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市场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种苗产业

时间:2022-10-12 01:28:20

紧抓市场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种苗产业

【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种苗业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它在建设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乃至创造社会财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紧抓市场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种苗产业,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紧住机遇;做大做强;种苗产业

一、大力发展当地林业种苗产业的意义

1.种苗业为美化环境提供了保障

植物是环境色彩的来源,不仅颜色丰富,还能随季节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色彩感受。不同的色彩的植物搭配形式装扮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增加自然风光情趣。植物之美还在于常常因季节、时间与天气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韵律,四季不同、早晚有别、晴雨变迁。从发芽、抽梢、展叶、开花到结实等不同的阶段构成了节奏感,使人们可以欣赏到这种大自然生命旋律的动态美。 植物还有良好的滞尘、减少噪音等作用,对美化环境、改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2.发展当地种苗产业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植物除供人们观赏绿化外,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价值。许多植物是我国中草药的主要组成部分。金银花、、膀胱果等均为常用的中药材。如牡丹根趁鲜刮去表皮,除去中心木质部分,置阳光下晒干,即成名贵的中药材丹皮。种苗业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其它各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温室材料,盆钵、肥料、基质、农药、包装、运输等行业的兴旺发达,同时也促进了香料、食品、药材、化妆品等工业的发展,提供就业的机会,让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增加经济收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林业种苗产业现状

1.种苗产业基地雏形已经形成

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逐年扩大,实施的风沙源治理工程、水资源治理工程,任务量大,种苗需求量大,给种苗产业带来了极好的机遇。

2.依法治种,种苗市场秩序已经好转

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初步形成了依法开展种苗产业、经营的良好氛围。一是实行种苗产业“一签两证”制度,严把种苗质量关,严禁不合格苗木到重点工程,从根本上保障了林业建设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二是实行种苗供应招投标制,禁止使用“人情苗”、“关系苗”,将合格苗、优质苗用在工程上,保证了工程造林的质量。三是实行种苗价格听证制,坚决制止垄断种苗市场、哄抬种苗价格的行为。通过听取各方意见,确定合理的苗木价格,有效地维护了用苗单位的利益,保障了苗木生产者和合法权益。

3.科技兴种,逐渐加大了种苗科技含量

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是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在种苗产业过程中,加大了种苗产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推广了地膜覆盖育苗,营养钵育苗,ABT生根粉,根宝等育苗技术。

4.深化国有苗圃改革,增强了发展后劲

国有苗圃是林木种苗行业的骨干力量,对促进林业种苗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今年来,对国有苗圃进行了内部整合,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实行了整合资源,合作发展,统一规划,分组管理的体制。在种苗市场营销方面,随着种苗基地规模的扩大,加之与河北、河南、内蒙、陕西几家大的种苗基地的经济合作,借助我们的地理位置优势,也正是东西部的一个结合部,我们围绕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大工程、大苗木、大市场”的形势,组建了北方林木种苗科技市场,建立了一支营销队伍,有效地解决了地区性种苗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二是在营林绿化施工中,本着“诚信服务,质量第一”的准则,施工质量达到业主满意为止,在社会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三、紧抓市场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业种苗产业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把加快林业种苗产业的发展进程,作为当地农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逐步实现商品化、规格化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当地市场,提高城乡园林绿化及装饰应用的质量,为当地居民服务。

2.进一步建立种苗商品生产基地

逐步作到生产区域化、社会化。当地从事种苗业的人数较多,面积较大,但其产值却很小,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基地的栽培技术、设施落后,产品质量较差,没有形成大批量的商品生产,缺乏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所致。因此,加强宏观指导,扬长避短,利用各地区的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生产基地,是至关重要的。

3.种苗的生产,还必须系列配套

如品种、种子、苗木、基质、肥料、机械、包装、运输、温室、塑料大棚等,都需要有专业生产,分工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

4.搞好种苗产业的流通,不断开拓市场

可借签国内外经验,建立各种形势的协会或销售部门,加强横向联系,打破地方部门互相封锁的局面,组织运销,反馈信息,作好宣传,开辟市场,解决买卖苗木都难的苦衷,使之按需要发展生产,形成一个信息灵通、渠道畅通、面向全国的联合流通系统。

5.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种苗产业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作好基础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资源的挖掘,先进技术的引进,是推动花卉与社会生活同步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牛国元.宁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运山.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3]任青峰等.宁南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探析.宁夏农学院学报.2000

上一篇: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农村乡镇中学英语教研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