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鱼口四合院保护、更新探索

时间:2022-10-12 01:04:02

鲜鱼口四合院保护、更新探索

项目背景

本项目地段位于前门以东的鲜鱼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设计范围包括,A区是北起打磨厂街道永中。南至鲜鱼口街道路水中;西起前门东侧路道路永中,东至长巷四条胡同。本区域占地面积约为3.64ha。B区是北起鲜鱼口街道路永中及长巷二条胡同,南至得丰东巷及南芦草国胡同,西起前门东侧路道路永中,东至正义路南延规划路道路永中,本区域占地面积约为5.27ha顷。还有古二里河沿河景观带北起于西河沿街与前门东侧路交点,向东南至南,北芦草胡同以东(图1),项目的设计目标一是通过A、B地块的具体设计,阐释“原汁原味地保持历史风貌”的实际内涵。探索以保持院落,胡同空间肌理特征为目标的更新方式:二是探讨古三里河河道恢复方案。整合沿河公共空间,进行沿河景观设计,并提出水系统技术方案(图2)。

设计策略

1 文化理念:文化传承+人文景观

文化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人们长期创造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积淀,它包含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很多内容。确切地说,四合院、胡同就是一种文化,它作为一种可识别的地域文化特征的物质形式,代表着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在当今时代非常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展。因此在四合院的更新设计中我们坚持保留传统四合院,胡同的肌理和空间尺度,尽量保持沿街巷建筑界面的连续性 保持原有胡同的走向和尺度。尽量保持原有院落单位的用地界限,以“院落”作为构成城市空间的基本细胞。在设计中四合院空间的扩展不是细胞的放大 而是细胞的增殖和裂变(图3)。即大宅院(豪宅)不是简单地把小宅院扩大,而是由若干小宅院串联或并联而成的深宅大院,是内向化、序列化的空间。同时将四合院按房屋状况和历史信息状况分三类,针对不同的类型做出不同的更新策略:

(1)修建类:对状态较好的有保留价值的院子采用修补,修复和修缮的办法(图4)。

(2)改造类:对新旧参半的院子采用“修复+新建”的策略,部分保留或修复原来的房子,部分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建,并满足新的居住标准(图5)。

(3)新建类:对没有老房子且质量较差、布局较乱的院子采用“新建”的方式,但要尊重邻里,不可太张扬。新建的部分采用钢框架结构,墙体采用再生砖,屋面可平可坡,甚至屋面可以植被化,最好结合地下空间和太阳能设施搞生态建筑(图6)。

所有这些物质层面的设计策略都是为了把传统四合院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延续下去。

古三里河沿河景观带设计同样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性的体现。一是重拾古河道的遗迹,二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到三里河景观设计之中。之前,河道本身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已消失在街区的混乱建设中,为了遵从历史原真性,恢复古河道线型走向和宽度,我们依据历史文献进行定位,并最大限度地尊重现状,河道北侧保留长巷头条胡同和北芦草园胡同的北侧立面。将完整而富有变化的胡同立面向河面展现,转折和宽窄变化也尽量结合现有房屋,胡同的肌理,坚持总体规划方案中确定的大原则――河道融入街区环境并贯穿整个街区。这样传统的胡同四合院文化由于水的介入而进一步得到提升,更加富有魅力(图7)。另外。为了进一步体现人文性的原则,在总结和提炼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沿河设置了“六景六桥”,分别是长巷市井、梯桥渔隐、青云品茗、中芦吟咏、芦港观渔、北桥一湾和通衢桥,梯子桥、知鱼桥、点茶桥、青云桥、芦风桥、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隐于市井”、“知鱼之乐”,“知山聆水”、“品茗论道”等思想融入景观环境设计当中(图8、图9)。同时,在景观小品和水岸的形式处理方面注重艺术性 不搞矫揉造作的新式皇家气派,也不要模仿江南水乡的景象,要的是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朴素自然的水边风光(图10)。

2 社会理念:社会关系延续+功能复合

前门地区原有的胡同四合院格局是北京城市发展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遗产,它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文化、伦理、习俗、生产、生活、以及哲学、美学的观念和发展状况,因此不管是作为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它都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中我们不仅注重延续其城市的肌理与格局,从物质层面对前门地区进行保护,而且注重延续其内部现存的社会结构和邻里构成,强调社会构成的非物质层面的保护。因为四合院、胡同长年积淀形成的邻里关系是不可复制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了街区中的原有居民,这里只会成为富豪们买得起并拥有的“死亡”的街区,但是,街区现状存在的“大杂院”也是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的对象,“大杂院”的形成是历史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的现象,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四合院的居住模式。因此结合当今北京城市发展和时代需求,我们将“大杂院”所具有的混乱的“公共一私密”空间属性和社会关系重新进行定义、调整和设计,形成和谐、理性、现代的四合院新状态,传承胡同文化(图11)。

在功能方面,根据社会的需要在街区注入新的功能,包括商务。旅馆,社区服务等,让街区的功能复合化,不仅提高了街区内部的运行效率。而且也使面临城市孤岛的历史街区重新融入现代城市的发展和运转当中,形成这种缝隙两侧之间的织补。在河道的景观设计方面也强调功能的复合性。其中包括恢复该地区的历史内涵,使曾经被掩埋的历史信息重见天日:为该地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的滨水开放空间(休闲及防灾、避难空间):还对局部小气候有调节作用。

3 经济理念:综合效益+产业复活

设计中一直注重采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考虑长时段内的综合效益的平衡成为主要的关注目标。因此设计方案的目的不仅仅是追求提高建筑密度,而是要注重提升旧城土地储备价值。

在建筑方面,保持四合院建筑“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发扬传统四合院空间体系对功能的适应性,因此,更新类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支承和围护体系分离,保持空间划分的灵活性,为房屋结构构造体系的改造和功能的转换都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灵活性,设计建议采用可再生的轻型钢框架体系,用预制构件以减少现场施工影响。墙采用灰色混凝土砌块,与原有的胡同色彩及景观协调统一。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良好的市政条件不但能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品质。同时也改善了投资环境,最终使城市土地升值。鉴于胡同曲折狭窄的特点,方案中建议在胡同地下采用“小型共同管沟”综合解决管线布设问题,在交通与停车方面,新建的院落住宅房屋分散设置地下室,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并利用成片新建院落地下空间设置集中停车库,采用机械升降梯替代坡道,以节省空间。

另外,设计按照让文化产业成为旧城地区的支撑产业的原则,加入新功能并使功能复合化也使街区的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其中包括商务、文化娱乐、旅游、餐饮、教育等等。

4 生态理念;生态文明+生态技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具有生态和谐观,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众生平等”论都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前门东区分区域设计中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前提,将旧建筑看作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再生性资源,而不是一次性消费的工业化产品(图13)。通过生态技术的集成。寻求适用的资源与能源利用的模式。

在建筑方面,实现太阳能利用与四合院建筑一体化设计。其中有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主动式太阳能采暖。制冷空调,热水系统,围护结构采用光伏发电系统,改造和修缮设计中提高围护结构的节能水平,屋顶结合太阳能光电板、植被化屋面设计;墙体采取保温系统,采用自然采光通风;保证房屋日照间距,外窗和庭院可增加可调控遮阳系统等(图14)。

在绿化方面,四合院内的庭院绿化和胡同绿化是重要的绿化系统,是天然的气候调节器,是街区上空覆盖的森林,因此历史街区的绿化系统量化指标应采用“绿化覆盖率”而不是“绿地率”。以胡同绿化、庭院绿化为主,以沿河岸边绿化带为辅,不搞大片集中绿地,以免破坏城市肌理;树冠应高于屋顶以发挥生态作用(图12)。

另外,三里河河道水源拟通过截留市政雨水获得,经初步计算水量可以满足,并且通过一定的物理净化和生物净化措施,收集雨水和河道的循环水水质都可以得到保障。利用雨水作为景观用水不但解决了雨水的综合利用问题,并且还改善了局部小气候(图15)。

结语

在整个设计中我们体现的是“欲去明日,问道昨天”的尊重历史的观点。根据规划所确立的保护历史的“原真性”的原则,新建筑尊重旧建筑,但又展现自己不同的时代特色。新河道体现旧河道的风貌。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符合有关国际的准则。同时,立足今天,我们承认旧城的形态是由一千个历史发展过程不断叠加而成的,不是“纯”的形态。因此从文化、社会,经济。生态四个层面来探寻历史街区更新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案不是某种历史影像和气氛的营造和再现,而是对一个历史进程的谨慎介入,应当反映当代社会需求和技术水平。面向未来,方案的立足点是站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旧城。注重的是环境改善和科技含量。而不是形象美化或形式主义。

上一篇:鲜鱼口天乐园设计方案 下一篇:前门地区的胡同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