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银行业市场的集中与竞争

时间:2022-10-12 12:15:18

欧盟银行业市场的集中与竞争

摘 要:自第二银行指令颁布实施之后,欧盟银行业的并购重组风起云涌,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在银行机构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但实证的数据与检验显示,欧盟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度并没有降低,这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论断是相背离的,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本文尝试运用现代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市场可竞争性理论,对欧盟银行业市场集中与竞争的内在动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集中;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4-046-04

一、欧盟银行业的并购重组与市场结构发展

大规模的银行并购重组浪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并在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现象。欧盟银行业并购是全球银行并购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数据,1985年到2005年期间,欧元区银行业共发生2千多宗并购,交易价值达到4700多亿欧元。根据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并购重组具有使一个行业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潜势,使得行业中的厂商减少,产出愈益集中于少数大厂商。欧盟银行业在并购重组浪潮中发生以下变化:

(一)银行机构数量持续减少

随着欧盟银行业并购重组的持续发展,欧盟国家的银行数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1985年时欧盟15国有12659家银行,到2004年已减少到7230家,其中德国、法国银行数量减少最多,分别减少了2592家和1212家;瑞典、法国、德国和西班牙银行数量减少的幅度最大,都在50%以上。

与美国银行机构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同时银行分支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不同,1990年以来,欧盟15国整体在银行数量下降的同时银行分支数量变化不大:1990年每千人拥有的银行分支数为0.50,2004年为0.48。但是各成员国的银行分支发展形态则有相当的差异,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的银行分支数量是减少的,其中荷兰的银行分支减少幅度最大,其每千人拥有的银行分支由1990年的0.54下降到2004年的0.22。但也有一些国家由于废除分支设立和经营地域管制,银行实行经营地域扩张,分支机构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如希腊、意大利、葡萄牙。

(二)银行机构规模膨胀

欧盟银行业的资产与存款规模大幅度提高。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欧盟银行业资产相当于GDP的比率由1985年177%提高到2004年的289%。同期,对非金融部门贷款也由相当于GDP的比率由96%提高到119%,所吸收的非货币金融部门存款也不断扩大,由相当于GDP的84%提高到99%。

欧盟单个银行机构的资产规模也迅速膨胀。仅在1997年到2004年间,欧盟平均每个银行机构的资产规模就由18多亿欧元增加到近40亿欧元,远高于同期美国7840家银行平均11多亿美元的资产规模。尤其是英国,平均每个银行机构的资产规模高达约169亿欧元。

1)每千人拥有的银行分支数;2)总资产相当于GDP的百分比;3)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贷款相当于GDP的百分比;4)吸收的非货币金融机构存款相当于GDP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ECB,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volving the EU banking industry-facts and implications, December 2000; ECB, EU Banking Structures, October 2005。

(三)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

市场集中度是指在某一特定行业中,少数大企业控制市场份额的程度,一般用若干最大企业在某一行业市场中所占的份额CRn(如CR3、CR5)与赫芬指数来表示。

欧盟银行业资产的增长并不是所有银行均衡的增长,而是日益向大型、超大型机构集中。在此我们首先以最大5家银行在银行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即银行业资产的CR5来考察欧盟银行业的集中度。1990到2004年,欧盟银行业整体平均的资产CR5由48%提高到53%,达到比较高的市场集中程度。其中有10个成员国银行业的集中度比率在这一期间提高,比利时、丹麦、希腊、荷兰、葡萄牙和芬兰等6个国家中前5家银行控制了国内银行市场50%以上的资产份额,市场集中度比较高。像比利时、芬兰和荷兰这样的小国,最大5家银行的资产份额更是高达80%以上。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赫芬指数,是市场结构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用以说明市场的垄断程度,反映厂商规模分布对集中度的影响,其取值范围从1到10000,值越大垄断程度越高:超过1800的市场界定为高度集中的市场,在1000以下的市场是非集中的市场。

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1997到2004年期间,欧盟银行业整体的赫芬指数从373提高到558,所衡量的市场集中度是在不断上升的,但集中度水平尚不高。成员国中除比利时、芬兰等6国的赫芬指数在1000以上外,其他9个国家的赫芬指数都在1000以下,其CR5也都在50%以下。

二、欧盟银行业市场竞争与市场力量的发展

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经济学理论中,一个行业中厂商数量减少、集中度提高会导致行业市场竞争度的降低。众多银行业并购重组方面的研究认为,银行并购的重要动机是获得市场力量,收取更高的贷款利率,支付更低的存款利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利差。因此,研究者一般将利差的发展趋势作为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情形下竞争程度降低与否的重要依据。但是诸多证据显示,欧盟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度并没有随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而降低。

由于数据的可得到性问题,我们以欧元区银行业的利差在两个时期(1998年5月到1999年5月和2001年5月到2002年5月)的发展为代表进行考察(见表2),可以发现:第一,欧元区整体以及除比利时外的各成员国银行家户贷款利差都是下降的;第二,欧元区整体的公司贷款利差也是下降的,但德国、荷兰、爱尔兰等5个国家是上升的;第三,存款利差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第四,欧元区整体的银行业总利差(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差)略有下降。综合来看,欧元区银行业的贷款利差下降,存款利差提高,日益集中的欧盟银行业市场中并没有形成大银行的市场力量。

说明:利差是平均零售贷款利率与零售业务基准市场利率之差。存款利差是平均零售存款利率与基准市场利率之差;总体利差是平均贷款利率与平均存款利率之差。时期1为1998.5-1999.5平均;时期2为2001.5-2002.5平均。

资料来源:Ines Carbral et al., Banking Integration in the Euro Area, ECB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No. 6, December 2002.

国外一些研究者对欧盟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竞争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拜克尔与哈夫(Bikker and Haff,2002)使用银行层面的数据,运用经过修改的PT方法(Panzar and Rosse,1987)估测了欧盟国家1991到1997年期间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变化,即H-统计值的变化。H-统计的值从0到1是一个连续性的竞争度水平度量,H的值越高表明竞争程度越高。当H= 0时,银行业处于垄断均衡状态;当0

以上充分表明,欧盟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程度并没有随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而降低,大型、特大型银行也难以形成定价方面的市场力量。其基本的原因在于欧盟银行业市场的可竞争性的提高。

三、欧盟银行业市场可竞争性的提高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假定市场的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因果关系,较高的集中必然导致垄断,大企业运用其市场力量串谋制定垄断价格,从而获取垄断利润。80年代以来的产业组织理论突破了传统的SCP分析框架,克服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与厂商行为间单一和既定的逻辑关系,强调潜在竞争对现有厂商行为的影响。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鲍默尔(Baumol, Pan-zar, and Willig 1982)的市场可竞争性理论表明,行业的竞争度不能只由市场结构指标如机构数量或赫芬指数来度量,新竞争者的进入或进入的威胁也是市场参与者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度应该从银行经营的实际行为角度进行度量。实际行为不仅要与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相联系还要与进入壁垒相联系,包括外国银行进入的壁垒、业务限制的严厉性等等,因为这些都能限制行业内竞争的程度。此外,来自其他形式金融中介(资本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竞争的程度在决定银行业市场竞争性方面也起相当大的作用。上一部分的证据表明,欧盟银行业在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竞争度并没有降低,而其原因在于欧盟银行业市场具有比较好的可竞争性,而可竞争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作用。

(一)银行业进入壁垒降低

欧盟第二银行指令统一了欧盟各成员国的银行准入要求,确立了银行(信贷机构)设立的合格、合适原则,在统一监管的同时,技术的进步与分工的细化也使进入壁垒大为降低。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信息的供给,降低了成本,使新进入者能够获得和加工信息。信用评分技术的发展以及获得信息的途径增多,使新进入者能够无须通过多年管理借款人账户就获得相关的经验,降低了在位银行传统上拥有的信息优势。

其次,随着专业分工的细化,银行产品和服务细分后由不同的厂商供应。这样一个分解过程的发展,使新的银行服务供应商无须从事特定产品所涉及的所有过程,就可以以低固定成本进入市场提供银行业服务。在欧盟零售银行领域,传统的商业银行机构以外,抵押贷款银行、消费者金融供应商、专业抵押供应商、信用卡公司以及汽车金融公司等专业性金融机构,运用自己在银行业务中某一环节某一部分的优势参与提供银行业服务,对商业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中的地位已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第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许多新兴供应商也取得银行执照,参与到银行业务的竞争之中。邮局利用其历史形成的广泛网络以及复杂的IT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传统银行业零售业务一个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如英国皇家邮政目前已经与长期觊觎英国金融市场的爱尔兰银行结成联盟,销售广泛的邮局品牌产品,包括个人贷款、储蓄账户、保险和抵押。还有各种产业性公司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巨头也把触角伸向零售银行业务,不仅提供汽车融资还提供其他零售银行业务。一些产业性公司也向银行业扩张,如20世纪90年代初,大众汽车公司就已经设立银行开始向德国公众提供银行业服务,BMW银行希望成为其客户的第二银行。大型零售商凭借其低经营成本以及接触客户的有力途径,正在成为全面零售金融服务的供应商,如英国德士古(Tesco)连锁超市集团的个人金融(TPF)业务。

(二)银行业放松管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第二银行指令颁布实施以后,欧盟各成员国普遍放松了银行业的管制,使不同类型的银行可以自由地设立分支、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和服务定价,刺激不同类型银行之间的竞争,直接提高了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法国在1986年开始进行利率和银行服务收费市场化,逐步实现了分支设立自由化。意大利在90年代初基本消除了对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合作银行及乡村银行的结构性分工限制,1992年全部废除对外国银行活动的限制。英国1986年允许建筑协会从事无担保贷款和提供信用卡。西班牙在1988年废除了保护在位银行抑制竞争的国内银行准入限制,1987到1990年期间逐步取消了利率和佣金管制以及信贷上限管制,对商业银行完全放松了分支设立的管制,1993年实现外国银行在西班牙设立和经营的自由化。

(三)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发展

第二银行指令确立了欧盟内银行机构跨境分支设立的“单一护照”原则,欧元的启动、金融服务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银行分支机构设立,欧盟以外国家银行在欧盟成员国中的分支设立也不断增加,许多成员国中外国银行机构的相对重要性不断提高,对东道国银行机构形成有力的竞争压力。

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2004年,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跨境银行分行设立有594家,资产达到20019亿欧元,在欧盟银行业资产中的占比达到8.2%;欧盟内跨境支行有375家,在欧盟银行业资产中的占比达到8%。同时,欧盟以外国家银行在欧盟国家设立的分行和支行也相当多,2004年有分行189家,资产占比近5%(最高时有311家,资产占比6%多);支行也有251家,其资产在欧盟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占比为3%。

(四)金融市场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国家的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市场日益成熟,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储蓄的机构化管理日益重要。在资产方面,由于市场融资途径的拓宽,公司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降低,可以进行多种融资选择,使银行的收入承受一定压力。在负债方,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家户的盈余资金在传统的存款之外,有了更多、收益更高的选择,使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增大。

四、结语

对照欧盟银行业市场集中与竞争的内在动因分析,中国的银行业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集中度非常高的市场,由于严格的准入管制、信贷市场机构与工具的单一以及历史形成的四大国有行网络广泛等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可竞争性相当低,拥有巨大市场力量,自2004年籍国际惯例之名对银行卡收取年费开始,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接踵而至,就是其滥用市场力量的明显表现。当前,我国的《反垄断法》立法进程已经启动,这将从立法方面对遏制中国银行业垄断力量的蔓延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银行业高垄断性的问题,还需要借鉴欧盟发达国家的经验,丰富完善我国信贷市场的机构与工具,放松银行业准入管制,发展多样的、满足市场需求的银行业机构,从而提高我国银行业市场的可竞争性,推动我国银行业高效、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European Central Bank, Financial Stability Review, June 2006.

[2]European Central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volving the EU Banking Industry: Facts and Implications, December 2000.

[3]European Central Bank, EU Banking Structure, October 2005.

[4]Ines Carbral et al., Banking Integration in the Euro Area, ECB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No. 6, December 2002.

[5]Jacob A. Bikker, Katharina Haaf, “Competition, Concentr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6 (2002).

[6]Panzar, J.C. and J.N. Rosse, “Testing For ‘Monopoly’ Equi-librium.”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35(4), 1987.

[7]Claessens, S. and L. Laeven, “What Drives Bank Competition?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Bank Con-centration and Competition at the World Bank, 3-4 April, 2003.

[8]Baumol, W.J., J.C. Panzar, and R.D. Willing,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2.

上一篇: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典型调查 下一篇:浅析欧元国际债券的发展