58户企业、131个网点,置换职工身份3000余人。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进,完成事改企近1000人,机构、人员、编制各精简了20%。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了任用干部票决制,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25名科级干部和15名股级干部,公推竞选了和平镇镇长,民主选举了11名中小学校长、25名副校长,选拔12名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四是党的建设与时俱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得到加强,干部作风有了新的转变,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意识普遍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成果丰硕,经济发展软环境明显改善,法治××、平安××、和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5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四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五届八次、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确立的战略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关键举措,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6亿元(预计,下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财政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0元,同比分别增长22.8%、57.9%、36.6%、6%、11.6%。

(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招商平台建设得到加强。通过集中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等途径,着力提高招商成效,提升项目质量。全年引进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项目119个,协议引资2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9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81个,协议引资15.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85亿元。工业新区在功能规划、道路建设、供热供水、园区绿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成效,如盐河王元工业集中区已有开工项目6个,签约项目7个,协议引资1.53亿元;黄码工业集中区引进6个项目,协议引资1.37亿元。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在“工业经济突破年”的强力推动下,全区实现全口径工业产值65亿元、销售收入61亿元、利税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30.6%、69.8%;实现新口径工业产值28亿元、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2.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8%、59.4%、108.7%,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完成技改投入10亿元,同比增长118.3%。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化工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今年实现销售总额25.13亿元,利税达2.49亿元,占全部列统企业的93.1%和93.9%。主攻项目投入,着力培育新增长点,认真做好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淮海盐化20万吨盐硝联产项目、天士力600吨葡醛内脂生产线、长链二元酸生产线、苏建混凝土、永立特种化纤、神工机械一期等68个千万元以上项目顺利开工竣工。重点选择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予以重点引导扶持,加快其成长步伐。新增列统企业25户,净增12户,列统企业总数达81户。把壮大重点骨干企业作为突破工业经济的重要抓手,聚焦政策,集聚要素,促进其迅速发展。淮海盐化、新联化纤、联合塑料、金凤集团、振昌金属制品、天士力帝益药业、盈德气体等7户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加大推进企业创新力度,积极挂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了21个新产品,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投资7.9亿元,实施项目27个。新建、改造巷道83条、城区公厕34座、农村户厕5007座、垃圾中转场3座、农贸市场3个、桥梁13座、小沟级以上建筑物420座。完成了11条计14.4公里长的农村道路建设,配合市有关部门完成了富春路、文庙路、新民东路东段等道路建设。农村改水新增受益人口11922人。在三产开发方面,完成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87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开发投入15.2亿元,同比增长64.6%。实施重点开发项目32个,开工面积6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4.6万平方米。一批住宅工程和经营性三产项目相继立项、开工、竣工和营业。在“三农”工作方面,实现农业总产值8.15亿元,同比增长14%。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低产田改造取得新进展,成立了黄码大椒营销、盐河生猪产业等五个协会。培训农村劳动力350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8000人,其中有组织转移5506人。在环境建设方面,以创建“四城”为抓手,通过集中整治、长效管理,市容环境进一步整洁靓丽,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和谐。拆除违法建设93户计8600平方米,取缔流动摊点1620起,清理占道经营734起,清运生活垃圾10万吨。完成植树52万株,营造成片林2000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4万亩、高速绿色通道30公里。加大了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控力度,主要污染源得到较好控制。

(四)全民创业活力增强,民营经济成为新增长极。创业主体进一步扩大。全区私营企业新增数量、注册资本金、从业人员分别为327户、3.5亿元、4905人,同比分别增长11%、29.1%、45%;个体工商户新增数量、注册资本金、从业人员分别为2628户、5733万元、10512人,同比分别增长14.9%、34.3%、14.8%,民营经济上交税金占全区税金总额的79.1%。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通过宣传发动、鼓劲造势,激发了私营个体业主和广大干群的创业热情。如天河大酒店老板张久继开发淮燃电器项目后,又投资成立了全市首家民资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在第三、第四次全民创业调研服务活动中,共为私营个体业主解决了787个实际问题。区担保公司共为54户私营个体企业办理141笔担保,担保总额达1.26亿元。机关干部服务全民创业、服务民营经济的意识普遍增强。

(五)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党员干部素质不断提高。在宣传思想工作方面,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精心组织了“弘扬三创精神、推进率先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三创”典型和“双带”典型的系列宣传活动,取得较好效果。与《××日报》联办“聚焦××”版,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在组织人事工作方面,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省、市委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完成了村(居)党支部换届工作,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得到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在纪检监察工作方面,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着力打造“不倒”和“树人”两大工程,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努力使党员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共立案29件,其中涉及乡科级干部2件,万元以上案件3件。在统战人武工作方面,统战部门在积极宣传党的统战政策的同时,强化了经济统战,启动了社区统战。人武,双拥部门在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提高军民共建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谐××建设全面推进。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坚持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构建和谐文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大、政协围绕区委中心工作,依法履行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视察、监督、评议、协调和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政法综治部门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打击不法分子,着力打造“平安××”,刑事案件发案率不断下降,全年未发生一起人命案。工青妇、关工委、工商联、残联、科协等团体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立足自身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了积极作用。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卫生系统通过改革,增加了压力,激发了活力,增添了动力,教学质量和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通过省级先进区验收,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通过市级先进区验收。竞技体育取得丰硕成果,有185名运动员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共获奖牌127枚,其中十运会银牌2枚,省级金牌8枚。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新增扩面1912人,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分别保持在94%、96%以上,保险基金收缴率进一步提高。农保工作开展顺利,全区共有49578人参加,有319人领取农保养老金。社会救助工作及时有力,发放救助资金200余万元、低保金724万元,创办了两个慈善超市。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774人,实现就业再就业461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累计发放补偿金额238.6万元。实施计生四项手术538例,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以上,省计生示范区创建工作受到省验收组好评。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及时支付政策规定的各项费用。精神文明建设形式多样。在窗口服务行业和单位,开展了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了“道德规范从我做起”巡回签名活动;在城乡开展了“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创评和“文明育农、科技富民”系列活动,以此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策应市美食文化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体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稳定工作富有成效。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的《条例》为契机,加大依法治访力度,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置,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受到省通报表彰。共接待上访1289批3752人次,同比批次下降6%,人次下降15%。

以上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抢抓机遇、顽强拼搏、艰苦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派、工商联,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五”发展和2005年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快××发展,早日实现富民强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各种发展机遇,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用改革的思路突破体制上的束缚,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必须坚持以富民优先为根本,把发展经济与善待百姓统一起来,让全区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必须坚持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把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四位一体的任务,积极解决发展中不够协调、不够全面的问题,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十五”发展中,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少、人均收入低;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够高,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工业化水平较低,综合竞争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直接利用外资较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发展相对滞后;少数群众还没有脱贫致富,深层次社会矛盾还比较多。在2005年工作中,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得不够平衡,大项目少,外资项目少,进园区项目少;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了部分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少数企业存在阶段性停产,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产开发前瞻性不强,开发特色体现不够;在创建“四城”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长效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约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还比较多,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热情不够高涨,在创造性开展工作方面比较欠缺。对以上存在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围绕全面小康,坚持科学发展,统筹谋划“十一五”及2006年各项工作

今后五年,不仅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决战阶段,也是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和国际化提升期。这一时期,我们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我们更快地融入世界经济,更大范围地分享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发达地区缺电、缺土地、缺劳动力等现象严重,迫使这些地方的企业和产业向外转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我们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吸引外来资本,加速自身发展。从省内市内看,省委、省政府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证。随着苏北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和铁路运输的开通,我区交通枢纽作用将日益凸现。从区内形势看,经过建区20年来的滚动发展和不断积累,工业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三产联动开发效应日益显现,企业民营化改革基本完成,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压力: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在加剧,如土地紧张影响到园区建设品位和大项目的落户;区域竞争的内涵重点在拓展,已从单项指标的竞争转向综合实力竞争,从资源要素、优惠政策竞争转向以创新能力、机制活力等为重点的潜在优势竞争。此外,我们发展不快、发展不够、发展不全面、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今后的发展增加了难度和困难。

面对不利因素和消极影响,面对挑战和压力,我们绝不能等待观望、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而应该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科学应对,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判断形势,敏锐捕捉机遇,树立“创大业、创新业”的雄心壮志,像攀岩那样,咬定目标,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敢与快的比,向高的攀,同强的赛,切实做到关注变数、胸中有数、增加胜数,就一定能破题闯关,在竞争中崛起,在比拼中腾飞,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十一五”及2006年全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为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环境立区”战略,着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扩张经济总量,着力构建和谐××,推进全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十一五”发展目标是:总值翻一番,投资增百亿,财政超三倍,率先达小康。即通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末翻一番,“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五”期间增加百亿以上,“十一五”末财政收入超过“十五”末的三倍,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0亿元、180亿元、7.5亿元、7300元、16540元,年均分别递增17.5%、21.2%、24.6%、7.1%、12.3%,三次产业结构为6%、57%、37%,城镇化率达70%,努力实现“八个明显”,即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创新力度明显加大、财政状况明显好转、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社会发展明显加快。

2006年全区主要经济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1亿元,比今年增长15.8%,三次产业结构为10.5%、56.5%、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3.1亿元,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5560元,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0元,增长13.5%。

推进我区“十一五”发展和2006年工作,关键是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思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方面要发现新机遇,抓住新机遇,用好新机遇;另一方面要分析新矛盾,规避新风险,解决新难题,在经济工作中增强预见性,掌握主动权。重点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创发展优势,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并举的高效发展,城乡区域互动的协调发展,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生活科学有序,利益关系更加协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的目标定位上突出率先发展。把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发展的基本定位,坚持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全力保持××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我区经过20年来的滚动发展和不断积累,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这些发展都是在小基数、低起点、浅层次上的发展,经济总量还很小,可用财力还很少,人均收入还很低,许多农民和下岗职工还没有脱贫致富,深层次社会矛盾还比较多,其根本原因就是发展不快,发展不够充分。没有又快又好的发展,既不可能实现率先发展,也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加之,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稍不留神就会落伍,就会掉队。因此,我们一定要只争朝夕,励精图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始终坚持快中求好,好中求快,力争又快又好,奋力争先创优,全力谋求在更高起点上科学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和谐发展,在更高层次上率先发展。在发展的政绩取向上突出富民优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富民作为最用力的工作、最过硬的政绩,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努力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同时,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中资产性、经营性收入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相称。在发展的战略途径上突出科教优先。充分挖掘科教和人才资源,更加自觉地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发展的价值取舍上突出环保优先。将积极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贯穿于发展的各个领域,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治本之策,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清洁生产和清洁发展,努力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在发展的模式选择上突出节约优先。加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到节约和集约使用资源能源,尤其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以集中布局实现集约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力戒铺张浪费,盲目攀比。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起步之年,抓好2006年发展对整个“十一五”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为此,我们要统筹谋划2006年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2006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做到“八个不动摇”:

(一)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践证明,工业是现代经济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量,是一个地方加快发展的重要依据。工业化是创造物质财富、提升文明程度、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充分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全局,而且影响着社会的基本面貌。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壮大财力的关键和希望。工业兴则区兴,工业强则区强。尽管近几年来,我区的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发展后劲不足,竞争能力不强。为此,我们要坚持工业强区第一方略不动摇,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依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靠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产值77亿元、销售收入74亿元、利税5.5亿元,分别增长18.5%、21.3%、22.2%;实现新口径工业产值38亿元、销售收入37亿元、利税3.5亿元,分别增长35.7%、37%、32.1%。在具体措施上,突出“五抓”:一抓项目建设。大发展有赖大推进,大推进依托大项目。项目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既是当年增长的物质基础,更是持续增长的后劲所在,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投入;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的增长点。市委将明年确定为“工业项目推进年”,各地、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牢固树立项目意识,重抓、大抓、苦抓项目,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抓项目推进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要求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工作只能抓紧不能放松,特别要下大力气抓一批带动和辐射能力强、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全年确保实施超1000万元项目100个以上,其中超5000万元项目2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入14亿元、增长40%。二抓支柱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提速发展、提升档次、提高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做强做优四大支柱产业。化工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型建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要分别达到11亿元、11.5亿元、7亿元、3亿元,利税要分别达到1.8亿元、0.7亿元、0.5亿元、0.2亿元。三抓骨干企业。认真落实和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在项目、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加快资源和要素集聚,加大对发展速度快、社会贡献大的企业经营者的奖励力度,着力培植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核心竞争力强的旗舰型企业。全年培植销售超3000万元企业20户,其中销售超亿元3户,销售超亿元企业总数达10户,利税超千万元企业达10户。净增列统企业19户,列统企业总数达100户。四抓新品开发。帮助和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投入,着力研究开发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群,带动行业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鼓励企业对原料型、低效型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努力形成“链式化”产品结构、“一条龙”生产格局。全年开发销售超千万元新产品15个以上。五抓园区带动。把工业新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最有效的载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建设档次和水平,使其真正成为综合环境优越、方便生产生活的创业宝地。工业新区要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大对上协调力度,争取将关城河、西安南路、徐淮盐高速合围的3.5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工业用地,将枚皋路、北京南路、西安南路、韩侯大道至高速立交连接线合围的3.8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三产服务区。

(二)坚持三产兴区不动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立足兴旺老城区、做大浦东新区、拉动城南新区,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以餐饮和物流为特色,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全年完成三产开发投入16亿元,实施重点开发项目38个,计划开工面积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0万平方米。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亿元,增长19%。提升商贸流通业。加快流通业态调整,提高连锁经营水平,着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生产要素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大力实施“村镇连锁放心店”工程,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代物流业。树立大流通理念,依托交通枢纽和工业新区,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和专业物流中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培育中介服务业。加快培育各类中介组织,不断完善中介服务网络。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加强联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咨询力量的顾问队伍及智能服务网络,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和管理服务。强化社区服务业。以社区建设和居民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民为目标,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力争把社区建成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现代化城市社区。

(三)坚持环境立区不动摇,构建加快发展新优势。环境是影响和制约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是政治、经济、自然、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已成为决定区域发展空间的最直接因素。可以说,抓环境就是抓竞争力,就是抓生产力。而城市是现代生产力的集聚地,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是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火车头”,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因此,环境立区的着力点应放在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上。市委丁书记在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上指出,××要努力建成覆盖周边地区2000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主城区,要在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上发挥新作用,开创新局面。一要着力打造配套完善的设施环境。在大力推进城市规模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只有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才能促进人口、经济、文化、信息等要素在城市空间高度集聚和整合,才能为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基本动力。要按照“完善功能、打造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2006年,我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协助市有关部门建设北京南路、韩侯大道等17条道路;投资1000万元,完成府苑路、府前路、区府路建设;投资400万元,完成2条计19公里长的农村道路建设;投资600万元,完成100条计5万平方米巷道建设;投资1100万元,对8个生活大院进行改造;新建、改造城区公厕10座、垃圾中转场3个;维修改造危桥11座、机电泵站3座,兴建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320座,协助市有关部门整治文渠河××段;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5%。二要着力打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以创建“四城”为抓手,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园林绿化方面,完成植树35万株,新建成片林1200亩、农田林网2万亩,建成区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完成绿化达标单位10个,创省、市级园林式单位5个,完成金轮·汇锦园等6个居住区绿化,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城区大运河河堤绿化和社区游园绿化。在环境保护方面,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使更多的企业成为资源浪费少、环境污染小的“绿色工厂”。创建省、市级绿色学校各1个,市级绿色社区1个。在环境卫生方面,坚持专业管理与社会管理、专项执法与综合执法相结合,进一步强化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和提高除“四害”及“五小行业”整治成果,打造食品与公共场所卫生的精品地段和样板区域。进一步加大清扫保洁力度,落实“门前三包”,强化集镇环境整治,不断提高环境整洁度。进一步加大拆违工作力度,整治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三要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按照把管理的程序调到最优,把审批的事项减到最少,把收费的额度压到最低,把工作的效率提到最高,把发展的政策放到最宽,把服务的潜力挖到最大的要求,推进机关效能革命,建立健全“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零距离、保姆式”的亲商服务体系,合力打造无可挑剔的经济发展软环境。版权所有

(四)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招商引资是加快经济外向化进程最核心的环节,是××经济加快发展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各地、各部门要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区外就是外”的观念,主动接受苏南、浙江、广东等地的产业转移,着力提升浙江招商,开拓苏南招商,突破东莞招商,更多地吸引发达地区的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的大发展。全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120个,协议引资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其中进园区项目60个,进乡镇工业集中区项目20个。一要在招引大项目上取得突破。重点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同苏州浒墅关工业园区和无锡崇安区的对接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发、包装和推介一批大项目,争取大投资。在引进大项目的同时,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各门类项目都欢迎,特别是乡镇工业集中区要以发展中小企业为主,努力扩大经济总量,增强乡村实力。二要在产业链招商上取得突破。把发展配套经济作为主攻方向,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区内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集团、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调整结构,围绕其主导产品生产配套零部件,加工品牌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围绕淮钢、清江石化、淮海盐化等大型企业和岩盐、农副产品等优势资源的配套延伸、开发利用,有针对性地招引一批与之相配套的企业来××投资,拉长产业链,发挥联动效应,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三要在专业招商上取得突破。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招商队伍,通过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在编报项目、接待客商、商务谈判、合同起草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加大对驻点招商的业务指导、督查考核和后勤保障力度,切实做好项目推介、跟踪、落实工作。四要在外资引进上取得突破。重点瞄准港澳台、日韩和珠三角、长三角等外资密集地区,创造条件开展境外招商或委托招商。同时,引导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和再投资,发挥示范效应,实现以商引商、以外引外。实现以上“四个突破”,必须以强有力的督查考核、严格的奖惩兑现作保证。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评办法和奖惩措施,对引进项目成绩突出的,要实行重奖重用;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进行组织处理,该调整的予以调整,该引咎辞职的引咎辞职,该免职的予以免职。

(五)坚持城乡统筹不动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逐步形成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流通、劳动就业、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搞好镇村规划。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尊重民意、注重实效的原则,统筹做好镇村建设规划和设计,做到镇村规划全覆盖。加快中心村建设,将市下达的中心村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集中解决道路、供水、供电、学校、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问题。目前,我区共有2170个自然村,将逐步调整为140个。今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一律不许建房。增加农民收入。向农业之外找出路,向农业本身要效益。加大农业招商力度,鼓励引导城市企业、资金、人才下农村,依靠城市与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高效农业上规模、上水平。强化劳动力培训和转移,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回乡创业相结合,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4000人,其中成建制转移2400人。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村民自治水平,使农民在基层民主的实践中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倡导文明新风。全面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三清工程”,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努力让农民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六)坚持全民创业不动摇,拓宽加快发展新空间。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壮大××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富裕城乡群众的重要途径。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在全社会倡导“创业改变人生”的观念,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不仅有想创敢创的理想追求,更要有真创善创的实际行动,肯吃常人不愿吃的苦,肯干常人不愿干的活,肯赚别人看不上的钱,使“不等不靠、敢于创业、自强自立、勇于创新”成为新时期××人的鲜明风貌,使××成为活力迸发、人才涌流、激情燃烧的创业热土。全面激活民资潜力。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扩张。按照“六放”要求,认真抓好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准入、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对纳税多、贡献大的企业,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实施民营企业家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培训和讲座,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现念、战略眼光的民营企业家。着力攻克创业瓶颈。进一步强化乡镇创业园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争取吸引更多的人进园创业。充分发挥区担保公司、天河典当公司、久天资产公司、宏兴担保公司的融资担保功能,力争全年担保总额超过2亿元。积极打造服务全民创业、服务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建设好信息、服务、投诉“三大中心”,落实好领导挂钩、联席会议、调研服务、问题会办“四项制度”,组织好银行、职介公司、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三类对接”。

(七)坚持以民为本不动摇,打造和谐文明新××。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形成全区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全面发展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积极创建法治平安××。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区委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全力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全力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和改进党委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企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党管武装,不断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强化军事战备训练。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提高司法工作水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积极构建社会大防控格局,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政府与社区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形成打、防、控、管、治一体化工作机制。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突出抓好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建设,全面繁荣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人才、挂靠、创办、开发”科技四大工程,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强化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办学水平,使职业教育真正转向为创业就业服务、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服务。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教育,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样化。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卫生服务能力,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进一步强化计生服务和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大力培植计生示范亮点。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精心打造“文明联动,诚信服务”、“文明育才,树人立德”、“文明家园,和谐社区”等工程。着力强化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城乡保障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城市居民医疗统筹,逐步推行退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全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500人、医疗保险50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要达到90%以上。强化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支出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高度重视困难群体帮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关爱网络,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关心被征地农民、下岗失业职工、城市拆迁安置户,坚决守住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三有”底线,逐步解决贫困家庭看病难、子女上学难问题。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00人,实现就业再就业2000人,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20个。全面提升工作水平。抓基础,在实践中创新工作制度;抓下访,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抓责任,形成维护稳定的整体合力;抓队伍,提高预防化解工作的能力。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督查和监管,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八)坚持强基固本不动摇,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注重干部选拔培养。紧抓“发展经济、造福百姓”这个根本,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型集体,培养进取型干部,结合明年党委换届,重点选用善于抓发展、促发展的发展型乡镇、街道干部,注重选配“双带”、“双强”型村班子和管理服务能力强的社区干部,公开选聘优秀党员担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把服务发展、促进富民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最根本的工作职能,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民心、积聚民力、建设全面小康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进一步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培植一批高标准、不同类型的党建工作示范点。建立教育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教育党员干部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带头人、建设先进文化的倡导人、服务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扩大培训对象,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三、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动全区人民的发展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完成2006年及“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完成2006年及“十一五”发展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全区各级干部必须坚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方法上大胆创新,在作风上求真务实,在实践上埋头苦干,真正做到创新创业不停步,苦干实干不蛮干,在富民强区实践中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版权所有

一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的大发展。面对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区域竞争的新态势,各级干部要把“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感”作为座右铭,始终保持坚持创业的志气,面对困难有豪情;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勇气,面对事业有激情;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锐气,面对工作有热情,经常反思自己在发展问题上是否有所犹豫,在创新问题上是否有所退缩,在学习问题上是否有所放松,在作风问题上是否有所反复,不断破除制约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思想障碍,在解放思想中超越自我,在竞相发展中争创一流。要在全区上下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充分激发全民的“三创”活力,让有利于富民强区的新鲜思想更加活跃起来、智慧力量充分迸发出来,让敢于突破、敢于叫板、敢冒风险的“三敢”精神和打破常规、打破平衡、打破的“三打”气魄成为主流。要克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成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让一切符合科学发展的创造实践得到鼓励和支持。领导干部要率先解放思想,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领导机关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依法行政,恪守承诺,提高效能。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敢于为创新担风险,勇于为发展尽责任,甘于为基层作奉献,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当好“服务员”和“导航员”,努力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二要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依靠科学规律来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指导工作。要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努力实现各个方面的相互适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善于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充分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区人民更好地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齐心协力求发展。现阶段,要着重兼顾好五个方面的利益,即兼顾国家、企业、群众的利益,兼顾发展进程中能力强的群体与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兼顾改革中得益较多群体与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兼顾社会中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兼顾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利益,努力使人民群众既有利益不受侵害、改革发展的新增利益合理分配、困难群体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

三要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实干兴区的观念,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在工作中要做到“有心、用心、尽心”,“有心”就是要心里时刻装着工作,“用心”就是要认真负责地干好工作,“尽心”就是要把才智和精力全部投入进去,对工作尽职尽责。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坚持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感人心,用真情换真心,自觉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进群众听取意见,真正了解掌握广大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真实意愿,把决策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把工作自觉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领导干部要做调查研究的表率,区四套班子领导每年集中调研不少于15天,各地、各部门负责人每年集中调研不少于20天。领导工作要立足实际、面向群众,布置任务要让基层听得懂、干得了,要让群众能参与、得实惠,从而把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实践。

四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作决策和抓落实是领导干部两个必备的本领。从某种意义上讲,抓落实的能力是基层的执政能力,抓项目的本事是基本的抓发展的本事。各级干部既要有出主意、出思路、描绘蓝图的本事,更要有抓项目、抓落实、实现蓝图的本事,要把抓落实作为推动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重要保证,突出重点,紧抓不放,一抓到底,务求实效。经济建设要把抓项目作为抓落实的重点,实行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切实把发展的目标具体到项目,落实到人头,量化到时间进度,使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工作有着落。坚持树立“落实是尽职、不落实是失职”的理念,进一步改进干部业绩考核和工作评价机制,坚持在抓落实中看班子、看干部、看党性、看作风、看水平、看能力,严格执行“交办工作限时制、推进工作督查制、工作后位惩处制、工作失误追究制”四项制度,及时调整作风飘浮、善讲空话、疏于实干,甚至弄虚作假、相互拆台、的干部,使各级干部的主要精力切实放在抓好落实上,引导和推动全区方方面面围绕发展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五要树好清正廉洁形象。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党性锻炼,加强道德修养,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权、慎欲、慎微,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真正把心思集中在“真干事上”,把本领用在“多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做到为官一任,既富裕一方百姓、安定一方社会、促进一方和谐,又弘扬一片正气、赢得一片赞誉、留下一身清白。

同志们,在发展的路途上,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更加团结一心、更加励精图治、更加扎实苦干,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为完成2006年目标任务,实现“十一五”宏伟蓝图,建设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电信企业年终精神文明奖发放办法 下一篇:区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