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12 01:05:30

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如果处理不当的话,能够导致腕关节活动及拇对掌功能障碍[1]。自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笔者使用手术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共20例,临床疗效优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患者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28.3岁;其中左侧6例,右侧13例,双侧1例。致伤原因为:高空坠落12例,车祸6例,跌伤2例。骨折脱位类型为:月骨掌侧脱位6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14例,均为闭合损伤。患者伤后即并发腕管综合征13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之后并发腕管综合征7例。临床症状为患者有明显的腕部肿胀疼痛,手掌桡侧三指半刺痛觉减退,拇指对掌功能障碍。

1.2 方法。本组均采用掌侧入路,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Ⅰ期腕管切开减压正中神经松解术。术中见切断腕横韧带后腕管内容物立即膨出,腕管内软组织肿胀,正中神经外膜不同程度淤血,但连续性完整。将脱位的腕骨复位,合并舟状骨骨折行克氏针或Herbert螺钉内固定,修复破损关节囊及韧带,对正中神经淤血肿胀严重者在显微镜下行神经束膜间松解。术后常规应用抗炎、消肿、神经营养药物。

1.3 评定标准。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优,愈合,肘或腕关节的伸/屈活动范围丢失<1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25%;良,愈合,肘或腕关节的伸(屈)活动范围丢失<2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50%;不满意,愈合,肘或腕关节的伸(屈)活动范围丢失<3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50%;失败,畸形愈合,不愈合,或难以处理的慢性骨髓炎[2]。

2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7-23个月,平均12.6个月。16例腕关节屈伸活动正常,4例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较健侧减少约20°。18例正中神经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恢复;2例正中神经感觉功能恢复,但拇对掌功能障碍,Ⅱ期行拇对掌功能重建术。本组未出现舟骨不连、月骨坏死。按照评定标准评定为:优16例,良4例。

3 讨论

腕部骨折所导致的急性腕管综合征,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往往被骨折局部的探讨所掩盖[3]。并且由于腕部急性肿胀、畸形、疼痛,无法进行完整的急性腕管综合征体格检查。因此容易被疏忽,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正中神经永久性损害,难以恢复[4]。因此,腕部骨折后如出现拇指、食指、中指皮肤麻木,感觉障碍及拇指外展、对掌功能障碍等症状,应引起重视,高度怀疑急性腕管综合征。经短时间动态观察,如症状有加重趋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腕管综合征。

腕管的解剖结构是腕管综合征容易发生的重要原因。腕管是由骨和韧带形成的狭窄隧道,其后壁为腕骨沟,前壁为腕横韧带,腕横韧带致密坚硬、缺乏弹性。腕管内容纳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腕管的前后壁均为坚强结构,生理状态下容积变化很小[5]。在腕管范围内正中神经位置最表浅,紧贴于腕横韧带下方,易受压,一旦外伤后腕管内血肿形成,周围软组织水肿,导致腕管容积减小,压力明显上升,产生正中神经损伤的一系列症状。少部分患者由于骨折端移位,直接压迫正中神经而出现正中神经损伤症状。部分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的正中神经功能障碍是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逐渐发生的。试验证实,腕管在腕中立位时容积最大,压力最小,随着腕屈伸度的增加,压力也相应增加[6]。由此可见,不恰当的石膏外固定是并发腕管综合征的另一重要原因。本组20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中重视对正中神经的探查和减压松解,并且可在直视下进行骨折脱位的复位与固定以及腕关节韧带的修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因此,我们提倡对于合并腕管综合征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应积极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存根,彭再如,宋雨,等.Colles骨折不同外固定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08,21(6):425-426

[2] 吴兴辉.Colles骨折所致急性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6):567-568

[3] 田光磊,张胜友.腕管切开减压松解术[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9:1042-1043

[4] Simovic D.Weinberg DH.Carpal tunnel syndrome.Arch Neuro,l 2000,57:754-755

[5] 李丹,卡索,刘成,等.桡骨远端骨折并发腕管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7):478

[6] 裴崇墨,郭宏华,张玉盘.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急性腕管综合征5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2002,8(6):472-473

上一篇: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的几点感受 下一篇:首次住院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